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季為幫助廣大考生家庭更好地了解知名高校的招生政策、專業設置和錄取規則,2024年高考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教育頻道特別推出“高校招辦説”欄目。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李小睿老師為大家詳細解讀招生政策和錄取要求。
問題1:請您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6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7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是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發達國家院士11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400余人;學校建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2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先後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和首批“國家知識産權示範高校”等。百廿餘年,風雨兼程,武漢理工大學將圍繞“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大學理想,努力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問題2:學校的優勢學科及特色專業有哪些?
學校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于2017年獲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中,32個學科上榜中國最好學科。
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連續兩輪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並在國家學科評估中獲評A+檔(並列全國第一)。學校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萬分之五,物理、環境生態、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生物學與生物化學6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百分之一。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自2021年起,連續三年位居全球前十,2023年更是雄踞全球第6名!
附: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還有化學工程位居全球第30名,能源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等學科位居全球排名前50。
現有本科專業101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4個、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專業2個。近年來,學校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傳統工科和新興技術交叉融合、全面連結。學校的優勢專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密切相關的傳統優勢專業(包括材料類、交通類、船舶類、車輛類、機械類、土木類等),這些專業實力都非常強勁。第二類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也廣受考生青睞的新興優勢專業(包括計算機類、信息與控制類、藝術類、經濟與管理類等)。
學校這些專業最顯著的特色在於其與三大行業緊密結合、交叉融合,助力培養複合型人才,充分借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賦能新工科、新文科培育創新人才。如:把人工智能與材料結合,培養智慧材料方面的人才,把人工智能、新材料與車輛工程相結合,培養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方面的人才,以及把船舶工程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培養豪華郵輪設計方面的人才等。
問題3:學校培養模式上有哪些亮點?
培養模式上聚焦“學生增值”創新賦能。
學校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以學生為中心,更加互聯、開放、共享、個性”的教育新生態。課堂內,理工智課平臺上線 1900 余門數字化課程;跨域連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等,匯聚豐富的校外高水準課程資源;與知名高校合力打造“雙空間”場域;與行業企業聯合打造“無邊界”課堂。課堂外,學校為同學們提供未來學習中心等沉浸式學習的全新體驗,提供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的科研機會,提供全國最高水準的創新舞臺,提供産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實踐平臺。
打通學科專業“邊界”。14個微專業聚焦特色前沿專業方向,對接國家複合型創新人才需求;跨學院、學科、跨專業組建教學團隊,與國際院校、校內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合作培養;設有準入準出機制;審核通過發放結業證書,學生具備行業從業基礎能力,企業認可度高。
此外,學校採取一體化培養,打通本研課程互選通道,本科學生可自願提前選修研究生課程,本校讀研承認相應學分、研究成果;可以説是衝破學歷“天花板”。
培養模式上打破校際“圍墻”。學校與在漢部屬高校課程互開、教師互聘、資源共享,進入選課系統,承認學分成績,共築優質教育“共同體”。
問題4:學校有哪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學校依託世界一流學科材料學科(同時也是A+學科,全球排名34)創設“珠峰計劃”,致力於培養世界一流的材料學科領軍人才。該計劃2024年在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實施,面向針對高考成績位次值位於全省前1%且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高中畢業生,將採取院士一對一指導、國內外名校聯合培養等方式,設立專項培養經費,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培養材料領軍人才貢獻“理工力量”。(我們在學生入校後,也將從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考生中遴選優秀學生組建“珠峰班”)
學校還設立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智慧製造工程”“通信工程”4個卓越實驗班,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優勢:專業緊跟時代發展,均為熱門優勢專業;採用一體化培養;由院士等知名專家擔任班主任;定制化、小班化、國際化培養;擁有暢通的直博和出國交流渠道。
問題5:學校在學生轉專業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學校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實行“轉出無限制,轉入有門檻”靈活的轉專業制度,本科生入校後有多個申請轉專業的機會。
一是新生在軍訓期間可以參加10余類試點班選拔進入試點班學習;二是大一下學期,學生可申請在全校範圍內轉專業;三是在大二下學期,符合相關條件,學生也可申請轉專業。
以2023年為例,共有超過1200名新生通過試點班選拔和轉專業進入新專業就讀。具體以學校當年公佈的轉專業政策為準。
問題6:學校培養的學生未來升學就業去向如何?
辦學126年尤其是近70年來,共培養70余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涌現出一批院士專家、行業精英和科技骨幹。學校已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也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學校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擔任董事長總經理的校友人數位列內地高校第四。此外,三大行業骨幹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我校校友佔比很高。
近幾年,學校畢業生表現出強大的就業韌性,每年有超過1700名學生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保研率超18%),超45%的學生前往海內外知名院校繼續深造;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穩超95%,54.36%的學生在世界500強及戰略新興産業就業。華為、中興、中國建築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等都是學校的“就業大戶”。在2021年國務院舉行的全國就業創業工作會上,學校作為唯一高校代表作典型發言。2023年7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專題報道我校就業工作。
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金秋九月,期待在武漢理工大學與大家相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