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學生們每天召開總結會,把訓練的進展向我彙報,進展包括是否解決了一個新的技術問題,是否發現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法。”寒假期間,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工程實訓中心教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鐘平依然忙碌,他正帶領學生們積極備戰第三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
2024年,鐘平指導的機電一體化項目參賽選手榮獲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他將競賽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開發出智慧製造技術應用實訓課程,歸納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企業工程實踐+世界技能大賽標準”教學方式。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對鐘平進行專訪,了解他如何提升學生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培養適應未來行業需要的能工巧匠。
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
記者:聽説您放棄企業高薪聘請,投身職業教育,能和我們分享一下您的經歷嗎?
鐘平:2003年,我從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開啟了長達16年的企業技術工作生涯。最初的10年,我在一家教學設備公司工作,打下了紮實的技術基礎。之後,我進入一家專注汽車生産線設計和搭建的外企,擔任電氣設計工程師。10年間,我憑藉自身努力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這段經歷讓我對汽車智慧製造行業有了深刻認知,也意識到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在企業工作時,我遇到過許多年輕工人,他們滿懷對技術的熱忱。記得在一次汽車生産線的現場調試中,一群年輕人緊緊跟在我身後,從清晨一直學到深夜。這些年輕工人雖然在學校裏學的是與工作相關的專業,但是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應用脫節,有些年輕人甚至連最簡單的生産線調試運行都做不到。
2019年,在為企業完成一個重要項目後,恰逢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招聘,我意識到回到學校教書能影響更多人,為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於是毅然投身職業教育。
記者:您的企業就職經歷對教學工作有哪些幫助?
鐘平:企業經歷讓我清楚認識到行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也在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方面積累了經驗。就拿PLC編程教學來説,很多學生只知道指令內容,卻不明白如何在實際場景中運用。我剛畢業時也遇到過類似困境,設備突發故障,我只有滿腦子的理論知識,卻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將企業實際案例融入課堂,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記者:培育新時代“工匠之師”是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矢志不渝的辦學方向。您如何理解這一方向?
鐘平:工匠通常自身具備精湛技藝,能夠出色完成工作任務。而工匠之師不僅要技藝高超,還得具備指導他人的能力,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此外,工匠之師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傳授當下的知識,要緊跟時代發展和技術革新步伐。工匠之師應對行業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有深入研究,這樣才能引領學生走在行業發展的前沿,培養出適應未來需求的技能人才。
記者:在教學中,您如何將企業實踐經驗融入教學,培養能工巧匠?
鐘平:我在具體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了一套“企業工程實踐+世界技能大賽標準”的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我會將企業實際項目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除了按照大綱正常教學之外,我還適時引入工廠實際項目,引導學生自主操作,從報價、投標到圖紙設計、項目編程,整個過程都由學生獨立操作。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力。
另一方面,我們採用世界技能大賽標準,注重解決技術問題的過程和規範。從要用水準儀檢驗設備安裝的水準度,到安裝間隙用卡片測量,再到程式編寫、工具使用等,我們對學生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
起初,學生不太適應,覺得老師管得太多。但經過耐心溝通,他們逐漸理解這些要求是為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有裨益。
推動工業4.0核心技術落地轉化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成立過程和主要工作。
鐘平:2024年,我負責的鐘平技能大師工作室升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聚焦工業4.0領域,以“智慧製造領域技術研發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攻方向。具體來説,工作室主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一是制定相關標準,推動工業4.0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規範化;二是推進工業4.0核心技術的落地轉化,讓先進技術切實服務生産;三是為工業4.0培養專業人才,為技術應用提供人力支持。
記者:在技術創新方面,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果?
鐘平:在技術創新方面,2023年,我們在調研時發現,國內很多企業在物流門檢測上過度依賴國外技術。這些國外技術不僅源代碼不開放,功能設置受限,而且價格昂貴,檢測準確率僅為98%。
我們將攻克這一技術難題作為重點任務,經過半年的艱苦努力,自主研發出物流門檢測系統,並申報了專利。這一系統檢測的準確率達到了99%,且應用場景可根據企業需求自由調整。目前,該系統已在部分企業投入使用,接下來我們計劃將這一技術進一步推廣。
記者:在自主研發物流門檢測系統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
鐘平:研發過程充滿挑戰,我們需要從頭琢磨底層技術。為提升項目工作效率,我們自己搭建了一套往返測試系統。在物流門檢測系統研發中,最重要的就是實驗測試數據。最初,我們用人力推動測試小車進行檢驗,也就是説,在生産線上,人需彎著腰反復推動小車,一組測試需要幾百個數據,就意味著人要推幾百次,勞動強度極大。後來我們製作了遙控小車,它能按照設定速度自動往返,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這個項目最難的是解決檢測過程中的漏讀問題。由於物流門識別的載碼體擺放無規律,超高頻磁場存在反射折射現象,周邊環境和物體擺放角度等都會影響識別穩定性。因此我們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在模擬産線中不斷調整天線角度、位置,優化演算法,才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記者:工作室如何進行人才培養?
鐘平:在人才培養上,我們推行師帶徒制度,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徒弟,帶著他們參與實際項目,積累實踐經驗。我的第一屆學生賀濤濤作為教練,指導的工業4.0項目榮獲了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並斬獲了世界技能大賽最高獎項——阿爾伯特·維達獎。
緊跟技術前沿發揮引領作用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消除社會中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鐘平: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主要源於以學歷評價價值的觀念,認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要消除偏見,國家應完善相關制度,比如將技能職業等級與職稱挂靠,讓技能人才在企業評聘中有更好的上升通道,獲得相應的薪資報酬。同時,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展示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改變大眾觀念。企業也應重視技能人才,給予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尊重。
記者: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應如何發揮引領作用,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培養更多能工巧匠?
鐘平:一方面,工作室要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在企業中進行前期實踐檢驗,解決技術落地問題;另一方面,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成果並推廣到社會,讓新技術能夠更快更好地得到應用。此外,工作室還應不斷更新研究領域,緊跟技術前沿,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引領行業發展方向。(記者 陳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