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個人發展、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而教育的持續創新更是引領未來的關鍵。12月28日,作為教育界一年一度的盛事,2023年度國際在線教育大會匯聚教育界權威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知名校長和優秀教師及媒體人士,共同探討前沿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術和教學模式,合力推進教育生態的創新發展。多維度、深層次地探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權威的交流平臺。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國際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校長 馬天驍
在以“國際化教育的未來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國際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校長馬天驍為在坐的嘉賓介紹到:北外國際課程中心,簡稱北外ICC,從2016年開始籌建,2017年迎來第一屆學生,到現在已經建校八年的時間,我們八年來一直專注做一件事情:為10至12年級學生提供優質的劍橋國際課程體系,可以説小而精。家長朋友們和社會對我們比較直觀的印像是北外ICC給孩子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體驗,那就是在大學裏上高中,北外ICC的學生可以和北外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全球各地的留學生在一個校園裏交流成長,借助北外很多優質的語言教育和國際化教育特色資源,北外ICC就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在大學中孕育而生的學校。在2022年底,2023年初的時候,我們和中關村外國語學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北京正式開始一校兩址的辦學歷程。兩個校區各具特色,形成合力,共同為有國際教育需求的家庭和學生提供服務。
勝任力是教育界很重要的關鍵詞,對於北外ICC如何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經驗分享,馬天驍校長分享到,北外提倡一條龍的教育理念,學校在高中階段以培養走向世界一流大學有故事的孩子為目標,希望孩子們成為中國的國際人,國際的中國人,有家國情懷,有國際視野,有專業本領,能夠勝任未來。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要有優秀的教師團隊,我們始終相信老師的成長可以為學生的成長奠基,北外ICC一直致力於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致力於建成師生成長共同體。建校之初,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就拿到劍橋PDQ教師專業發展認證中心,也在每年不斷建設和完善教師發展體系,不斷給老師賦能,不斷給老師走出去看世界的機會,自主研發教師培訓體系,在每個階段給老師提供助力,也給孩子設立非常好的終身學習的榜樣。
馬天驍校長分享了北外ICC培養孩子全球勝任力的具體實踐,從課程的角度,北外ICC除了主課程之外,還有特色課程模組——大學先修課,聘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給本科生開設通識課的專家教授走進北外ICC,為高中階段的孩子提供對未來留學能夠起到助力的課程,比如大國外交、英美文化、政治學眼中的世界等,對於高中生打開視野,增強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是非常好的通識教育板塊。
從社團建設角度,也關注勝任力的發展。比如模擬聯合國社團,孩子討論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有一批孩子在寒假的時候會參加到聯合國和國際組織少年班的研修當中,真正帶著他們的項目,帶著他們對全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理解走進國際組織,和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培養他們理解世界和勝任未來的能力。
剛才提到中國的國際人,馬天驍校長表示,北外ICC不僅希望孩子去外面看世界,還希望他們能講好中國故事,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北外ICC雖然是國際課程中心,雖然學校上的是劍橋的課程體系,但非常重視學生的中文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有自主設立的學生活動項目品牌叫少年研究員,是一個圍繞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的學術研究項目,我們的孩子研究過京劇、蜀繡、雕漆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他們能夠用中文和英文共同輸出學術論文,最後由外研社出版,這樣的項目對於孩子人文素養、學術素養的培養也是特別好的一種形式。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在學校裏面怎麼落地,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套組合拳,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協作,需要從課內、課外多個層面共同建設。
在被提問關於國際課程學生職業方向的問題時,馬天驍校長表示:北外ICC是培養走向世界一流大學有故事的孩子,但同時,學校深知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只是第一步,遠遠不是終點,所以希望孩子具備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能力。主持人提到未來家長、孩子們關心就業情況,剛才幾位嘉賓分享也談到,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在雨後春筍般的重塑,很多大學的專業不斷地迭代和變革,未來世界可能産生新的需求和崗位。這就要求現在的基礎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底層能力,一定是可遷移能力,一定是學習的元能力,這是我們的理解。我們之前給孩子搭建四個素養,語言素言、學科素養、人文素養和學術素養,在這個語境下我們增加了第五個素養叫數字素養,剛才楊睿校長提到AI,我自己也在學習和AI“談戀愛”,我也在訓練自己的發言小助手、辦公小助手,也希望老師們不斷實踐和使用,看看AI怎麼給日常教學和日常辦公賦能。
馬天驍校長分享了一個例子,北外ICC的孩子有一個閱覽室,有學生就想到能不能做個網站,做個借閱系統,幫助身邊的同學知道哪本書可借閱,哪本書借出去了,剩下多長時間歸還,他還開放網站的試用,鼓勵老師和學生反饋需求和建議,我們跟孩子們説你們可以繼續發現校園裏面的問題,在校園裏面可以影響人和事情,從身邊開始,從小事開始,去創造你們的解決方案,這些能力在未來不管職業市場怎麼樣變化,不管未來有什麼不可預期的挑戰,這些基礎的能力都是可遷移和應用的,而且有學習的元能力之後,我們培養的人是可以不斷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