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普方式 點燃孩子的科學夢
2023-09-21 18:11:34來源: 中國教育報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9月17日,我國迎來了第20屆全國科普日活動。據統計,自2004年起,全國科普日活動已連續舉辦20屆,累計舉辦重點科普活動40余萬場次。當前,各地正在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為受眾打造一場場科普盛宴。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做好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激發科技創新自信,對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重在從孩子抓起。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對於各地各學校來説,做好科普工作,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也要與時俱進,善於創新方式方法。

  比如,“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既要帶學生走出去多參加科普活動,也要把科學家、科普大家引到學校,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他們。再比如,由單向傳輸升級為雙向奔赴,不能一味讓孩子被動接受,更要培養孩子成為科普的主角。此外,既要讓孩子做傾聽者,又要讓孩子做參與者,動口又動手;拓展科普場所,不僅在課堂上開展科普活動,也要在課堂外開展科普活動。

  9月,一堂別具一格的科普課——天宮課堂再次開啟。有人説,天宮課堂是一扇連接地球與太空的奇妙之門。從製作水膜與水球,到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從展示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到做水球變“懶”實驗;從液體表面張力,到演示太空趣味飲水……梳理過往的各類實驗,便知這是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它不僅讓孩子們看到太空世界的奇妙,也萌發出當科學家的念想。

  航天員王亞平説過:這十年是公眾科學素養快速提升的十年,尤其是孩子們,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想像,他們有很多更好的設計設想,也希望在空間站裏去實現。誠然,太空授課的初衷是讓孩子們有興趣、開眼界、長知識,而當孩子們不再滿足於當旁觀者,如何滿足他們更深層次的興趣,如何為孩子們打開更斑斕的世界,如何進一步契合他們的神奇想像,就給全社會提出了新要求,即用更多創新方式來做好科普工作。

  應該説,天宮課堂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創新科普工作完全可以做得到。當前,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探索,讓科普更深入人心,讓科普點燃孩子們的科學之夢。有的廣泛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推出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旨在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的讓孩子們近距離觀看月壤、嫦娥五號返回艙等珍貴實物,沉浸式體驗駕駛京張高鐵的“追風時速”……萬變不離其宗,其初心就是讓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眾所週知,全國科普日活動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科普、投身科普,直接面向公眾、服務公眾的重要科普活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

  當前,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與時代需要仍有距離。為此,各級科協組織、社會各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聚焦“國之大者”,主動擔當作為,切實發揮好科普在實現創新發展上的重要基礎性作用。其中,尤需做好校園科普工作。

  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能夠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當前,做好科普工作大有可為。一定程度上説,一堂精準設立、展現時代價值的科普課,就是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也是一次直抵人心的動員課,能夠讓孩子懷抱科學強國夢,立志成為科技人才,努力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基於此,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正當其時。

  (作者王石川係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21日第2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