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中國留學生表演劇照。楊一木 攝
2025年初,一部取材真實案例、由在英中國留學生原創排演的反詐喜劇小品《誠不我欺》,在英國倫敦、曼徹斯特、蘭卡斯特等地巡演,獲得許多觀眾熱烈反響。
小品由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組織、全英學聯法律援助中心策劃演出,以真實案例為藍本,再現了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情境:蛇年春節期間,主人公鄭天震接到假冒中國使館的詐騙電話,在即將匯款之際,被兩位室友機智識破騙局,化解危機。
據全英學聯主席、牛津大學博士生鐘韶鴻介紹,《誠不我欺》首次嘗試將社會熱點與留學生活融合進舞臺藝術,突破傳統安全教育模式。劇情圍繞“電信詐騙”這一現實議題展開,以喜劇小品生動展現了海外學子在遭遇網絡詐騙時的心理掙扎、團結互助和最終識破騙局的過程。
一名現場嘉賓在觀看演出後表示:“‘平安留學’不僅是一句叮囑,也是一份陪伴。小品貼近生活的表達引發共鳴,是一次很好的探索與創新。”
“希望大家笑著看完,但心中繃緊關注留學安全的弦。”小品導演、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生於昕冉説,“節目裏留學生面臨的挑戰和選擇,其實和每個身在海外的人都有關。”
小品編劇、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學生饒若曦坦言,創作初期她採訪了不少有被騙經歷的留學生:“留學生受騙不僅是由於信息差,也因為在海外求學的過程中,同學們內心常感到孤獨。我們希望通過戲劇鼓勵大家説出困難。熱心的同學、使館老師,永遠都是海外留學生堅實的後盾。”
劇組其他成員由來自倫敦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溫布爾登學院及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組成,排練期跨越三個月,大家經過數十次線上、線下碰面,在學業之餘完成了劇本創作、排練與多地巡演。
“我沒想到被一個小品看哭了。”在曼徹斯特的演出現場,一名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同學説,“我去年剛好接到過類似的詐騙電話,觀看演出時,時刻産生共鳴。”
不少觀眾在小品宣傳的社交媒體下留言,有人説《誠不我欺》“用一種‘溫柔的提醒’將安全意識送進了大家的心坎裏,比課上聽到的防詐講座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們服務留學生的日常中,同學們希望獲得實用建議。”全英學聯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周思源表示,“這一次,我們嘗試用喜劇方式,呈現反詐元素,提醒留學生們時刻提高安全防範意識,順利求學。”
近年來,全英中國學聯在加強青年思想引導、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持續發力。
正如劇中臺詞所説:“有使館的老師們保駕護航,有同學朋友熱心相助,再遠的路,也如同歸途;再遠的異鄉,也是留子們溫暖的家。”正是這樣的力量,讓越來越多在外拼搏的中國青年,切實感受到安全感、歸屬感與使命感。(作者係全英學聯法律援助中心成員 望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