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招進行時丨四川農業大學:74個招生專業多維度適配學生需求 新生可跨校區轉專業
2025-06-13 13:25:4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5《高招進行時》是高考招生相關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王文龍為廣大高考學子介紹四川農業大學2025年招生信息。

2025高招進行時丨四川農業大學:74個招生專業多維度適配學生需求 新生可跨校區轉專業_fororder_圖片1

四川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王文龍

  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擁有近120年辦學歷史,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準評估優秀高校。

  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源自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現有雅安、成都(溫江)和都江堰3個校區,成都校區位於“天府之國”、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成都市溫江區。雅安校區位於“熊貓故鄉”、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雅安市。都江堰校區位於世界自然遺産、世界文化遺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市。校區按學科專業劃分,不同的學科門類和專業在不同的校區,三校區同一個招生代碼,畢業時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也是完全相同的。

  74個招生專業 11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和省部重點學科2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截至目前,學校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二級學科6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二級學科95個,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4個,部省重點學科20個。2005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作物學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學科和1個學科分別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建設學科和培育學科。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2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11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

  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農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茶學、園林

  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作物遺傳育種、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預防獸醫學

  國家級一流專業23個:農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草業科學、園藝、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金融學、農林經濟管理、生物技術、旅遊管理、種子科學與工程、水産養殖學、風景園林、財務管理、工商管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一流專業25個:茶學、土木工程、藥學、木材科學與工程、經濟學、農村區域發展、化學生物學、食品品質與安全、農業水利工程、法學、視覺傳達設計、城鄉規劃、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動植物檢疫、藥物製劑、森林保護、環境生態工程、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生物科學、物聯網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社會工作、體育教育、電子商務。

  雖然是農業大學,但學校的優勢學科和專業絕不僅僅局限在農林類。學校74個招生專業涵蓋了十大學科門類,且實現了所有本科招生專業碩士點全覆蓋,也就是説只要你想讀書,就可以在川農從本科一直讀到碩士甚至博士。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進行填報。

  新生可跨校區轉專業 

  轉出不受限,轉入有要求,可申請轉入符合高考選考科目要求的三校區任何專業。藝術、體育、中外合作辦學類專業僅限同類專業內互轉。各專業接收轉入學生實行總量控制。

  兩次轉專業機會。每年春季學期(第二或第四學期)統一開展轉專業工作,學生可申請填報兩個專業志願。

  設立本科創新實驗班 在新生入學後進行遴選

  開設條件: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或國家級一流專業,且師資充足的學院。

  特殊優勢:升學比例高、人才培養方案單獨制定、全校任選導師與專業、本碩博貫通培養、國際交流學習優先推薦

  培養目標:學術學位方向——研究型人才;專業學位方向——複合型人才

  培養模式:

  “本博”貫通培養:採用“2+2+X”的培養模式。其中:“2”分別表示第一二學年完成本科階段主要課程學習、第三四學年可自主選修碩士或博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X”表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累計學習時間為4~6年,貫通培養年限為8~10年。

  “本碩”貫通培養:採用“2+2+X”的培養模式。其中:“2”分別表示第一二學年完成本科階段主要課程學習、第三四學年可自主選修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X”表示碩士研究生階段累計學習時間為1~3年,貫通培養年限為5~7年。

  遴選方式:在新生入學後進行報名,採取學院內公開選拔的形式進行遴選,根據綜合遴選成績擇優錄取。

  全方面多層次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作為全國首批有條件接受留學生的200所高校之一,學校高度重視國際化辦學工作,每年投入1000萬經費實施《國際化辦學推進計劃》。學校深入開展“學生出國(出境)計劃”,全方面、多層次鼓勵並支持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現有“中高計劃”雙學位學分互認聯合培養項目、法國南錫商學院交換生項目等項目近50項。提升學校國際化水準,打造與學校辦學定位和目標相匹配的國際化辦學新格局,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得到了很大地拓展。

  中外高水準大學學生交流計劃—學分互認聯合培養項目是學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專業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專業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合作舉辦的學分互認聯合培養項目。本項目學制4年,學習年限4~6年,項目學生按中外大學聯合製定的培養方案分兩個階段按“2+2”模式培養。學生第一階段在四川農業大學學習,成績達到要求,第二階段須到外方高校學習,通過學分互認的方式完成中外雙方的聯合培養方案。學生完成培養方案並達到兩校畢業及學位授予要求者,可同時獲得中外高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以及四川農業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該項目學生四年均須向我校繳付相應普通類專業本科生學費及項目要求的其他相關費用,赴國外學習期間須按照外方高校的收費標準向外方高校繳付學費,其中2025年昆士蘭大學學費約50,000-54,000澳元/學年,麥考瑞大學學費約45,100澳元/學年(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外方大學學費每年有調整。實際費用屆時以外方大學公佈的當年入學標準為準,如需修讀語言課程或聯合教學計劃以外的課程,費用另計。)

  高品質就業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均維持在95%以上

  一直以來川農大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近年來,學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畢業生成功升學,國內升學的畢業生中有近90%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985、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高校錄取;有30%左右考錄為選調生、公務員或者進入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金融系統工作;有20%以上進入到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工作,學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均維持在95%以上。

  學校始終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以服務畢業生充分高品質就業為目標,

  一是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校內推進校、院、班三級聯動,發揮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專業教師、就業秘書、班主任作用,多級協同,持續建強“三全育人”的高品質就業服務工作體系。

  二是分類指導就業服務愈加到位:全面開展就業情況動態跟蹤調查,建立一對一動態幫扶臺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開展就業幫扶,學校連續多年編寫《畢業生選錄指南》,針對不同就業意向的畢業生群體分類精準開展如生涯起航等就業指導活動,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去年,學校自主編寫的《2024屆畢業生就業指南》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下載或閱讀量達千萬次。

  三是持續強化校內外聯動,充分利用合作企業和優秀校友等資源,定期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拓寬就業服務渠道,為同學們提供更多更高品質的就業崗位,真正實現讓同學充分高品質的就業目標。

  設立多項獎(助)學金 保障學子求學之路

  學校已經形成了“助困、獎優、引導”三位一體的複合型資助模式,涉及“獎、助、貸、免、勤、補、減”多種資助形式。設有國家獎(助)學金、社會捐資獎(助)學金、學校特別榮譽獎學金、優秀學生標兵、單項獎等獎助學金,合計每年5600余萬元。

  “助困”以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為主,體現公益性;“獎優”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為主,體現激勵性;“引導”以基層就業國家資助、應徵入伍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等為主,體現導向性。目前,學校本科生資助體系涵蓋了13個國家、地方資助項目,57個學校和社會資助項目。年均資助本科生3.5萬餘人次,資助金額達1.29億元(含國家助學貸款),實現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資助全覆蓋。

  校風優良 學術風氣良好 就業率升學率持續攀升

  川農大的學風整體以務實、嚴謹、創新著稱。首先是崇尚實踐,紮根大地,學校把愛國敬業、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深刻融入學風,重視實踐實操。學校科研氛圍濃厚,本科生科研參與度高。學校實施“科研導師制”,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向本科生開放項目,每年超40%學生參與科研訓練。近年來,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全國賽事中多次榮獲金獎。考研氛圍濃厚,本科畢業生深造率超過三分之一,部分學科專業本科深造率超過60%。所以在考生和家長中也廣泛流傳這樣的評價,“川農大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

  以學生為本 有求必應

  川農大是一所開放、包容、以學生為本,對學生充滿愛的學校。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學校非常地“寵”學生。學校開通了校園百事通網絡理政平臺,師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上面進行留言,相關負責部門會及時回復和解決。2020年因疫情很多高校的畢業生無法返校,因此失去了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授位儀式,而川農大黨委副書記帶隊趕赴武漢為畢業生授位,在這個畢業季,太多感人的舉措,一度被很多學子稱讚為“別人家的大學”。學校的體育館、麥立方等隨時為大家開放,開通九價HPV疫苗預約渠道、在校內為大家開展九價疫苗接種……很多小事,都充分體現了川農大以生為本的理念,帶給學生無數的暖心時刻。

  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有百餘年辦學歷史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齊全的學科門類、雄厚的師資力量、完備的育人體系,一定能助力你夢想的實現。歡迎各位考生報考四川農業大學!

  可以瀏覽四川農業大學招生網,關注四川農業大學本科招生的微信公眾號;也可以添加四川農業大學招生諮詢官方QQ賬號,關注後可以在平臺上諮詢招生相關的各類問題,都可以在上面得到及時和專業的答覆;此外,還可以進入咱們各省的招生QQ群,可以在群裏進行交流、諮詢;或者致電進行電話諮詢。

  選擇專業時切忌家長包辦 切忌盲目跟風

  關於志願填報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建議考生和家長首先要做好“六個關注和三個了解”

  六個關注:關注招生政策、關注高校招生計劃、關注高校近三年錄取分數的變化(或者是位次的變化)、關注高校特殊類型招生、關注高校國際合作辦學、關注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

  三個了解:了解高校辦學層次、辦學性質、辦學實力和水準;了解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情況;了解平行志願的填報方法和技巧。

  此外,考生在選報志願時,要根據自己對學科專業的了解,結合個人的興趣、能力、未來規劃等因素綜合選擇,科學填報志願,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做到“3個匹配”:一是要匹配中學的學科特長。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了解意向報考專業的主幹課程,主幹課程要匹配考生中學時擅長的科目。例如,高中擅長生物的考生,可以選擇報考生物相關的專業,川農大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像生物技術、動物醫學等,都是學校的特色專業,非常適合這類考生報考。二是要匹配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了解意向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大學畢業後的就業方向,“目標”和“方向”要充分匹配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選擇專業時切忌家長包辦,切忌盲目跟風。如果對專業不了解,可以去學校官網查看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從而判斷自己對這個專業是否感興趣。三是要匹配自身的性格特質。意向專業匹配自身的性格特質特別重要,如果選擇不好,將來畢業找工作時就難以真正實現“人職匹配”。例如,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等專業,畢業後主要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性格較為內向的考生報考時需慎重考慮。又例如,法學、投資學等專業,畢業後從事的工作要求人相對理性,情感比較豐富、偏感性的考生,選擇這些專業時也需要斟酌。

  寄語:

  1.學校和專業之間選擇的建議:不同層次的學校儘量選高層次學校,同一層次學校儘量選學校特色專業(自己喜歡的專業)2.珍惜每一個專業志願,建議服從專業志願調配。(圖/文 焦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