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昆明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共同主辦“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雲南活動。
圍繞“一片茶葉裏的新質生産力”“田野裏的‘黑科技’”“追尋光的能量”“呵護地球的生機和活力”4個主題,8位農業、新能源、生物多樣性領域科學家,分別走進昆明市第三中學、昆明市金康園小學、昆明市祿勸縣第一中學、昆明市祿勸縣民族小學,與3000余名青少年面對面交流互動。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介紹,為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策劃推出“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雲南活動:“希望同學們將聽到的科學故事、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感悟到的科學家精神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和階梯,刻苦學習、努力成才,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育種創新豐富基因庫、綠色智慧茶業提升效率品質、工藝升級打造優質茶品、功能研究挖掘健康價值……15日上午,在昆明市第三中學,浙江大學求是特聘學者、博士生導師王岳飛以《科技創新與中國茶産業發展》為題,為師生們破解茶葉“健康密碼”,講解如何用科學技術幫助傳統茶行業釋放強大生産動能。在專題講座中,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宛曉春向同學們系統介紹了茶葉的起源、傳播和營養保健功能。
15日下午,雲南大學教授胡鳳益以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和他的“禾下乘涼夢”為引,介紹了自己和團隊研發育種的多年生水稻新品種。當聽到“這種新型水稻能省去每年的育秧插秧,讓農民伯伯少彎腰”的介紹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掌聲,孩子們的目光裏滿是期待。
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尚軼則化身“土豆俠”,以“小土豆大智慧”為題,與同學們分享了關於馬鈴薯的知識,介紹了一個小土豆引發的“科技革命”。
1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德仁來到祿勸縣第一中學,為現場600名初中學生作當日首場講座。他向同學們介紹了太陽能與光伏發電的科學知識,展示了人類生活和航空航天領域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當這場名為“追尋光的能量”的專題講座結束後,學生們涌上來圍繞在院士身邊求教問題,熱情高漲。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獲得者、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周瑩分享了太陽能合成燃料的發展歷史、工作原理、面臨挑戰和發展願景,帶領孩子們探索“太陽能合成燃料”的奧秘,感受“太陽能的魔法變身”。
16日下午,在“呵護地球的生機和活力”專題講座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講席教授張克勤以“奇妙的微生物”為題,用生動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了他研究的線蟲生物防控策略,探討微生物在農業生産綠色防控中的巨大潛能。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獲得者、西北大學教授齊曉光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向祿勸縣民族小學600余名小學生介紹了金絲猴的社會組織及個體活動現象,為大家揭開了靈長類動物的社會演化之謎。
講座一結束,多名小學生快速聚攏到齊曉光周圍,請他給自己寫下寄語。
“聽了科學家們的講座,我對科學更感興趣了!”祿勸縣民族小學四年級學生武興妍激動地説,“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探索科學奧秘。”(記者 張亞雄)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