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未來職業教育發展丨郭鐳: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實用的教育體系和結構
2022-08-03 11:36:4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品質效率提高、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以及産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日益旺盛,職業教育正在成為改善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的關鍵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如何滿足社會與人才雙方的共同需求,培養出能夠應對社會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是越來越多教育企業開始重視的發展方向。

  近日,天下秀數字科技集團教育認證事業部總經理、天下秀教育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OO郭鐳接受採訪表示,職業教育要適應新經濟發展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品質教育的需要,以促進自身體制機制更成型、專業結構更優化、産教融合協同創新貢獻率更大的要求。

2022未來職業教育發展丨郭鐳: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實用的教育體系和結構_fororder_80414c452d1396c6488bec47da7bbcf

  職業教育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實用的教育體系和結構

  郭鐳表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既是國家給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目標和要求,更是給職業教育指明瞭路徑和方向。職業教育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實用的教育體系和結構,學校和企業相互作用,學校培養的,供需協調、學用相長。

  前不久,在參加全國非遺文化傳承職教聯盟預備會議上,感受到了中國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作為全國非遺文化傳承職教聯盟常務理事,在這次會議上,也感受到了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那麼在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新媒體也將成為未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通過這次會議精神的引申,我們認為,職業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希望各界強化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學校和企業都從産業角度共同推進育人方式、改革辦學模式,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把職業教育辦學工作融入到産業中去,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的有機銜接,從而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産業需求,滿足人才需求,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品質,培養更多能工巧匠賦能文化傳承、助推經濟發展。

  始終堅持産教融合的發展思路 堅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郭鐳表示,産教深度融合政策背景下,校企合作是國家推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規格和品質的主要突破口。當前,有些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例如天下秀教育與舒蘭市職業高級中學校與天下秀教育公司達成校企合作,開啟三個共建:共建“鄉村振興學院”,服務吉林省縣域經濟振興工作推進;共建“IMS(天下秀)新媒體行銷産教融合育人基地”,打造吉林省一流新媒體行銷産教融合示範中心;共建“吉林省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基地”,開展新媒體行銷及直播電商人才培訓工作,根據新業態填充人才需求缺口,通過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開闢一條新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中出現的問題,首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應對産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效果需要重視。

  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強調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從産業視角看,我國職業教育未來要實現改革與創新發展,需要始終堅持産教融合的發展思路,堅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對數字經濟産業發展趨勢的深入調研,以及對産教融合的有益探索,天下秀教育依託集團資源,打造了快速適應新媒體産業發展變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現代産業學院建設為抓手,對接數字經濟産業和院校、區域合作,共建一流專業、課程體系、校企實習實訓基地、高素質“雙師型”隊伍以及提升高校服務區域發展的新媒體行銷産教融合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

  産品研發上,以“為新媒體行銷智慧化教學建設服務”為核心,天下秀教育開發IRED教學與虛擬實訓産品體系,以智慧課堂為載體,充分利用大數據、沉浸式虛擬實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智慧AI互動要求,為新媒體行銷教學及互動提供産品保障,為院校打造高效、便捷、現代、創新的新媒體行銷教學模式,自開發上線以來,已累計惠及學員近3萬人。

  課程內容上,對接産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産業崗位畫像,倒推人才畫像,再推導知識框架,同時結合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各階段特性,結合院校、專家、産業人士以及産業真實案例,自研十五門專業課程及配套教材,總課時超過1000+,借助前沿化的課程體系,輔以線上+線下教學與實操,讓學生了解産業需求,跟上産業發展步伐。

  院校合作上,作為平臺型企業天下秀旗下的教育品牌,天下秀教育目前已與26個省市地區,200+所院校簽約合作,並在全國搭建10大直播基地供學生實操,並舉辦“短視頻+直播帶貨”形式大賽,以賽促學,為地方夯實鄉村振興、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大力支撐。

  以産業需求為基礎 以學生就業為導向 以掌握實際崗位技能為核心 深入展開産教融合 逐步拉進企業用人與學生就業的距離

  郭鐳認為,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正式實施,可以説明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已由政策文件對其進行了詮釋與糾正。

  社會大眾曾經固有的職業教育觀念正在被一步步的予以“瓦解”。如新《職業教育法》完善了職業教育內涵;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突出了就業導向,不得設置條件妨礙職業教育畢業生平等就業;規定了職業學校的學生也可上本科專業,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提升了職業教育認可度,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等。

  實現職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仍需要國家、社會、教育工作者持續注入心血。現階段,職業教育發展仍具有“社會認可度不高”、“學校定位”、“師資瓶頸”、“社會適應性”、“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存在問題。

  如職教畢業生“就業一公里”的問題。很多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當地産業結構的匹配度不高,造成畢業生一年內的就業穩定率低。多數原因是專業設置與當地産業需求存在結構性失衡,一味追求設置熱門專業或新型專業,忽視了當地産業對人才類型的真實需求,造成了資源浪費、管理不善、特色專業不鮮明,導致了企業無人可用和學生就業難局面。而職業教育應以産業需求為基礎,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掌握實際崗位技能為核心,深入展開産教融合,逐步拉進企業用人與學生就業的距離。

  創建職業教育院校合作基石

  郭鐳表示,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面對新發展格局,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新時代及社會需求,顯然是政策的集中概括。

  職業教育要適應新經濟發展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品質教育的需要,以促進自身體制機制更成型、專業結構更優化、産教融合協同創新貢獻率更大的要求。比如新媒體行銷産業,它不單是我們看到的大眾意義上的主播帶貨、或者做爆款討大眾關注,隨著短視頻直播行銷內容的爆發,整個産業用戶上升至10.4億,總産值達到4972億元,單從未來3-5年人才缺口上升至3000萬即可看出,新媒體行銷産業越來越龐大。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搭建起打動消費者的軟性內容,同時實現市場行銷需求和商業化,因此,整個産業生態鏈急需法律法規約束、政策監管、制定人才標準、産教融合實現人才供需常態化。

  説到底,人才培養對産業發展至關重要。而新媒體行銷産業的人才培養急切需要職業教育對其進行加持,産業通過向從業者和未來從業者傳授專業理論知識、技術知識和技能技巧,使其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熟練度,創新優化、效率遞進,進而不斷縮短産品與消費市場的距離,使産業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更高的價值與經濟效益。

  職業教育不單單對新媒體行銷産業進行資源補充,在政策引導和宏觀經濟佈局下,我們可以預見:未來職業教育將會在助力鄉村振興、賦能區域協調發展,甚至是服務“一帶一路”合作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就要求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創建職業教育院校合作基石,如增設涉農專業,提升存量涉農專業的現代化水準;增置新興産業關聯專業,如元宇宙和綠色低碳、現代物流等方面相關專業;加大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和建設力度;緊跟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佈局率先開展服務,同時伴隨中國企業“出海”開展相關職業教育培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際慣例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