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2023-09-19 17:39:54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一直以來,教室、課堂,都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而在熙誠學校,每週半天的校外課程是被固定排進課表的。校園之外,孩子們在學什麼?

  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是熙誠學校課表上每週五下午的課程安排;知名企業、藝術場館、博物館、科研院所……校園之外的這些場所都可能是這門課的“特殊教室”;授課的則既有企業家,又有科學家,也不乏行業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是這門課程建設的宗旨,這種探索,需要看,需要聽,需要實踐,也需要實習。於是,在2023-2024學年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發佈會上,我們看到了課程實施一年後的全面優化與升級。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圖|熙誠學校3.0生涯教育體驗課程發佈會

  在暢銷書《目標感》中,斯坦福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曾説:“今天年輕人心理普遍缺乏動機來源,是對目標感的認識不清。”如何改變?引領學生走近瞬息萬變的真實世界,去觀察、去摸爬滾打,是熙誠學校給出的答案。“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思考教育,跳出教育發展教育”——學校整合金融街資本企業資源、國家科研院所資源以及北師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方面的資源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僅以其中的企業課程版塊為例。過去一個學年,在金融街資本的全力支持下,其被投企業國家大劇院、菜百、張一元金橋公司等均成為熙誠學子校園之外的特殊“教室”,課程內容更是涵蓋了藝術鑒賞、心理思維、市場行銷、航天航空等不同領域,為學生探尋方向、連結社會、踐行真知提供了平臺。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圖|3.0課程的目的意義

  金融街資本作為西城區國資委旗下的産業集團,關注的是面向未來15年的産業發展,包括新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金融、航天等核心前沿産業。在被投企業均能成為學校企業課程資源的前提下,企業課程復盤會上金融街資本的董事長和熙誠學校的創校校長卻不約而同地表示“還不夠!”“感性地走進企業後,再理性地‘打開’,剖開來解析。”金融街資本董事長程瑞琦先生強調了進一步挖掘企業課程內容的“深度”——不僅要讓學生看到各個産業“現在的存在和將來可預見的發展趨勢”,觸摸到要素之間的關聯和規律,更要通過真實場景下的實踐研究過程,逐漸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也通過各種項目的研究過程來理解未來社會的工作模式和合作共贏。更多樣的企業參與、更深入的項目實踐,相信孩子們在層層升級的任務中會收穫更多。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圖|朱建民校長細談3.0課程

  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30年,要思考未來20年、30年,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基於這樣的思考,熙誠學校進一步完善了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的結構框架,在原有企業課程、科研院所實驗室課程、科研院所野外科考基地課程基礎上,新增了國際理解課程、高校參訪課程、寒暑假研學課程,每週均有2-4個不同的方向供學生選擇,講授式、參觀式、講授+實地體驗、動手實踐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就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更加系統與深入的學習,也用這樣的方式在優良的學科表現之外,培養學生的一連串“力”,如行動力、領導力、創造力、溝通力、協作力、理解力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探索未來·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熙誠學校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全新升級

  圖|熙誠學校3.0課程全面優化升級

  古人云:“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這句話強調了“識”的重要性。有弓有箭,但未必就能打下鳥來,因為首先要知道哪有鳥,其次,鳥來了要知道瞄準,這就是“識”。也就是説,一個人光有知識和技術是不夠的,還要有判斷和選擇的能力,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幹什麼,如何干。熙誠學校孩子們的幸運在於,在高中階段即能接受專業的 “識”的教育:以3.0版生涯教育體驗課程為載體,學校將自我認知、教育選擇、職業認知和技能這三大方面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以高中學業連結大學專業;以專業熱愛投入未來職業;將職業發展成為終身事業;最終實現人生的偉大志業;從找到“方向”找到“熱愛”到找到“內驅力”,層層遞進中幫助孩子找到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那一條跑道,讓他們按照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主動奔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