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2025-02-10 17:09:01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2月7日,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以“未來之問”為主線的本次活動是“新物種”AI大媒介未來研修營的第三期,也是“新物種”繼哈密野外科考科普研學後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為期8天的活動中,優秀營員將與來自博物學、地質與古生物學、哲學、人類學、教育學、藝術學及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的30余位頂尖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多位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校長、院長,中國著名探險家、傳奇創始人以及各界觀察員深入雲南玉溪、楚雄、大理、怒江等多個地州的多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和自然保護區開展科考研修。沿途,他們將走進黑井古鎮的千年制鹽古井、元謀人遺址,感受人類生存與進化的密碼;探訪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體驗大地上構建的精神家園;在麗江森林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考察生物多樣性;在程海螺旋藻和麗江食用玫瑰的溯源體驗中,了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獨特魅力。

  活動分為自然科考、人文科考和AI研學課程模組,深入田野進行社會學與人類學考察,並結合AI感知智慧等科技,重啟感知、開闊眼界、喚醒想像力,發現優秀拔尖創新人才。營員們還將學習野外生存技能,參與地質勘探、生物樣本採集、生態環境調研等多項科研任務,深入了解滇西地區的自然生態與地質歷史;深入少數民族村落,探究少數民族音樂與服飾的特徵與療愈功能,感受多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昆明城市學院校長王昆來表示昆明城市學院一直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校不斷探索和實踐,旨在實現無邊界教育,推動人機共生。希望通過與各位專家和教授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科學考察與AI大媒介的未來發展之路,打造一種全新的教育範式,激發師生的創新思維和人文感知,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知識産權局局長葉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著名博物學家劉華傑,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審美人類學研究專委會主任、雲南大學教授向麗分別作了題為《打造地標科考示範高地 譜寫中國夢的雲南篇章》《人生博物》《雲南之美:本土美學與藝術療愈探索》的講座。

  據了解,“新物種”AI大媒介未來研修營是國內首個以“未來之問”連接未來與當下的公益性創造力平臺,由思想者、科學家、媒介學者、創客專家、數字藝術家等不同學科和領域的專家出任導師,以跨學科素養與能力提升為特徵,激發好奇心與反思精神,師生共創、研修“未來”。“新物種”旨在結合“想像力、科學素養與社會責任”的傳播實踐,創造性地為不同學科專業的年輕學子們提供一個體驗、展示、交流、踐行的平臺。

第三期“新物種”滇西野外地標科考研修營在昆明城市學院開營

  本期研修營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指導,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元宇宙科技傳播專委會、雲南省地理標誌産業協會主辦,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昆明城市學院、昆明傳媒學院、燕京理工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雲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聯合主辦,百度飛槳、微影星火數字傳媒産業學院、先鋒書店、麗江天意集旅遊協辦。

  雲南省科學技術院副院長、騰衝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馬敏象,雲南地標協會秘書長吳政斌,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知識産權局局長葉明,昆明市科技局處長徐德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處長李志堅,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副校長、微影星火全球傳媒産教融合共同體主席張煒,先鋒書店創始人、南京先鋒圖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錢小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傳播中心教授、著名博物學家劉華傑,東南大學校辦副主任劉麗勤,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首席專家劉曉力,新華網未來研究院院長、新物種發起人楊溟,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等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藝術家、學者、傳媒人、企業家、投資機構代表,昆明城市學院校長王昆來、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俞竹青參加開營儀式。(圖文/昆明城市學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