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應如何以科技賦能職業教育,推動其向新、向高、向未來?
日前,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聯席會議在雲南大理舉行。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勢頭喜人,創新鏈、教育鏈、産業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形成了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提升學校科研能力
近年來,在我國職業教育實踐中,科教融匯的理念已深入到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成效卓著。
在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的礦井通風課程教學中,師生們把科研、生産、教學有機融合,不僅解決了礦山內的通風安全問題,還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科和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研與教學的結合,我們不僅解決了實際生産中的問題,還為學校培養了一支既能教書、又能做科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楊金華介紹。
“我們持續深耕礦井通風科研,累計完成了78項科研項目,取得了多個具有理論突破和應用成效的科技成果,為礦山培養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專家型隊伍,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教學水準和科研能力。”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科技處處長潘燦輝告訴記者。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科技素養協同創新聯合體多年來持續探索科教融匯的新模式和新路徑。“我們通過科教融匯,培養出了一批批人文素質高、科技素養強、創新意識優的大國工匠,為地方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濟寧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中國説。
記者了解到,濟寧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舉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 融匯發展”研討會、開展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等舉措,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實力,還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個個生動的實踐案例,展示了科教融匯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職業院校能夠更好地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新型技能人才,為地方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
推動校企資源互補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位於蒼山洱海之間,這裡的現代化實驗室和實訓基地一應俱全。學生們不僅能在田間地頭與實訓基地磨練農業技術、操作農業機械,還可以在實驗室研製乳製品、咖啡等全系列食品,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以鄉村振興為重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舉辦各級各類農技培訓,選派‘三區’科技人才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朝聰介紹。
近年來,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100多家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聚焦區域産業發展,先後牽頭成立了雲南省乳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和大理州咖啡産業學院,校企協同共建國家乳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乳酸菌國家工程實驗室,建成國家級蘭花工廠化生産示範實訓基地,為區域産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們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緊扣現代農業,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對接農業産業鏈設置了34個專業,形成‘以農為主、兼顧非農’的專業佈局。”陳朝聰説。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依託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也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縮影。
會上,來自北京、河北、山西等12個省(區、市)的職業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深入討論了職教發展、“四鏈”融合的實踐路徑。
“建立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長效機制,需要著力搭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體系,動態發佈人才和産業科技創新需求。”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校黨委書記鄭立森建議,同時可開展技術經紀人培訓,推動高校和企業的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認為,未來,職業院校還需要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産教融合的內涵、機制和模式,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等長效機制,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的無縫對接。(記者 趙漢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