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招辦説備考丨湖南大學曾芷蘭:開設了強基班、拔尖班、試驗班等拔尖創新人才特色班級
2024-04-25 14:59:0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伴隨著2024年高考季的到來, 距高考不足一百天的時間裏,考生們接下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高效復習?如何緩解緊張情緒?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備考?有哪些渠道了解到最新招考政策?

  為幫助廣大考生家庭搭建一個權威的高招諮詢平臺,國際在線教育頻道在2024高招進行時專題報道中特別推出 “招辦説備考”內容,邀請部分高校招生負責人為考生和家長答疑解惑,解讀最新招考政策,幫助考生復習備考,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4513c8cd19c1119e50c9ed2365001e

  以下帶來湖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副主任曾芷蘭的備考建議:

  湖南大學位於湖南省會長沙市,長沙是文化名城、智慧之城,有中國第一洲橘子洲,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有3所985高校,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資源都十分豐富,長沙還是網紅之城,美食、美景,美不勝收,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全國前三,在聯合國人居署發佈的“2023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一,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湖南大學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譽。學校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辦學起源於西元976年創建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同址辦學時間最長的高等學府。從岳麓書院走出了經世改革派、中興將相、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傑出共産黨人等仁人志士。學校39位校友和老師當選為學部委員和兩院院士,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生動寫照。自1926年定名以來,先後進入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

  學校前臨湘江,後倚岳麓山,坐落于國家5A級風景區內,擁有優美的校園環境,被譽為“中國最具詩情畫意”的校園。

  學校還有一個特色是,湖南大學是真正意義上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和城市深度融為一體,擁有圈層複合的大科城活力社區,校園、城市、自然一體融合。

  目前,學校科創港新校區正緊鑼密鼓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600畝,預計在2026年湖南大學定名100週年之際正式投入運營,屆時學校將形成“一校三區”辦學格局。全體湖大人上下一心,正在奮力推進富有歷史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社會學科獨具特色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7個學院,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大門類,形成了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社會學科獨具特色、生命醫學學科興起、新興交叉學科活躍的學科佈局。

  化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化學、工程學、材料學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萬分之五。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前千分之一。物理學、經濟與商學等11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校專業設置合理,通用性高,無冷偏專業。5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率近90%。

  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們的人文社科類學科獨具魅力,包括歷史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新聞學、法學、哲學等,學校承擔了國家重大學術工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編撰任務,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育部首批“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濟貿易、社會治理等領域形成智庫特色。

  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特色鮮明,學校在社會上享有“金融黃埔”的美譽,畢業生大多數從業于國有銀行、金融管理機構、大型證券交易所、政府金融機關等企事業單位或在知名高校任教,我們經管類包括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統計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驗班)、經濟學類等專業,均面向全國進行招生。

  2024年招生計劃總數為5833人

  招生政策方面,有兩個利好考生的變化,一是學校招生計劃數較往年有增加,2024年招生計劃總數為5833,二是今年學校將進一步優化普通類招生計劃投放,擬擴大學校優勢專業及考生報考率高的專業在各省投放計劃數。

  學校共63個專業(類)面向高考招生,含2個試驗班、8個專業類和53個專業。招生類別包括統招錄取、強基計劃、專項計劃、保送生、預科班、華僑港澳臺聯招等15個類別。

  2024年我校4個專業首次招生,分別是: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藥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金融科技。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半導體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華為、國科微等行業頂尖企業開展産學研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培養電子信息領域高層次複合型人才。藥學專業瞄準藥學發展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涵蓋化學藥、中藥、生物藥、人工智能藥物設計等現代藥學領域的“新藥學”學科建設,實現本碩博三階段一站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方向,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金融科技專業注重經濟學與金融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突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融合應用的教學與研究,培養適應新時代金融科技發展所需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開設了強基班、拔尖班、試驗班等拔尖創新人才特色班級

  學校致力於培養新時代經世致用領軍人才,以國際化程度高、研究方向多樣化的高水準師資強力支撐高品質人才培養,全面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包括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算力水準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在內的30余個國家級、省部級高精尖科研平臺面向本科生開放,每年近1000名本科生學有餘力的本科生進課題組參與科研項目。

  學校還積極服務重大戰略和重大需求,開設了強基班、拔尖班、試驗班等拔尖創新人才特色班級。

  湖南大學是39所具備強基計劃招生資格高校之一,招生專業化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ESI全球排名位於前萬分之五。強基班學生配備有“生活導師”“專業導師”全程引領,採用“小班化”教學模式,在課程設計及專業培養各環節融入多學科交叉前沿新興內容。還設置專項學術活動資助基金保障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到國(境)外進行訪學、科研訓練、學業競賽、學術會議等,充分提高學生國際競爭力。強基計劃招錄考生實行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在高端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培養。

  學校擁有化學、計算機科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選拔方式是入校二次選拔,兩個拔尖班均為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達到學校推免基本條件的試驗班學生,可100%進入碩士階段或直博學習。

  人文科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面向全國招生。兩個試驗班採用全程導師制,為每名學生選配一位責任心強、學術造詣深厚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傑出學者作為學業導師,為學生了解世界學術研究最前沿、融入國際一流學術群體創造條件。選擇分流專業後增配一位專業導師,全程配備頂尖的師資隊伍授課,進行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達到學校推免基本條件的試驗班學生,可進入碩士階段或直博學習,研究生推免不受指標限制,各類學生評獎評優指標單列,根據學習情況從優評選,不受指標限制。

  學校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轉專業政策寬鬆、靈活。學生申請轉出不受限制,分別在第2、第4學期可以有2次4輪的轉專業的機會(專業類)。每年870余個轉專業接收指標。此外,按大類招生專業,專業分流過程中完全遵循個人意願進行專業選擇。

  畢業去向落實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學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就業品質近年有顯著提升。畢業生去向呈現去一流的高校深造、到一流的單位就業的特點,畢業去向落實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其中,選擇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繼續深造的比例近49%,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大部分進入國家大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大灣區等經濟發達地區。

  學校引導學生到全球最好的高校深造,2023屆在出國出境深造的本科生中,赴世界排名前100高校深造的比例接近88%。代表高校有美國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等。

  學校秉承岳麓書院“傳道濟民,經世致用”優良傳統,著力培養學生擔當意識、使命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鼓勵畢業生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面向國家戰略行業、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領袖企業、關鍵崗位就業。就業單位主要分佈在黨政機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央企國企、軍工企業、知名民企等高品質單位和國家戰略單位。2023屆畢業生中2789人到世界及中國500強企業就業。204人赴基層就業,其中西部計劃21人,定向選調生183人。13名畢業生前往中央部委就業外交部、審計署等就業。超54%到國家戰略領域就業,超52%進入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就業。我校獲得中國年度最佳高校就業典範獎。

  聯繫方式

  為更好的做好諮詢服務,學校建有本科招生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信小程式、小紅書、本科招生網等招生信息服務平臺,歷年招生計劃、錄取分數、招生政策等權威信息都會第一時間在平臺推送,建議考生積極關注。

  同時建有專門的招生諮詢熱線0731-88823560、88823067、88823565、88823578將及時做好諮詢服務。

  學校還為每個省市都組建了招生答疑的QQ群,QQ群已公佈在學校本科招生網及學校本科招生官方微信小程式。各位考生可以根據生源地情況加入QQ群,群內有招生組的老師們和學長學姐們為大家答疑解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