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
2022-06-20 09:45:31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1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負責人戴湘毅做客《專業雲講堂》,帶您深度了解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嘉賓: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負責人戴湘毅

  主題:2022年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簡介

  >>歷史背景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發源於1954年建設的地理專業。地理學專業一直有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傳統,首都師範大學地理專業的教師們除了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也重視對北京及周邊區域的工業、農業資源、林業資源進行調查。其中就涉及到文化、旅遊資源。在這種背景下,地理系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設了旅遊相關課程,並在北京、河北、山東等省市開展了旅遊資源、旅遊景區規劃、旅遊市場調研等方面的諮詢工作,為後續旅遊管理專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旅遊理事會宣佈旅遊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業以後,旅遊業在世界範圍備受關注。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不少地方政府為了尋找新的區域增長點,紛紛將旅遊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在這種背景下,首師大的地理系在1999年開設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旅遊方向)”,正式開展旅遊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是北京最早培養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高校之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4年的歷史。2003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更名為旅遊管理專業,2006年取得了碩士學位點,並於2008年入選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18年獲批旅遊管理專業(MTA)學位點,2021年入選為教育部頒布的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名單,是北京市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培養基地。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2

  >>專業發展定位

  社會上很多人對本科教育的旅遊管理專業存在誤解,對於這種認識,有幾個問題需要闡釋清楚:

  首先,旅遊業是一個龐大的産業,涉及的崗位類型和規模都非常大。除了導遊、服務員這些崗位,還有旅遊規劃、旅遊景區運營管理、旅遊市場行銷、在線旅遊等多種類型的工作。

  其次,中國的旅遊教育分為多種層次,比如研究生、本科、專科和中等職業教育。在旅遊高等教育裏面又存在普通本科、應用型本科、高等職業專科等區別。每種類型都存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

  最後一點,根據每個高校在發展水準、區位上的不同,國內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層次和特色方面具有明顯差異性。

  基於首都師範大學的定位,學校旅遊管理專業主要培育高端、複合型旅遊管理人才。同時作為首都高校,學校旅遊管理專業立足北京,主要瞄準京津冀地區與全國對各類高層次旅遊管理人才的需求。通過培養方案的設施,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求掌握管理科學和旅遊學科的基本理論,接受旅遊企業運營管理、旅遊規劃開發的實踐訓練。

  同時基於旅遊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特點,學校也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行業問題的技能方法,比如空間分析的ArcGIS軟體、社會統計軟體、文獻信息管理、質性文本分析的軟體等。學校目前建有“旅遊規劃”“旅遊信息化”和“旅遊企業管理”等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配置了無人機、VR虛擬現實平臺,也購置了各種正版軟體,能為這些技能方法的學習提供有力支撐。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旅遊管理學生的學習、科研能力都有較大提升,旅遊管理本科生在學期間參加“挑戰杯”“互聯網+”等各種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獲得了包括全國金獎在內的一系列成績。

  >>本科生導師制

  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培養並不僅限于少數尖子生,學校對學生的精英化培養是普適的,針對旅遊管理專業所有在校本科生。根據統計顯示,90%以上的旅遊管理本科生在學期期間會參加至少一次科研立項或學科競賽。

  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從2019年開始,全面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優勢在於,專業的師生比高。旅遊管理專業目前有14名教師,專業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數在20人左右,基本能做到一對一指導。

  通過《旅遊管理系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辦法》等相關制度建設,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把本科生導師制落到實處,要求指導老師按照研究生的標準來指導本科生。因此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可以實實在在地參與導師縱向和橫向的課題項目,參加每週例會。旅遊管理專業在專業經費上也給予支持,比如本科生參加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對相關費用都會予以報銷。

  通過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科研立項等方法的實施,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培養品質得到大幅提升。根據用人單位反饋,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品質很好,進入實習和工作崗位後,能很快上手,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要求。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3

  >>專業特色

  第一,人才培養體系完整。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是中國地理學教育和科研方面的重要高校,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第4輪)中,地理學評估結果為B+,位居全國10%-20%之間。在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最新頒布的“2022中國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排名(研究型)”中,“地理信息科學”獲評2022中國六星級專業(6★),入圍世界高水準專業、中國頂尖專業行列。依託學院在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方面的師資和學科資源,旅遊管理專業目前基本形成了包括本科、專業碩士(MTA)、學術型碩士、旅遊地理博士和成人本專科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這種完整的旅遊人才培養序列在北京,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都較為少見。中國高等教育確立了“以本為本”的發展方針,所以旅遊管理專業當前的這種完整旅遊人才培訓序列是圍繞旅遊管理本科教育為中心的,本科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種教育環境和氛圍中能得到極大激發。舉一個例子,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經常參加一些科研立項和競賽,常常需要用到五花八門的專業工具和軟體,但是有時技能並不能完全從課程中學習到,這時就可以通過向旅遊管理專業,或者地理專業和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請教。

  第二,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地理科學是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母學科,因此旅遊管理專業具有較為鮮明的地理特色。在課程體系上,旅遊管理專業從空間思維、地理技術和區位特點三個方面入手,打造了“三位一體”的交叉融合課程體系。比如,依託學院在“教育部三維信息獲取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空間信息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等9個地學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借助學院師資,開設了《旅遊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與智慧旅遊》等相關課程。這些特色課程的設立有助於體現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優勢特色,也有助於培養基礎紮實、文理融通和技能全面的複合型本科生。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在畢業時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空間分析能力,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相關地理技術,同時對區域發展和文化旅遊産業具有較好的理解和認識。

  第三,豐富多彩的實習機會。延續地理學野外考察的傳統,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幾乎在每個學期都會進行三天到十幾天不等的戶外實習考察課程,涉及旅遊業認知實習、旅遊地質學、旅遊景觀規劃、區域旅遊規劃實習、旅遊企業管理實習等特色內容,實習地點遍佈京津冀地區,以及安徽、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

  第四,實力雄厚的教學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旅遊管理專業已經形成了“旅遊規劃與目的地發展”“文化遺産旅遊”和“旅遊信息化”等三個特色教學團隊和教研室。旅遊管理專業所有師資都具有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具有海外教育和學習背景。旅遊管理專業教師具有較強的學術和科研能力,承擔了大量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種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獲得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在內的各種科研獎勵。這一教學團隊為高品質的旅遊管理本科生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4

  >>人才培養計劃

  首先,旅遊管理專業結合學院辦學傳統和首都區位優勢,堅持“培養具有地理學特色的旅遊人才”這一定位,持續完善“三位一體,四輪驅動”的交叉融合課程體系和全人培育人才機制。其次,這些年旅遊管理專業也根據旅遊業國內發展形勢,一直對培養方案和計劃進行調整。

  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分組精準培養。立足旅遊管理專業地理特色,結合培養方向,根據在校學生的個人職業興趣以及專業能力,建立學生培養方向評估體系,並根據評估結果準確界定每個學生的培養方向,實現專業內進行分組培養、定制培養、精準培養的發展目標。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5

  第二,導師全程培優。充分發揮旅遊管理專業高師生比優勢,依託師資隊伍優化和建設,面向在校本科大學生,實施導師培優制度。一方面,在完善在崗師資隊伍基礎上,邀請國內知名旅遊企業、優秀畢業生,共同組建本科導師團隊,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全方位指導;另一方面,根據專業教師的學術方向和職業優勢,對接優先在校大學生的專業興趣,雙向選擇組建研學團隊,構建導師全程互動培養機制。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6

  第三,注重實踐能力。旅遊管理專業面向新時代新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文化、旅遊融合創新的研究與學習。一方面,進一步優化專業培養方案,適度提高文化類通識課程比例,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文化研究能力;同時,結合導師科研課題、相關專業賽事、北京發展需要,積極開展文旅創新、文旅創業,培養文旅新創客。最近舉辦的2022年“青創北京”挑戰杯競賽中,旅遊管理專業師生取得了優異成績。

  第四,打通産學研用。旅遊管理專業積極對接國內和京津冀地區的旅遊企業,拓展與産業結合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做強做實旅遊管理的實驗室體系建設,促進旅遊管理學科與旅遊産業的産、學、研一體化。後續,旅遊管理專業將持續通過實習基地建設、校外導師選修課程、行業專家講座等方式進行合作,建立“校內基礎實驗與校外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五,強化聯合辦學。旅遊管理專業選擇了一些國內外的優質旅遊管理産學研平臺,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動多維度聯合辦學。

  第五,強化聯合辦學。旅遊管理專業選擇了一些國內外的優質旅遊管理産學研平臺,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動多維度聯合辦學。一方面,進一步與國外知名大學進行多層次、多途徑的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品學兼優的本科生,比如2019年全額資助選送了十余位旅遊管理本科生前往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進行短期訪學;另一方面,採用在線教育、遠程研討等形式,邀請國內外知名旅遊學者、旅遊專家共同開發特色課程;另外,通過課程及學分的彈性設置,鼓勵學生選擇本校、外校旅遊管理專業或其它專業的精品課程。

2022高招進行時【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戴湘毅_fororder_7

  >>專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過去三年裏,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外旅遊業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但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公佈的五一黃金周、端午節假日等相關報告數據,中國的旅遊業展示了強勁的韌性。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沒有變,疫情後旅遊業的復蘇必然産生巨量的旅遊專門人才需求。同時,新冠疫情迫使旅遊行業轉型發展,文旅融合、智慧旅遊和旅遊+,這些新的發展趨勢,都對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提出更高要求。在未來,旅遊業的就業不再是停留在簡單技能的重復勞動力需求,而要求專業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優良的旅遊專門人才。因此,當前旅遊管理教育遇到的一些挑戰,也可以説是一次機遇。

  另外,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報告指出,疫情中和疫情後的旅遊業呈現一些變化,與以往傳統旅遊産品不同,非遺活化、戶外、露營、親子研學等産品成為旅遊市場的熱門選擇。作為師範大學辦的旅遊管理專業,研學旅遊、自然教育、營地教育、地理設計等恰恰是我們的強項和優勢。專業發展前景如何,關鍵在於是否契合社會需求,是否為培養的人才找到了合適的賽道,是否為他們準備合適的工具和技能。這是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正在努力的方向。

  >>畢業生就業方向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包括大型旅遊會展企業、旅遊規劃設計公司、旅遊地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旅遊行業中高級管理者。有些畢業生後來創業,已經成長為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家。

  從近五年的畢業生去向來看,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生發展情況總體良好,就業升學率基本實現100%。其中,考研升學率持續增長,2017年為24%,2018年為39%,2019年為40%,2020年高達62.5%。受疫情影響,2021年和2022年出國留學的本科生減少,但對比來看,今年已經開始回升。統計顯示,近五年平均考研升學率約為42%。不少學生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東京大學、倫敦國王學院、香港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