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有生力量。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關係基本民生的重中之重。畢業季臨近,本報推出“全力促就業,高校在行動”專題策劃,集中呈現高校為助力畢業生高品質就業所採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
天津大學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高信恩至今仍記得5年前那場改變他人生軌跡的談話。“考研失敗後,我一心只想再次備考,根本沒考慮過直接就業。”如今已成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技術骨幹的高信恩回憶道,“是聶老師為我打開了新思路。”這位他口中的聶老師,正是天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聶炳榮。當年,正是與聶炳榮的一次深入交流,讓考研失利的高信恩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最終選擇加入化工行業龍頭企業——萬華化學。
“很多學生考研其實是隨波逐流,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聶炳榮在接受採訪時説。作為曾在萬華化學挂職的輔導員,他對企業情況瞭如指掌,“當我了解到高信恩的專業背景和實際情況後,發現他與萬華化學的崗位需求高度匹配。”聶炳榮説。這次精準推薦不僅讓高信恩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更讓他成為企業的“校園代言人”——如今,他經常主動聯繫母校,希望能推薦更多學弟學妹加入公司。
高信恩的經歷,是天津大學創新就業工作模式的生動寫照。自2014年起,學校開始實施輔導員赴重點用人單位挂職計劃,至今已累計選派171人次。這些深入企業一線的輔導員們,不僅帶回了最新的用人需求信息,還搭建起了校企溝通的橋梁。“我們的輔導員要當好信息員、宣講員、指導員和協調員‘四員’角色。”聶炳榮介紹道。近三年來,已有500余名學生參觀了輔導員挂職過的單位,千余名學生參與了挂職輔導員的交流活動。
為了讓更多學生像高信恩一樣找到理想的工作,天津大學構建了全方位的就業服務體系。學校領導帶頭推進“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校領導班子成員累計走訪用人單位151家,各學院以學科組團形式對接企業820家,專業教師則通過科研合作帶動人才輸送。這種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模式,使得68.87%的2024屆畢業生進入重點單位、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就業。
“同學們對企業參訪的需求很強烈,但僅憑自己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聶炳榮説。為此,學校打造了“師生組團”的企業參訪模式。學校在學期內重點開展“鳳棲津門”“週末職行大篷車”等活動,每年組織50余次天津企業參訪;寒暑假則開展“祖國需要 天大志願”就業行活動,覆蓋全國。2024年暑假期間,學校組織了近百次重點地區企業參訪,吸引了2000余名學生參與。
在企業行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能參觀企業的工作環境,還能與技術研發人員、人力資源負責人和校友面對面交流,甚至體驗企業員工食堂的工作餐。“我們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企業。”聶炳榮説。而在城市行活動中,當地的人社部門會詳細介紹人才政策和産業環境,讓學生對未來“安家立業”有更清晰的規劃。
天津大學學生在萬華化學的就業情況充分證明了這種模式的成效。通過持續的參訪交流和輔導員挂職,天津大學輸送至該企業的畢業生人數從最初的不到10人,增長到2024屆的近70人,實現了成倍增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聶炳榮説,“我們的學生在企業表現優異,企業招聘更多畢業生入職。”
在天津大學,就業工作貫穿了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學校正努力實現“每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企業參訪”的目標。從輔導員挂職到師生組團參訪,從校企合作到校友反哺,天津大學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就業生態圈。正如聶炳榮所説:“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找到工作,還要幫助他們找到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記者 陳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