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政法大學MBA校友功成不忘桑梓,赤心情係母校,以所學所悟所獲回饋助力母校發展,在學校人才引育、平臺建設、科研合作、對外宣傳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顯。初步形成了校友組織活躍互動、校友資源互惠共享、校友和學校互相賦能、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拓展校友組織版圖,持續完善組織建設。2024年,在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及MBA教育中心的指導下, 3月,中國政法大學MBA河北校友會正式成立,秉承“‘法’潤燕趙,冀往‘商’來!”的初心,搭建起聯繫和服務MBA河北校友、加強校友與母校間溝通交流的公益性組織平臺。12月,“玉蘭花開”女性校友會正式成立,精準聚焦女性校友,致力於打造法大商學院女性校友終身學習、自我成長與發展的卓越平臺。
持續凝聚校友力量,支持教學科研工作。其一,教研支持。校友會組織、校友企業以及優秀校友,積極發揮校友文化育人功能和榜樣引領作用,凝聚育人合力,協辦“新《公司法》實務應用解讀沙龍”活動,舉辦企業融資策略創新與投資案例分享會;創新訪學機制,聯合主辦“走進貝殼——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學習”研學活動,並邀請MBA師生參訪多家河北知名企業單位。其二,産教融合。推動政産學研融合,2012級校友周珮萱等優秀校友擔任MBA實踐導師,以“實踐導師面對面”等活動提供寶貴實踐指導; MBA河北校友會、MBA校友企業和河北地方高校的校企深度合作,促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助力學生就業。7月3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 法大商學院與MBA校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推動數字經濟産學研合作。
著力回饋母校發展,助力招生宣傳工作。其一,支持招生工作。MBA招生大使鄭培培參加法商體驗營,並代表中心赴成都參加中國商學院招生巡展暨2025招生政策發佈會、宣講法大MBA項目、解讀招生政策。2012級校友高天玉、孔玲,2013級校友胡涓涓,2014級校友石宇、孫朝秀,2021級校友李紅偉等多位校友,積極參與MBA的招生宣講和推廣工作,在招生發佈會、説明會、法商體驗營等活動中分享了學習經歷與經驗,講述法大故事。其二,推廣法大MBA品牌。10月馬拉松比賽中,11級校友傅元、寇戰召、張遂訓與霍珊,12級校友萬曉燕,17級校友吳江、付航與關培棟,18級校友徐冠武與李璞,21級校友鄭翔、楊松和蘇金波,22級校友王啟林與丁福海等,在多地共同以MBA校友的名義組團奔跑,用奔跑的方式,提升著法大MBA的軟實力,反哺著法大MBA品牌建設。起源於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校友自發組織的薊門沙龍活動,2024 年完成超過 86場活動,在搭建起業務渠道拓展、思想碰撞與終身學習的平臺的同時,加入了母校高管教育項目宣講的元素,助力母校的招生工作。MBA校友會聯合承辦全國高校校友經濟生態圈成立大會與全國高校校友經濟生態圈2024年會,舉行“鑄就大學夢——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MBA校友校園公益行”活動, 以會聚友、促進交流、整合資源、共謀發展;並不斷弘揚法大MBA“潤商有法、行穩致遠”的品牌精神,推動法大MBA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其三,助力參賽。校友健兒積極參加亞沙賽、亞草賽、龍象海越野挑戰賽等賽事,助力 MBA 中心勇奪佳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潤商有法,行穩致遠”的精神,還以優異的成績和卓越的表現贏得了友校的廣泛讚譽。
人才輩出,彰顯法大MBA校友“風貌”。2024年,MBA校友獲得了諸多榮譽,為母校贏得了廣泛讚譽和無限榮光,進一步發揮了校友榜樣作用。2012級MBA優秀校友高天玉在中國政法大學在京校友新春茶話會暨中國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2024年年會中入選校友會新增理事;2013級校友胡涓涓、2022級校友王振玲榮獲了“中國MBA優秀校友獎”;MBA校友萬曉燕、鄒黎黎等獲得全國高校校友經濟生態圈U30、U40、影響力人物、優秀校友工作者等榮譽。2014屆校友逯瑤在商學院2024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作為校友代表發言;校友代表巨瑩博在2024 屆 MBA 畢業典禮上發言。這都體現了法大MBA校友的發展和成績,得到了學校以及其他所高校校友組織的認可。(圖文/中國政法大學MBA)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