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4-04-22 17:38:14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高招進行時》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4高招專題報道推出的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_fororder_1

香港都會大學中國內地及國際事務處經理李潔靈

  近日,香港都會大學中國內地及國際事務處經理李潔靈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香港都會大學2024年招生信息。

  1989年由政府成立的一所公立大學 一所年輕有活力發展迅速的大學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4《高招進行時欄目》,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香港都會大學中國內地及國際事務處經理李潔靈,首先請李老師請介紹下香港都會大學的基本情況?

  李潔靈:香港都會大學是一所年輕有活力,發展迅速的大學,我們是1989年由政府成立的一所公立大學,最初主要給在職人士提供學位課程,之前叫香港公開大學,2021年才正式更名為“香港都會大學”。我們從2001年開始發展全日制課程,由最初的幾個課程,幾十個學生,到現在全日制本科生人數已經超過1萬名,在香港排名第六。目前我們有7所教學學院,開辦約80個全日制本科、碩士、博士程度學位課程。因為學生人數不斷增長,我們過去10幾年的校舍規模也不斷擴大,在2014年及2020年兩座新校舍興建啟用後,剛剛今年政府又給我們批出一塊新用地,再建新的校舍大樓。我們的校區主要集中在香港九龍何文田區,屬於香港九龍的中心地帶,交通生活十分方便。

  在內地發展方面,我們大學是最早進入內地開展交流合作的香港高校之一,早在2000年我們已經在深圳成立辦事處,從2006年開始我們就通過高考在內地招收本科生,目前我們有大概1500名來自內地的本科生,以及3000多名研究生在香港都會大會讀書。而且剛剛去年香港都會大學也加入了“深圳虛擬大學園”,我們正在籌建都會大學深圳研究院,以進一步推動和內地高校、企業、機構在科研項目以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合作。

  另一方面,近年我們也全面加強大學國際化方面的發展,除了招收更多海外和一帶一路學生,都會大學也成立了“全球學術人員招聘計劃”,在全球範圍招聘優秀學者,進一步提升大學教學和研究水準。近年大學各個學院也積極與海外院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包括去年我們商學院就和法國圖盧茲第一大學合作開辦了雙學位課程。

  今年是大學創校35週年,大學將舉辦一系列大型慶典活動,我們歡迎所有內地高校同仁、合作夥伴,以及我們所有的內地同學和校友前來參加,和我們一同見證、慶祝香港都會大學35年以來取得的成就和蛻變。

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_fororder_2

  就業升學率都保持在90%左右

  主持人:香港都會大學是香港九所公立大學之一,都會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特色是怎樣的?

  李潔靈:香港都會大學是一所文理兼備的綜合型大學,我們的學科門類非常齊全,不管是人文、社會科學、創意藝術、教育,還是科技、護理、商業各個範疇我們都有開辦相應專業。而且我們從創校之初,就是主要開辦實用性、就業能力強的課程,因此我們的課程設置十分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以及校企合作。香港都會大學也是目前香港唯一一所擁有自我學術評審資格的自資院校,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及時開辦社會需求的新課程。

  另一方面,我們和很多本地、海外和內地的行業、企業都有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有關行業培養專業人才。譬如我們的科技學院和香港建造商會及香港機電工程商會簽訂培育建造業人才的合作備忘錄,同時也與香港電訊合作推動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發展。我們的商學院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四季酒店、信和酒店等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商業發展的同時,也給都會大學學生提供大量實習機會。

  過去我們每年的畢業生就業升學率都保持在90%左右,很多內地畢業生都進入到全球前100名的大學升讀碩士課程,或者進入全球500強企業工作。正因為我們在開辦應用型課程,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我們在剛剛今年3月份時獲批成為香港第一所應用科學大學。

  新增了建築管理及測量學專業、中文教育及漢語研究雙學位課程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香港都會大學是有七所學院,其中四所學院在內地通過高考進行招生。那2024年學校在招生學院和專業上是怎樣的呢?今年是否有新增專業?

  李潔靈:是的,我們今年繼續有4個學院在內地通過高考招收本科生,包括有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以及科技學院,一共提供39個專業給同學們選擇。在人文社會科學院裏,我們有社會科學,創意藝術,和語言與翻譯3大類學術範疇的專業可以選擇。而商學院開辦的專業基本涵蓋所有商業範疇,包括會計、商業管理、市場學、人力資源、旅遊、金融科技、電競運動管理、航空服務等。而教育及語文學院今年有3個招生專業,包括有中文教育及漢語研究雙學位課程,英語研究專業,以及應用中國語言研究專業。科技學院的專業領域非常廣泛,有電腦科學、網絡安全、數據科學、食品檢測、環保、生物醫學、土木工程等。

  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院有兩個大類招生專業,分別是社會科學和心理學,以社會科學為例,它包含了應用經濟學、政治及公共行政、老年人社會及服務研究等不同專業方向,而選擇大類招生專業的同學,不需要在報考的時候就決定主修方向,而是可以通過在大一的時候廣泛學習不同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等有所了解後在大二的時候再確定主修方向。

  至於商學院的很多專業,他們都獲得國際專業團體的認可,譬如國際會計師公會(AI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等。

  而在新增專業方面,教育及語文學院今年新推出了中文教育及漢語研究雙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可以在香港中小學擔任中文老師。而且我們的雙學位課程都是4年制的,學生需要在大二和大三暑期進行課程學習,這樣就可以在同樣4年的時間裏完成兩個專業學習,最終取得兩個學位。

  科技學院今年則新增了建築管理及測量學專業,為香港未來的大型基建項目培養相關人才。而且我們科技學院大部分專業都配備了先進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給學生提供大量課外考察和實踐活動,為學生未來就業做好準備。即便在疫情期間,我們科技學院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都是非常理想的。

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_fororder_3

  提供了超過1200個海外交流機會,包括海外遊學、參訪和實習項目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學校每年都會為在校學生提供大量的海外交流學習機會,接下來請李老師向我們介紹下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情況,以及學校都會給予學生哪些幫助。

  李潔靈:香港都會大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因此每年我們都會通過各個學院和學生事務處給學生提供大量海外交流機會,交流機構包括美國、英國、歐洲、澳洲、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知名大學和企業。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年,我們給學生提供了超過1200個海外交流機會,包括海外遊學、參訪和實習項目。

  另外,我們的教育及語文學院每年都會和英國華威大學合作舉辦暑期語言學習和交流活動,而我們的商學院則將海外學習交流元素融入到所有商學院的課程設置當中,所有商學院的本科生都會獲安排在大學4年學習期間,到海外著名大學進行2-3星期的課程學習和交流。

  而且為了鼓勵更多學生參加海外交流活動,我們會給所有的本科生提供1萬元的海外交流獎助學金。

  盡力幫助每位同學的適應學校生活

  主持人:內地學生進到學校後,環境和語言上的改變會不會有些不適應,針對這個問題學校是怎樣解決的呢?

  李潔靈:其實每年我們到內地參加教育展,或者到中學進行招生宣講活動的時候,很多學生家長,尤其是家長,都會非常擔心自己小孩去到香港讀書,會不適應香港的教學模式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過去10幾年我們招收的內地生當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非常能理解作為父母的擔心和不放心。

  很坦白講,雖然來香港讀書有很多的好處,香港是一個既有活力又安全的國際城市,中西文化薈萃,同學們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習獨立,但我們從來都不會確保所有來香港讀書的同學都能成功,都能很快適應,或者説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但從我們過去接近20年的內地招生經驗來看,我們遇到的大部分內地學生,基本上都能在來港1個學期左右可以開始慢慢適應香港的學習和生活,有些適應能力較強的同學,幾個月就完全融入香港生活了。而且在最初大學介紹的時候,我也有提到過,我們目前有超過1500名內地本科生在香港都會大學就讀,所以同學們進入香港都會大學後會發現,身邊有很多來自內地的同學,有很多內地學長學姐都會非常樂意給你提供幫忙和建議,你一定不會孤單。

  關於語言問題,學生擔心的主要是全英文教學模式,以及在香港不懂粵語怎麼辦。關於全英授課,確認對於大部分內地同學肯定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大學會給內地新生提供英語提升班,我們也有語言學習中心,有外教可以幫忙同學提升英文能力。所以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夠在1學期之後慢慢適應全英授課模式。

  至於粵語方面,據我們了解,過去我們招收的內地生當中,每年都有超過一大半的同學在來香港讀書前是完全不懂粵語的,當然我們也會給內地新生提供粵語基礎班,讓同學能更好融入香港生活,但根據大部分內地生的分享,不懂粵語其實在香港生活並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因為現在香港其實很多人都會講普通話,雖然他們講的可能不太標準。

  不管怎麼樣,如果將來同學們進入香港都會大學之後,真的在學習或者生活上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聯絡學院、學生事務處,或者我們內地事務處的同事,大學一定會盡力幫助每位同學的。

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_fororder_4

  預計招生300人 報名截止日期5月31日前

  主持人:2024年學校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又是怎樣的呢?內地生怎樣報考香港都會大學?

  李潔靈:想要報考香港院校的學生家長,首先可能要花點時間了解一下港校的報考和錄取流程。就目前通過高考途徑招收內地生的香港高校來講,除了個別幾所港校是通過內地填報志願方式進行錄取的,大部分都是通過單獨報名和錄取的形式招生。以香港都會大學為例,想要報考我們大學的內地生,需要在我們報名截止日期,也就是今年的5月31日前,登入香港都會大學網站,通過我們的網上報名系統提交報名錶和繳付報名費。如果你沒有在這個截止日期前提交報名錶,即便之後你的高考成績滿足我們的錄取要求,也是不可以被錄取的。

  同學在完成報名後,就可以安心準備高考。對於有面試要求的專業,我們也是會安排在高考結束之後才進行的。而我們的錄取結果會在所有省份高考成績出來後再公佈。一般最晚6月30號或之前我們會給所有獲錄取的同學通過電郵發放錄取通知書。這裡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因為我們與考生的聯繫主要是根據同學報名時填寫的聯絡郵箱和電話,所以考生在填寫聯絡方式時必須要提供最更新和有效的郵箱地址和電話號碼,如果之後有任何變更,一定要第一時間電郵通知我們大學教務處或深圳辦事處的同事。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學,需要在最晚7月3號和我們確認接受錄取並繳付第一學期學費,如果你沒有在7月3號或之前和大學確認,我們將視你放棄錄取。所有確認接受錄取的學生名單我們會提交考試院,這些同學將不能再通過內地填報志願方式獲錄取,但如果選擇放棄我校錄取的同學,你可以繼續通過填報志願方式獲得其他院校的錄取,完全不受影響。

  關於香港都會大學2024年的招生計劃,我們和過往一樣,所有專業都會繼續面向內地31個省市招生,而且原則上我們所有專業都是文理兼收,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可以報考。今年我們在31個省市計劃總共招生人數是300名左右。

  英語單科成績100分或以上

  主持人:學校2024年的錄取條件是怎樣的?

  李潔靈:對於通過高考途徑報考的同學,必須參加2024年6月的全國高考,而且外語考試科目必須為英語。我們主要是參照學生高考成績來錄取,有3個基本條件,首先高考總分至少達到所屬省份二本線,當然過去每年我們都錄取不少一本線的同學,但我們也給二本線同學提供報考的機會。第二個是高考英語單科成績要求,以滿分150分計算,同學須至少達到100分,但對於報考英語研究專業的同學,英語單科成績要達到110分。最後,對於有面試要求的專業,同學必須參加並通過我校有關專業的入學面試。今年我們有兩個學院的專業是需要面試的,一個是人文社會科學院,另一個是教育及語文學院,這兩個學院的所有專業都設有入學面試要求。我們的面試會安排在高考結束之後,大概6月中旬左右進行。上述3個基本條件學生必須同時滿足,其中任何一項達不到要求,都不可以獲得錄取。

  主持人:留下官方聯繫方式併為今年的考試送上祝福。

  李潔靈:有關內地招生事宜,同學們除了可以直接我們香港教務處同事查詢,也可以聯絡我們深圳辦事處的同事。螢幕下方是香港都會大學教務處和深圳辦事處的聯絡電郵和電話,有任何疑問,學生家長可以隨時進行官方查詢。

  又或者可以登入我們的官方網站,www.hkmu.edu.hk ,了解更多大學最新資訊。或者是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微博、小紅書賬號。

  最後,在此也預祝所有2024年高考同學考試順利、如願進入心中理想大學!也希望今年9月在香港都會大學的校園裏能夠見到同學們,到時我一定會再和大家分享更多有關在香港學習生活的信息。

  學校官方聯繫方式

  香港都會大學 深圳辦事處

  電話:(0755) 8377 5852、(0755) 8377 5854

  電郵:ftmug@hkmu.edu.hk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路賽格廣場31樓3101室

  香港都會大學 教務處入學組(本科生課程)

  電話:(852) 3120 2589

  電郵:regadmug@hkmu.edu.hk

  地址︰香港九龍何文田忠孝街 81 號賽馬會校園 E 座地下 E0G05 室

  亦可瀏覽本校官網 https://www.hkmu.edu.hk/

  掃碼關注本校官方微信公眾號( HKMU_1989 )了解更多資訊

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都會大學發揮獨特優勢 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創新 為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_fororder_5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