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
2025-04-29 17:28:47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4月26日,學大教育發佈了2024年度報告和2025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學大教育實現了營收、凈利潤兩位數增長。同期,學大教育徹底甩掉了回歸A股時所背負的高達23.5億元的債務包袱,實現了“輕裝上陣”。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個性化教育業務、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融合等各大核心業務均取得不俗的業務表現。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1

  2024年末,學大教育董事會審議通過,擬以不低於1.1億元且不超過1.5億元資金回購公司股份,這一回購計劃充分體現了管理層對公司內在價值的長期信心。疊加業績快速增長,債務出清等利好推動,資本市場對學大教育的發展信心持續提升。公告顯示,學大教育已出資5999.52萬元完成對120.86萬股股份回購,並於3月末完成上述股份登出工作,以實際行動回報投資者。

  財報發佈後,華泰證券發佈研報,對公司股票目標價調高至64.78元/股。另有銀河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給予“買入”“推薦”“優大於市”評級。2025年開年至今,學大教育股價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較年初上漲約24.06%,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反映出對公司業績復蘇和長期成長性的高度認可。

  營收凈利連續兩位數雙增 財務結構全面優化

  財報數據顯示,學大教育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86億元,同比增長25.9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億元,同比增長16.84%。報告期內,學大教育實施股權激勵産生了股份支付費用4525.08萬元,若剔除該部分影響,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5億元,同比增長達34.04%。自2021年實施戰略轉型以來,這已是公司連續第二年實現營收、凈利潤的兩位數增長。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2

  這一增長勢頭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一步得到延續。一季報顯示,公司單季實現營業收入8.64億元,同比增長22.46%;歸母凈利潤0.74億元,同比增長47.00%。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3

  根據財報來看,公司業績的持續高增,得益於個性化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截至目前,學大教育的個性化學習中心數量已超過300所,同比增長超25%。目前已經覆蓋全國100多座城市,專職教師隊伍超過4000人。

  另外,學大教育因2016年回歸A股所背負的23.5億元債務,已于2025年2月26日完成全部清償。其中2024年償還本金5.15億元,利息0.51億元。2025年償還本金0.49億元。連同利息在內,公司累計償還債務本息總額達28.5億元。隨著公司的債務包袱徹底解除,學大教育真正實現“輕裝上陣”。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4

  同時,公司資産負債結構也在持續改善。截至2024年末,公司資産負債率降至79.04%,相比過去高峰時期90%以上的水準已有大幅下降,資産負債率的下降不僅降低了財務杠桿風險,也為公司未來業務拓展騰出空間。

  現金流方面,在積極償還債務的同時,公司依然保持了充裕的現金流。2024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69億元,同比增長31.84%。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46億元,同比增長19.66%。穩健的現金流表現反映出公司主營業務“現金奶牛”的特性依舊。

  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培訓業務的合同負債達到11.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18%。合同負債的增長代表著預收學費的持續增加,這不僅證明了市場對學大教育服務的信賴與認可,更為2025年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學大教育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達到33.79%,繼續保持在30%以上的較高水準。雖然較2023年同比下滑2.57個百分點,但這是因為公司積極進行業務拓展,教學網點拓展初期的必然影響。整體來看,公司在成本把控、優化運營方面效果顯著,主營業務具備良好的盈利空間。儘管市場大環境競爭激烈,但學大教育憑藉品牌優勢和規模效應,毛利率仍維持高位,體現出其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服務溢價。

  整體來看,通過債務化解和內生性增長並舉,學大教育的財務狀況日益穩健。“毛利率”“負債率”“現金流”等財務指標的持續改善為公司未來持續投入創新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業務多點開花 多元增長曲線凸顯

  2021年,學大教育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全面推進業務轉型,積極拓展創新業務,目前已形成集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融合四大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文化産業集團。

  經過數年佈局探索,目前各項創新業務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以職業教育為例,2021年學大教育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重點打造了涵蓋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及産教融合、職業技能培訓等業務板塊,依託公司的教學教研知識體系、師資資源、技術優勢、産業資源等,通過聯合辦學、校企合作、投資舉辦、專業共建等模式打通職業院校學生成長成才和升學就業通道。報告期內,學大教育完成了瀋陽國際商務學校和珠海市工貿技工學校收購。截至目前,其已經收購了東莞市鼎文職業技術學校、大連通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託管運營了西安市西鹹新區絲路藝術職業學校等。

  高等職業教育及産教融合業務方面,公司緊密結合不同地區的産業和經濟發展需求,以“專精特新”和“緊缺人才”為導向,精準落地相關專業,與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廣安經濟職業學院、長春技師學院等多所職業院校以及行業頭部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

  另外,公司結合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規劃,建設拓展“低空+應用+服務”協同發展體系,落實“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一體化部署,實現“産-學-研”共同體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聯合北斗伏羲與長春市技師學院共建集生産、應用、教學及實訓等環節于一體的校企合作平臺及人才培養體系,成功構建東北地區首個基於北斗網格碼體系的低空經濟産教融合項目。

  2024年11月,學大教育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金鑫出席“科技引領,職教‘新’行——首屆首都職業教育青年對話會”,並以“科技引領,匯聚發展合力”為題進行主旨發言。金鑫公開表示,學大教育將以“為職業學校學生打通高品質升學和就業通道”為自身使命,充分發揮頭部教育企業的平臺優勢,整合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和支持。

  文化閱讀業務方面,學大教育積極響應國家“全民閱讀”戰略,持續深耕文化閱讀領域。截至目前,其重點打造的句象書店已成為響應政策號召的創新實踐標杆。自2022年首店啟幕以來,句象書店加速構建共享閱讀服務體系,截至2025年4月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7個城市開設13家實體書店,2024年度累計接待讀者354萬人次,圖書借閱量突破55萬冊。

  綜合來看,句象書店的創新實踐與國家全民閱讀政策導向高度契合。3月21日發佈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鼓勵實體書店改進閱讀條件、開展閱讀活動,發揮全民閱讀服務功能,並鼓勵社會各界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等方式參與提供閱讀服務。在此背景下,句象書店的業務佈局也得到了來自監管領導、權威媒體的高度認可。

  今年3月1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和民進中央聯合調研組,圍繞“全民閱讀·公共閱讀空間的社會價值”赴句象書店北京和諧銀座店調研並舉行座談會。調研組對於句象書店所構建的面向青少年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給予了高度肯定。4月初,“書香中國萬里行”全國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武漢,句象書店武漢店被作為武漢站首個調研點,再次印證其在全民閱讀公共空間領域的樣板地位。4月23日,金鑫受邀出席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並圍繞 “‘閱讀新時代’實體書店基於融媒體破圈與轉型的創新實踐” 進行專題發言,分享學大教育在全民閱讀戰略背景下的實際行動與探索成果。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5

  “星圖”大模型獲批 賦能教育場景持續升級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持續高速發展。報告期內,學大教育在人工智能領域探索的階段性成果實現落地。根據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25年4月公佈新一批獲得備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名單,學大教育自主研發的“星圖”大模型正式獲得監管部門備案批准。這意味著學大教育成為少數幾家擁有自主大模型並通過政府合規審查的教育企業之一,在“AI+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營收凈利雙升 學大教育多元佈局激發增長新動能_fororder_6

  “星圖”大模型是學大教育自2023年6月開始佈局研發的面向教育場景的AI模型,聚焦教學場景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該模型目前已接入國內領先的AI底座平臺DeepSeek,能夠快速構建各類輕量級教育應用服務。此次獲批,不僅代表學大“星圖”大模型在演算法安全性、數據合規性和應用規範性方面全面通過權威審查,也反映出學大教育在技術研發、數據治理與AI産品落地方面的綜合實力。

  更重要的是,“星圖”大模型的落地有望為學大教育的各項業務注入新動能。借助這一自主AI模型,可以進一步完善智慧化教學服務體系,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精準診斷和個性化方案定制,提升教學産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消息來源:學大教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