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
2022-06-27 14:52:48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高招進行時》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2高招專題報道推出的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熊俐嘉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招生信息。

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_fororder_1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熊俐嘉

  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2《高招進行時》系列訪談節目,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熊俐嘉,接下來請熊老師介紹下學校的基本情況以及辦學特色?

  熊俐嘉: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注重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

  從1950年至今,國家歷次確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位居其中。學校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2年,教育部公佈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中國人民大學共有14個學科入圍。

  學校正以“獨樹一幟的人文社會科學”為學科整體建設目標,構建“引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卓越的基礎學科、頂尖的社科學科、創新的交叉學科”學科佈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_fororder_2

  新增數字經濟專業、數學學院新增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

  主持人:學校的優勢學科專業有哪些?有無新增專業?

  熊俐嘉:在教育部學位評估中心2017年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人民大學獲評A類的學科總數為14個,其中9個學科獲評A+,位居全國第四;在人文社會科學排名中,人民大學A+學科數量為8個,排名全國第二。

  教育部今年公佈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中國人民大學共有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14個學科入圍。此次公佈的建設學科名單中,147所建設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學科佈局總數共92個,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入選學科13個,為高校之最。

  自教育部2019年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工作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共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9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100%覆蓋本科招生專業。

  2022年在培養專業方面,經濟學院和應用經濟學院新增數字經濟專業、數學學院新增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分別按經濟學類、理科試驗班類招生。數字經濟——發揮學校在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領域的優勢地位,培養掌握數字經濟理論和發展前沿,了解國情、紮根中國大地、研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重大現實問題,具有開闊國際視野,熟練掌握數字經濟先進分析方法的高端人才。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以數據計算為核心,建設教學科研平臺和數據計算核心實驗室平臺,基於中國人民大學深厚的人文社科積澱,充分利用學校數學、統計、金融、計算機、管理、法律等綜合資源,探索數據計算及應用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範式。

  學校整體招生政策、招生計劃保持穩定

  主持人:學校2022年的招生政策和計劃與往年有什麼變化?

  熊俐嘉:較往年,學校整體的招生政策保持穩定,比如認可全國性政策性加分且不超過20分,按照投檔分(含政策性加分)依次進檔和錄取專業,提前批外語類專業要求英語語種、口試成績合格等,具體內容可查看《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招生章程(2022年實行)》。

  學校招生計劃基本保持穩定,招生專業方面進行微調,去年的招生專業名稱理科試驗班變更為理科試驗班類。

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_fororder_3

  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108所高校簽署了校級學生交換、學生派出等項目協議

  主持人:學校的國際交流合作優勢有哪些?

  熊俐嘉: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108所高校簽署了校級學生交換、學生派出等項目協議。學校每年有13個國家公派項目、85個校際交換項目、60個院際學生交換項目、40個寒暑期項目,每年選派1000多名本科學生參加海外大學長短期學習交流項目,部分院係海外交流交換學習比例高達100%。

  此外,每年7月的國際小學期,至今已有十餘年傳統,深受學生歡迎。學校邀請國內外一流師資,開設全英文核心課程。課程面向全體本科在校生免費開放,國際學生與本校學生同堂上課,有效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

  人大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就業競爭力強

  主持人:學校的就業情況以及就業方向是怎樣的?

  熊俐嘉: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比例高(以下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0日)。2021屆落實畢業去向的本科畢業生中,深造比例達67.09%,其中,國內升學42.76%,出國留學24.33%。學校每年推薦免試讀研的學生總數佔應屆畢業生總數的25%左右。

  從本碩博整體情況來看,人大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競爭力強。以2021屆為例,選擇就業畢業生的69.67%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包括高校、科研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中國人民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狀況網絡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畢業生擇業過程中獲得6家及以上筆試/面試機會的佔比為61.32%,獲得5家以內單位接收函的佔比達到73.93%。

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_fororder_4

  大類招生培養 增加專業選擇機會

  主持人:對於2022年即將報考的學生和家長給予一些專業選擇方面的建議?

  熊俐嘉:我們建議廣大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把眼光放遠、範圍放寬,根據個人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能力特長來選擇專業。對於有實力報考人民大學這樣一所一流高校的考生而言,不要緊盯某幾個專業不放。學校幾乎所有的本科專業在全國高校的同類學科中都處於一流地位,其中又有很多學科位居全國第一。各專業都具有雄厚的師資、優質的人才培養體系,無論在哪個專業學習都能夠成長成才。學校近年在招生培養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度與選擇空間。

  一是大類招生培養,增加專業選擇機會。2022年學校設置理科試驗班類、人文科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基礎學科類)、社會科學試驗班(管理學科類)和經濟學類5個跨學院大類招生專業。按照學科關聯性、基礎共通性、知識邏輯性,全校除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各專業外,其他專業劃分為人文學科大類、理工學科大類、經濟學科大類、管理學科大類、法政與社會學科大類5個大類實行大類培養,每個大類制定統一的培養方案,強調大類基礎和核心能力培養。同時,大類內部打通課程選擇和學習,充分賦予學生選擇學習、選擇發展的權利和機會。

  二是無時點專業選擇,靈活調整專業方向。新聞學院、信息學院、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勞動人事學院、社會與人口學院、數學學院等多個學院本科階段不分專業,在學習共同基礎課的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發展規劃,在學院內自主選擇課程,最終根據學生完成培養方案的實際情況認定本科專業。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輔修第二專業或第二學士學位。

  三是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助力專業與興趣相結合。近20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堅持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目前為本科生提供50余個培養項目(12個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26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14個榮譽輔修項目)。這些特色培養項目使在校生有多種機會獲得所喜愛學科的培養機會,通過合理的學習生涯和職業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2022年,學校開設中意美三學位管理學本科項目、“國際新聞與傳播—西班牙語”聯合學士學位項目,積極探索跨校人才培養,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與學科視野。

2022高招進行時丨中國人民大學:招生政策、計劃保持穩定 新增數字經濟等專業_fororder_5

  主持人:學校的官方聯繫方式?   

  熊俐嘉:首先,建議關注“人大陽光招生”官方微信公眾號和中國人民大學陽光招生信息平臺(https://rdzs.ruc.edu.cn),隨時查看最新發佈的招生政策以及招生專業介紹。

  其次,建議關注“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招生”B站官方賬號,可以查看學院專業介紹、招生政策解讀、校園生活分享等等權威又有趣的視頻,幫助考生和家長對學校有更全面的認識。

  最後,建議考生儘早聯繫學校各省招生組進行詳細諮詢。2022年各招生組聯繫方式:

  https://rdzs.ruc.edu.cn/inquiry/enrollgroup/listcms/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