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招進行時》是高考招生相關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曹良志為廣大高考學子介紹西安交通大學2025年招生信息。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曹良志
西安交通大學是首批進入211的7所大學之一,首批進入985工程的9所大學之一
曹良志: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為救國而生、建國而遷、強國而興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1956年主體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哲、藝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進入211的7所大學之一,首批進入985工程的9所大學之一,即C9聯盟成員。學校17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6個學科進入前1‰,工程學進入前1‱(排名全球第9)。
129載建校歷史英才輩出,創新科教彰顯擔當
曹良志:建校 129 年,西安交大形成“新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傳統與“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特色,培育出蔡元培、陸定一、錢學森等大批知名校友,含 4 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6 位國家最高科技獎、6 位新中國最美奮鬥者、2 位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以及 10 位世界 500 強中國企業掌門人。
近年來,學校面向國家與社會需求,開設人工智能、智慧製造等新興專業,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貢獻核心科技力量。依託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拓展全球合作,踐行紮根西部、服務國家、走向世界的辦學定位。
61個國家一流專業匯聚,“電、動、機、管理”專長領航
曹良志:依託學科實力,西安交大擁有 61 個國家一流專業,佔比可參比專業 95%。其優勢專業可概括為“電動機管理理”:“電”含強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與弱電(自動化、人工智能、計算機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頂尖學科;“動”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依託學科歷次評估頂尖,專業全國排名第一;“機”是機械工程,最新學科評估及軟科全球排名均居前列;“管”指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學院歷史久、實力強;“理”涵蓋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學科評估領先,科研、師資、成果俱佳。此外,學校結合“一帶一路”與理工科優勢,在法學、外語雙學位、新媒體智慧傳播等多領域推出新舉措。今年將擴大人工智能等國家急需學科招生,總計劃擴招至 6350 人;強基計劃新增方向並擴招 50 人;中外合作辦學新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方向,招 80 人。
2025招生新策:規模、模式雙調,拔尖強基並進
曹良志:2025 年西安交大招生政策有諸多調整:招生規模上,將擴大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學科招生,計劃擴招 200 人,整體招生人數至 6350 人;招生模式方面,自 2024 年起調整為 27 個以學院為主體的小大類招生,2025 年持續優化,使學生專業方向更集中、定位更精準,能前置規劃且享專屬資源,入學後無需擔憂專業分流;拔尖人才培養上,建立由院士領銜的十大拔尖人才培養矩陣,含 7 個多學段貫通式和 3 個特色計劃,班型不設淘汰比例,深造比例超 90%;強基計劃新增智慧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兩個專業方向,擴招 50 人;月結計劃專業預選恢復專業目錄設置,入選同學可自動獲選拔資格並在大類內任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上,西安交大米蘭理工聯合設計學院新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招生 80 人,兩校強強聯合,打造頂尖教師團隊培養高素質工程人才。
院士導師團助陣、全國首批人工智能專業設立、龍頭企業合作,多舉措並進
曹良志:面對社會産業變革與國際形勢變化,西安交大在高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上積極作為,推出多項舉措,以下為三個典型案例:
構建院士領銜人才培養矩陣
學校構建由院士領銜的十大拔尖人才培養矩陣,包含珠峰計劃、錢學森班、侯中聯班等。珠峰計劃由丁肇中先生等 15 位院士任導師,師生互選、班班長培養,十年磨一劍培育全球視野科技領軍人才。錢學森班秉持大成智慧學理念,院士領銜、名師授課,2007 年創辦以來為工科輸送大批領軍人才。侯中聯班同年創辦,培育醫學領軍人才。
建設全國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學院
西安交大深耕人工智能領域近 40 年,率先成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開設全國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學院,獲批多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牽頭國家人工智能 101 計劃。目前,87 門智課實現 AI 與教學深度融合,打造 12 個專業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 79 門專業核心課程語料庫,營造人人學 AI、用 AI 的氛圍。
與236家龍頭企業建立合作,就業科研雙推動
曹良志:為響應國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西安交大打造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教高地。已與 236 家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共建聯合研究院,引入 200 多只種子天使基金和 300 多家金融機構,轉化專利成果 1400 余件,孵化企業 214 家。本科生大四起可進聯合研究院,與企業人員共同科研,提升能力,實現就業與招聘雙贏。
持續優化招生模式,兼顧多元發展,轉專業機會多且自由
曹良志:西安交大在全國率先實現轉專業自由,招生模式持續優化。自 2024 年起,學校將 8 個跨學院大類招生模式調整為 27 個以學院為主體的小大類招生,2025 年將進一步優化。此舉讓學生能依興趣精準選專業,避免專業分流風險,入學後可將更多精力投入科研與能力提升,尤其利好專業目標明確、學科特長突出的學生。同時,學校兼顧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保留培養靈活性,提供靈活轉專業政策和輔修制度。入學後學生即可申請轉專業,涵蓋錢學森班、人工智能班等多個拔尖人才選拔培養項目。若首次申請未成功,大一、大二、大三結束時均可再次申請。轉專業轉出不設限,不設任何門檻,面向所有學科開放,不限制跨學科轉專業。轉入學院會設置相應考核,學生只要通過考核,即可轉入相應學院學習,轉專業機會多且自由。
多舉措促就業創業,就業層次高、品質優,連續 10 年榮獲最佳高校就業典範
曹良志:就業乃民生之本,西安交大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精心打造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系列工程。學校每年舉辦生涯體驗周、就業嘉年華、模擬面試大賽、全球治理人才訓練營、民企行等職業規劃活動 300 余場,服務學生超 200 萬人次。在創業與就業崗位供給方面,成果顯著。去年學生創業項目達 50 個,獲國家級創新創業比賽獎項 19 項。每年超 1 萬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提供超 90 萬個崗位,人均崗位超 100 個。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為華為、比亞迪、國家電網、中航工業、中核集團等國家重要行業領域,就業層次高、品質優,獲社會與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以 2024 年畢業生為例,去向落實率達 98.3%,深造率 75%(8%出國出境深造,67%國內深造),保研率 41%,超四成學生可保送研究生,超 64%的學生在國家重點單位就業,366 人被中央部委及各級政府錄用為選調生或公務員。學校連續 10 年榮獲最佳高校就業典範獎。
“一帶一路”多元聯動,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與創新人才培養
曹良志:西安交大國際化辦學特色顯著、舉措多樣。2015 年成立西部海外博士後創新示範中心,發起絲綢之路大學聯盟,45 個國家和地區的 207 所高校加入,形成 18 個學科子聯盟,積極推動國際交流。以國際學院推動産教融合“一帶一路”發展,2023 年實施全球發展行動計劃,佈局海外創新中心,承擔上合組織大學中方校長辦公室職能。積極推動教育開放,創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共建孔子學院,在多地建海外創新研究中心和研究院,與多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校際合作。此外,加入多邊國際教育合作平臺,舉辦多種活動,營造濃厚全球氛圍。
5000 余畝佔地面積,生活設施完備,智慧校園建設出彩
曹良志:除專業與學科實力強勁,西安交大在教學設施、生活配套及智慧校園建設方面表現卓越。學校擁有興慶、雁塔、曲江、創新港 4 個校區,佔地 5000 余畝,建築面積達 400 萬平方米。圖書館 1995 年被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由多校區圖書館組成,面積超 4 萬平方米,閱覽座位 3900 多個,24 小時不熄燈,學習氛圍濃厚。食堂匯聚南北風味,還有特色清真食堂,提供營養科學飲食。宿舍條件舒適,本科多為 4 人間,大四學生有機會住創新港校區單人單間宿舍。各校區有多個使用溫泉水的澡堂,洗澡便利。校內近 200 個學生社團覆蓋多領域,滿足學生不同興趣。今年學校舉辦近百場活動,如交大之星百歌音樂節等,由世界健美操冠軍發起的校園廣場舞參與人次超 10 萬,深受學生喜愛。
志願填報建議分為五步規劃,精準匹配專業
曹良志:為助力考生做好院校選擇與專業規劃,這裡有一套高考志願填報五步法。第一步,依據高考分數確定學校層次,中國高校有 C9、985、211、雙非等不同層級,考生應避免跨層次選校。第二步,憑藉個人興趣確定大類方向,明確自身適合理科、工科等哪個領域,大類方向確定後,若內部專業差異小則無需過度糾結。第三步,按照學科實力排列專業順序,參考教育部官方認證或學科評估結果,而非商業機構排名。第四步,根據學校在各省計劃數量分佈,確定衝、穩、保三級階梯志願,同時可挖掘人工智能等有潛力的新興專業。第五步,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微調志願,形成合理志願階梯。
願每位考生逐夢前行,交大歡迎你
曹良志:同學們,高考如攀峰,其價值不僅在於登頂剎那,更在於攀登途中鍛造的堅韌品格與登頂後選擇的廣闊遠方。高考在即,願你們交出滿意答卷。屆時,請記得在關中平原、秦嶺腳下、十三朝古都西安,有一所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這裡有大師名師團隊為你指引方向,有高端科研平臺助你揚帆起航,更有 130 年育人智慧,托起每個青春的理想。同學們,我在西安交通大學等你!(圖/文 曉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