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進行時【專業面對面】專訪首都師範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段福洲
2024-05-27 15:45:58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段福洲做客《專業面對面》,為廣大考生深度解讀首都師範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2024高招進行時【專業面對面】專訪首都師範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段福洲_fororder_1

  首都師範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段福洲

  基本情況

  學校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設立,2012年開始第一屆招生,目前已經招生了12屆,培養了超過300名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學校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近10多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進步。學校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3年入選北京市高校高水準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外培),2016年獲批國家外專局國際化示範學院、2021年入選了市級國家一流專業,是市屬高校中唯一入選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特色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教育部戰略型新興産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市級國家一流專業。學校遙感科學與技術主要有以下特色:

       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師資隊伍中有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俄羅斯工程院士,國家專項人才4位,50歲以下的專任教學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獲批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

       課程資源優質多元,專業核心課程基本上實現了中英文並行開課,包括9門全英文專業課,特色實訓課程11門、特色暑期課程5門、在線課程3門、國家金課3門。而且培養方案中還增加了“卓越工程師”模組課,創新學分、MOCC學分等多種形式。

       高品質的實驗平臺、豐富的野外實踐內容。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等6個國家/省部級教學平臺,建有秦皇島野外實習基地、大運河野外實習基地、野鴨湖野外實習基地等5個野外實習基地,並通過聯合實習加強本專業和信息科學、數學等專業的交叉。依託院士、外專千人、國家傑青以及“教育部創新團隊”等科研團隊以及其高水準的科研成果,大力提高本專業學生在重大科研項目中的參與度。本科生科研立項參與率達到90%以上,其中每年承擔省部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科研立項比例超過40%,並且35%以上的項目和其他學院學生共同完成。

       培養方式多樣,國際化培養成果顯著,建立與滑鐵盧大學本科2+2、1+2+1雙學位,與ITC碩士1+1+1雙學位,與廣島大學博士合作培養等多元教育路徑,參與北京市“外培”計劃。參與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的“2+2”等國際化聯合培養模式的本科生超過30%,其中參加滑大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27%獲得滑大院長榮譽獎,其比例遠高於該院平均比例。近三年來,已聯合培養14名取得中外雙學位的學生。

       獎助方式豐富,除了學校常規的獎助貸政策外,同學們還可以競爭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同時學院還有專門的航天宏圖獎學金,以及各種助研崗位。

  人才培養

  國際化培養通道,我們有1+2+1,2+2等海外培養通道,主要是和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學生滿足雙方的學位授予要求,可以授予中外雙學位。

  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我們遙感科學與技術從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是貫通的,同時和國內包括清華、北大、中科院等大學與研究機構有不少的學生保送到碩士或者直播。

  發展意義

  目前遙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行業覆蓋了國土、電力、水利、氣象、農業、物流、環保等很多部們。僅就衛星來説,我國的高分專項的衛星就有十幾顆,還有很多企業都發射了商業衛星,我們學院就參與包括海絲1號、泰景4號直播衛星載荷的研製,我本人作為副總師參加了用於電網山火監測的探火1號的研製工作。現在農業國土用遙感做監測、水利電力用遙感做減災、金融期貨用遙感來判斷大宗商品的産量或者儲藏量。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一是利用遙感影像計算全球儲藏石油罐的儲量,從而分析市場變化。另一個是利用遙感監測農業長勢,對不同的地方進行精準的施藥施肥。從這些應用來看,遙感市場前景看好,是朝陽行業。遙感科學與技術也在2022年成為了一級學科。這些都表明遙感科學與技術相關行業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本專業的學生也大有用武之地。

  發展方向

  目前遙感科學與技術畢業生一般有兩個出口,一個是50%以上都在國內或者國外讀研了,用今年畢業生為例,23個學生,其中7個在國內包括中科院、北師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讀研,5個出國讀研,基本上再qs排名50以內的大學。

  就業方向

  另一個50%就是就業了,目前有在國土、交通、規劃等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也有在行業較為知名的公司如超圖、航天宏圖等。總體來看,就業總體情況還是良好的。每年的就業率基本上在90%以上。

  祝福

  祝各位考生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進入心儀的高校學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