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進行時丨中國傳媒大學:普通類錄取承認高考加分
2024-06-03 19:57:5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高招進行時》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4高招專題報道推出的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處副處長張佩佩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中國傳媒大學2024年招生信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處副處長張佩佩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2024《高招進行時》欄目,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處副處長張佩佩,首先請張老師介紹下中國傳媒大學的基本情況。

  張佩佩: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創辦的第一所傳媒類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辦學69年來,學校秉承“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校訓,傳承“忠誠、自信、包容、競先”的文化基因,以培養“弘道崇德、經世致用”的傳媒人為己任,培養造就了大批黨和國家所需、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主持人:請問中國傳媒大學的辦學優勢是特色怎樣的?

  張佩佩:學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動畫、數字媒體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教授、專家和學者。學校現有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國家“雙一流”學科,互聯網信息、文化産業2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各學科在建設過程中爭創特色一流、取得重大突破,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等多個學科取得了驕人成就,設計學與藝術學理論共居第一方陣,多個專業學位水準實現全國領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本科專業:藝術類、新聞傳播類、傳媒管理類、語言類和傳媒技術類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的特色專業是怎樣的?

  張佩佩:學校目前有89個本科專業,其中35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2個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大致可以分為5個類型:藝術類、新聞傳播類、傳媒管理類、語言類和傳媒技術類。各類型的一流專業包括:

  藝術類: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數字媒體藝術、錄音藝術、影視攝影與製作、視覺傳達設計、音樂學、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攝影、藝術與科技、音樂表演、環境設計、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表演。

  新聞傳播類: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國際新聞與傳播。

  語言類:英語、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漢語言、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馬來語、意大利語。

  傳媒管理類:文化産業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商管理、市場行銷、行政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關係學。

  傳媒技術類: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智慧裝備與系統、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網絡空間安全。

  部分藝術類人才選拔方式變化 普通類型專業錄取時承認高考加分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2024年招生政策和計劃是怎樣的?

  張佩佩:學校本科招生類型包括普通類型招生、特殊類型招生、民族專項計劃招生以及港澳臺僑招生等。普通類型招生包括普通類專業、非通用語專業、藝術類非校考專業、國家專項計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等;特殊類型招生專業包括藝術類校考專業和高校專項計劃專業。民族專項計劃包括西藏高中班、新疆高中班、新疆協作計劃、國家民委專項、少數民族預科班。

  除藝術類校考專業和高校專項計劃相關專業需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校考或面試之外,其他招生類型全部直接通過高考錄取,不需要提前參加任何考試,考生在高考成績公佈之後,直接填報中國傳媒大學相應批次的高考志願即可。

  主要有三方面變化,一是專業設置和專業名稱調整,二是部分藝術類人才選拔方式變化,三是普通類型專業錄取時承認高考加分。具體如下:

  首先專業設置和專業名稱調整。中國傳媒大學將2024年定位為面向未來以人工智能為重心的重新佈局之年,並迅速啟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推動學校全面開啟人工智能時代傳媒教育發展新紀元。因此,對專業進行了調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海南國際學院數字媒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首次招生,新增招生計劃120人,外方合作方為英國阿伯泰大學;

  原數字媒體技術(遊戲技術方向)改革培養方案,專業名稱調整為數字媒體技術(智慧交互與遊戲技術方向);

  原傳播學(計算傳播方向)改革培養方案,專業名稱調整為傳播學(智慧與計算傳播方向);行政管理(公共事務與傳播治理方向)改革培養方案,專業名稱調整為行政管理(媒介與數字公共治理方向)。

  其次是部分藝術類專業人才選拔方式變化。按照教育部藝考改革要求,2024年起我校藝術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等藝術類本科專業不組織校考,按照高考成績直接錄取。

  其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按照培養方案,拆分為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劇方向)、戲劇影視文學(戲劇文學方向)兩個專業方向進行招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按照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廣播電視編導(文藝編導方向)兩個專業方向進行招生。藝術管理專業不區分專業方向。

  最後是普通類型專業錄取時承認高考加分。學校在提檔、錄取時,原則上認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給予相關考生的全國性加分項目和分值。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且不得超過20分。所有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不適用於不安排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專業招生計劃的招生項目。

  交流形式包括國家公派、聯合培養、交流交換、寒暑假交流、國際組織實習等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有哪些特色優勢呢,為學生提供哪些國際化交流的機會?

  張佩佩:學校與200多所境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舉辦“全球勝任力提升項目”等形式多樣的校際交流合作項目,選拔和推薦優秀學生參與到英國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聖母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大學等世界名校的線上或線下的交流學習項目。交流形式包括國家公派、聯合培養、交流交換、寒暑假交流、國際組織實習等。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出國、讀研情況是怎樣的?、

  張佩佩:2023屆43.9%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升學。其中27.5%為國內升學,其中推免率約為17%,16.4%為出國(境)留學。國內繼續深造選擇最多的是本校,除本校外,國內升學人數較多的高校依次為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探索“以人為中心、以作品為導向”的實踐育人體系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上學校有哪些舉措呢?

  張佩佩:中國傳媒大學實施“五個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專業、一流師資、一流課程、一流教材)教育品質提升工程,致力於培養黨和國家所需、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識教育。學校依託通識教育中心不斷加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和通識教育文化建設。形成了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通識教育拓展課程在內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體系,持續推進藝術體驗美育特色課程建設;匯聚校內外優秀教師開展經典研習會、“傳者”大講堂,持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經典研讀類和講座類活動。

  實踐教學。學校探索“以人為中心、以作品為導向”的實踐育人體系。通過規劃設計一批校內跨專業、跨學院、跨學科的聯合實踐教學項目,打破專業、學院、學科壁壘,整合學生專業知識,促進技術應用、人文素養、藝術創作與實踐技能的融通。

  輔修制度。學校實行主輔修制度,允許學有餘力的學生自主選擇與主修專業歸屬不同專業大類的輔修專業。學生按照培養方案修讀並達到相應的要求後可獲得輔修專業證書或輔修學士學位。

  微專業。學校設立微專業。開設聚焦于某一特定專業方向或職業技能的課程組,學生修讀所有課程且成績合格,可獲得微專業證書。

  校企合作情況。學校秉持“上手快、筋骨壯、後勁足”的中傳特色育人模式,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育人工作。要積極佈局與黨政機關、人民軍隊、重點院校和科研單位、重點國有企業的聯動,不斷擴大優質單位“朋友圈”。與重點單位探索建立“量身定制”的聯合培養、定向輸送育人新模式,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有效銜接。我校繼續加強與科大訊飛、百度等業界頭部企業的合作,高品質推進與新華通訊社、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重大合作項目落實落地,並推動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學校不斷挖掘外部前沿、優質資源,進一步拓展、深化合作新內涵新空間。

  聯繫方式

  本科招生網網址:zhaosheng.cuc.edu.cn

  本科招生微信:中國傳媒大學本招(微信號CUC-zsc)

  本科招生小程式:中國傳媒大學本科招生

  本科招生諮詢電話:010-65779370、65779256、65779141

  本科招生諮詢郵箱:cuczsb@cuc.edu.cn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