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名校來了擇校展丨專訪北京力邁國際學校執行校長張家雯
2025-01-03 08:31:5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4年,面對教育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國家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在新時代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即將面臨的是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教育會客廳》名校訪談節目系列報道,通過對話國際化學校負責人,深入挖掘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背後的育人故事,讓家長與校長零距離接觸,感受最有溫度的國際化教育。

  近日,北京力邁國際學校執行校長張家雯接受國際在線教育頻道第十六屆國際教育擇校諮詢會專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34

  北京力邁國際學校執行校長張家雯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第十六屆擇校諮詢會的訪談間,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北京力邁國際學校執行校長張家雯,請介紹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

  張家雯:學校自建校以來已歷經20余載,即將迎來30週年的輝煌校慶。在漫長的辦學歷程中,我們引進了兩種國家體系的課程:一是美國的卡文特課程,另一則是英國的劍橋課程,兩者均覆蓋了從K至十二年級的教育階段。

  在小學與初中階段,無論是卡文特班還是劍橋班的學生,在接觸國外先進課程的同時,也需學習國家統一規定的中文語文和數學課程。此外,我們還特別設立了中考班,面向七至九年級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參加國內中考的準備。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們在小學階段便能同時吸收國內外的教育精華。

  在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是回歸中考體系,還是繼續深造雙語課程。同樣,在初中升高中的轉捩點,他們也有機會再次做出選擇,決定是參加國內高考,還是轉入國際課程班深造。這種多樣化的選擇機制,不僅幫助學生們逐漸發現自己的優勢特長和升學方向,還促使他們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規劃調整。

  在開設國家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注重與國外課程的深度融合,旨在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中外教育和課程的異同與共性。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教師,他們的到來不僅豐富了學校的師資力量,更為學生們帶來了多元文化的體驗。這些寶貴的經歷,無疑為孩子們未來的升學之路,無論是留在國內還是走向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學,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持人:教育就是生産力 請問貴校的教育新質生産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家雯:當前,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AI(人工智能)成為了時代的焦點。鋻於此,我們學校近期新建了一個AI特色教室,旨在通過在這裡開展的課程,讓學生們深入理解AI的本質,學會如何運用這一前沿技術,並將其作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得力工具。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六大中心,包括教師培訓中心、升學指導中心、社團中心、語言培訓中心等,這些中心均緊密圍繞最新的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設立。我們期望通過這些中心的運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幫助他們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自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

  主持人:人工智能AI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如何賦能未來的教育和升學?

  張家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首先認識到每個孩子都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在教育過程中,保護這種創造力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需要為孩子們營造一個適度寬鬆的環境,既不過於嚴苛,也不失之放任,確保他們在自由探索的同時,不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孩子們通過多種多樣的體驗,去發現並熱愛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這既需要提供一個適度的環境來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又需要引導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區域。

  接下來,教師的引導在深入挖掘孩子創新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因為他們在學科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在課外社團活動中,也能為學生提供嘗試創新想法的平臺。

  然而,除了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品格和素養的培養同樣不可忽視。在國內外教育中,這一點都備受重視。特別是在強調個性化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我們更需關注學生的品格和基本素養,以免培養出只關注個人利益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因此,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一片肥沃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中,孩子們能夠紮實地紮根生長,最終在未來的某個領域中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能力

  主持人:請用一句話為冬季擇校家庭送上建議祝福。

  張家雯:祝各位家長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學校,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孩子們能夠在學校當中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