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同學會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週年論壇在京舉辦
2022-09-10 17:38:2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值此中英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週年暨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週年之際,9月9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歐美同學會金融委員會和歐美同學會留美數字經濟百人會共同承辦的“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週年論壇”在北京舉辦。

  論壇以“開創新時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紀元”為主題,旨在搭建新形勢下中英兩國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領域可持續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增進中英兩國友好互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英兩國政府要員、教育界知名人士、科學家、企業家、金融界人士等200余位嘉賓出席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歐美同學會秘書長王丕君主持。

  論壇首先向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丁仲禮在致辭中指出,1972年,中英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之後不久,16位中國青年赴英留學,開啟了中英留學交流新篇章,也展開了兩國全方位合作交流新階段。50年後的今天,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英合作依然順乎時代潮流、符合人民願望。在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我們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就是為了加深理解、擴大共識,為中英兩國關係長期友好發展、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他希望兩國的有識之士面向未來,著眼長遠、肩負責任,加強對話交流、擴大民間交往,不斷夯實兩國關係友好發展的民意基礎;通過深入交流,增進了解、發現機遇,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創未來;兩國青年特別是年輕的留學人員,要傳遞好中英友好的“接力棒”,堅定信心、厚植友誼,持續推進兩國友好關係發展的歷史新進程。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在致辭中談到,近年來,中英兩國之間的教育合作蓬勃發展,兩國之間的留學人員為雙方的人文和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在當今充滿動蕩的世界裏,人文交流在兩國關係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英兩國各界人士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衛生、氣候、能源、食品、貧困和安全等領域的全球重大挑戰。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致辭中指出,公派留學政策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縮影,發揮了引領留學事業、培養國際化人才、增進中外人民友誼的重要作用。中英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以來,兩國都曾互派留學生,為兩國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中英兩國大學的教育科研水準也因為交流而不斷提升,中英之間的合作有了更多橋梁和紐帶。中英兩國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各異,但有廣闊的空間可以開展互學互鑒、互利合作。

  王丕君在主持時表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歐美同學會舉辦此次論壇,就是希望為兩國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的專家學者、有識之士和兩國青年一代,搭建一個具有民間性、開放性、國際性的交流、對話、合作平臺,既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強化兩國人民由於留學建立的情感紐帶更加牢固,也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可持續的知識、技能、智慧的不斷補給,還希望通過這一平臺經常性的聯繫、聯絡、交流,從而不斷增進相互了解、理解、信任,這不僅為兩國各項事業的高品質發展、促進兩國在人文教育、科學技術、現代金融等領域的互學互鑒、互信合作和互利共贏,作出我們彼此的積極貢獻,也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擔起知識界、科學界、企業界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開幕式後,中英兩國10位嘉賓分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帶來了一場思想的盛宴。演講嘉賓一致認為,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中英兩國加強交流合作順乎時代潮流、符合兩國發展需求、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中英嘉賓對未來中英共享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有關領域的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對秉持合作共贏和包容互鑒這一理念高度認同。

  論壇還特別設置了主題分別為“中英教育交流互鑒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科創引領數字經濟未來”“中國金融開放新格局——與中英合作展望”的三個平行論壇,中英兩國政要、有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聚焦科教合作、數字經濟、金融開放等中英合作前景廣闊的領域,展開前瞻性的探討和展望,推動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務實有效合作,共話中英兩國相關領域合作的美好未來。

  近年來,歐美同學會針對不同國家的特點,圍繞雙方共同感興趣的領域,搭建起多個民間外交的載體平臺:在中法兩國連續舉辦四屆“中法文化論壇”,在德國柏林和中國北京先後舉辦兩屆“中德科技論壇”,在中美兩國舉辦“中美經貿論壇”,在英國舉辦“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等。這些論壇的成功舉辦,務實推動了雙邊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受到外國政要、主流社會人士的高度盛讚和支持,為促進民間交流交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引導國際社會讀懂中國貢獻了留學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展現了新時代歐美同學會開展民間外交活動的新作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