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2025-04-24 11:09:4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AI時代,年輕人的核心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 世界著名科技雜誌《連線》主編凱文·凱利曾説。4月19日,學而思在北京五棵松萬達廣場開啟了一場“提問”主題市集,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到來之際,向社會傳遞“提問是更好的學習”的理念。

  “提問”市集由學而思主辦,獲得了五棵松萬達、方所北京店以及數十家愛心商戶的支持,期間引來家長和孩子互動並收集了近2000條問題,本次活動還向公益組織捐贈了500余本圖書。“提問可以讓閱讀更有深度。我們希望通過這場‘提問’市集,告訴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在AI時代,提問是更好的學習方式。”學而思方面表示。

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提問市集”好學好玩 激發孩子“提問”意識

  “AI未來能取代人類嗎?”這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某分校小學二年級學生鵬鵬,在“學而思提問市集”上,手寫的一張“提問”字條。

  這個問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身為“AI原住民”,鵬鵬在每日的學習中,已經非常習慣使用AI。遇到不會讀的字,他會拿出點讀筆通過“視覺識別”來念出漢字讀音。

  還有一位來自北京玉泉小學的三年級學生達達,在另一個提問攤位上,一筆一劃寫下自己的“提問”——“春天怎樣才會沒毛毛?”原來他注意到,北京每年春季飄飛的楊絮、柳絮,讓許多同學過敏。

  在學而思提問市集現場,共安排有7個主題攤位,分別設置了愛與美好社會、AI與未來學習、知識與閱讀、個人成長、探索神奇自然等主題。孩子們在每個攤位圍繞定制主題,手寫一張“提問”紙條,集齊7個印章後,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用“提問”換來小獎勵。

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在公益攤位,孩子圍繞“愛與美好社會”寫下自己的問題。

  “抽獎只是一種互動激勵,最重要的是通過主題市集,在遊與展的互動中,激發孩子們主動提問的意識。”學而思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精選問題墻上,學生們的提問五花八門——“愛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媽媽長命百歲”“未來的老師會變成機器人嗎”。每一個提問,都是學生們當下腦海裏“最大的關心”。

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孩子們在提問市集上寫下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提問市集中專門安排了一個“愛心公益攤位”,由三河市愛心苗圃健康援助中心出展,該中心致力於幫扶白血病患者。現場展出許多患者家庭手工製作的精美手工藝品,售賣收入都會直接支持這些家庭。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在現場挑選購買,奉獻自己的愛心。

  在活動期間,學而思還為公益團隊徵集並捐贈了一批圖書,多方面落地讀書日的公益主題。

  從被動到主動 “提問是更好的學習”

  這次,80後家長李牧也帶著孩子參加了學而思讀書日活動。他深有感觸地説,“以前80後都是被動填鴨式學習,但通過此次活動,發現教育和學習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學而思已在教育行業深耕二十餘年,在談到此次讀書日活動為何要聚焦“提問”這個主題詞時,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問是更好的學習”來自學而思近年來對學習理念、未來人才的深入思考,希望能培養孩子們面向未來的素養和能力,其核心之一就是要把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而學會提問是養成主動思考和探究能力的關鍵。

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提問集市現場,兩位小朋友交流提哪些問題。

  提問不但關乎著孩子們學習意識和方法的養成,也關乎著應對AI時代的到來。今年9月起,北京市中小學將普及AI通識課。隨著DeepSeek等大模型的應用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感知到,每個人要活用好AI,都要學會提問,才能從大模型獲得更好的答案和幫助。

  “提問是更好的學習”這一理念也已經以不同方式,融入在學而思的技術能力、産品和教學場景當中。學而思自研的九章大模型和基於此開發的隨時問、九章愛學等應用,都致力於構建啟髮式的答問和學習模式。激發、喚醒、鼓舞,讓孩子成為學習和探索的主體,同樣體現在學而思學習機的“小思”AI對話中,學而思自然博物的標本盒子中,學而思線下線上教室裏的討論和動手搭建中,摩比思維機的點觸互動中,學而思研學的實踐體驗中……

  從“形式”到“內核”,學而思的種種創新都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提問和探索創造更大的空間,更多的可能。

學而思用一場特別市集激發孩子“提問”

提問市集引來過往家長和孩子駐足

  在此次讀書日市集活動中,這一方向也通過現場布設的學而思學習機、摩比思維機、學而思圖書、學而思機器人、魔方、研學等攤位,通過可觸可感的體驗方式,貫穿在每一場與孩子們的互動中。

  學而思執行總裁位晨在市集活動上表示,“學而思的品牌理念是‘提問是更好的學習’,當你提出了一個好的問題,那麼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遠了。”(消息來源:學而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