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季為幫助廣大考生家庭更好地了解知名高校的招生政策、專業設置和錄取規則,2025年高考季,國際在線教育頻道特別推出“高校招辦説”欄目。本期節目,特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辦副主任毛連澤為大家詳細解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生政策和錄取要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辦副主任毛連澤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基本情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以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陜西楊淩,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1999年由同處楊淩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陜西省農業科學院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肩負著建設西北、興學興農、培育英才的歷史重任。建校91年來為社會累計培養輸送各類人才近30萬名,畢業生遍佈海內外,有28位校友成為兩院院士,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Q2:作為以農林為特色的高校,西農大在學科佈局上有哪些獨特優勢?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8個學院(部)。共有14個博士後流動站,1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材料科學等1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3個學科進入前1‰,農業科學進入前0.1‰。目前,學校已發展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
2025年學校安排79個本科專業招生,包括有農科類、智慧農業類、現代生物類、農業工程類、食品化學類、生態環境類、機械電子類、信息類、建築類、經濟管理、人文社會科學、藝術類等,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藝術等8大學科門類。有4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如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傳統農科類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品質與安全、葡萄與葡萄酒工、生物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工科類專業,資源環境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應用化學等理科類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人文社科類專業,還有環境設計藝術類專業。學校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持續調整優化招生專業,2025年新增了土地科學與技術、生態修複學、智慧建造、生物信息學、數字經濟等5個專業招生。
Q3:學校在本科人才培養上有哪些特色與做法?今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學校即開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總體思路,著力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和““三農””情懷,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學術精英、創新創業技術領軍人才和社會發展管理人才。
學校圍繞國家高層次急需人才培養,立足學科特色和辦學使命,持續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為學生提供多元成長通道。穩步擴大生物育種“強基計劃”招生計劃和招生省份範圍,設立經濟學基礎拔尖培養班、生物科學基礎拔尖培養班(新生進校後二次選拔),著力培養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相關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深入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設置植物生産類、動物醫學、水利類、資源環境科學、食品營養與健康、農林經濟管理等6個卓越班招生,實行多元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學科大類下自主選擇導師,開展個性化學習和全學程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訓練;構建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新範式,設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師班,採取“3+1”校企聯合培養,培養適應和引領産業發展的高素質複合型技術領軍人才;強化國際化人才培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舉辦食品科學與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和植物保護(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實行“3+1”培養模式,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舉辦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實行“4+0”培養模式,學生達到畢業和學位授予條件後,由學校頒發本科畢業證書,學校和外方合作大學分別授予學士學位。
2025年,學校重點推出“微專業”培養計劃,圍繞科技前沿、服務産業發展、“農學+”專業升級、素質能力提升、國際視野拓展等五大特色微專業方向,深化科教融匯、産教融合,推進農、理、工、經、管、法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滿足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對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的需要。學生可根據興趣與職業規劃,在兩年時間內,跨學科選修5門左右核心課程,獲得微專業證書。
今後學校將深化“四個有組織”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持續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學科交叉融合,實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動計劃,將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融入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品質,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國家隊的作用,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人才。
Q4:今年的招生政策有什麼變化嗎?如招生專業和招生計劃是否有增加,對於按專業組招生的省份專業組設置上相較于往年是否有調整?考生在填報貴校專業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學校總體招生政策較往年沒有太大調整。我校對於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05%以內,同時對於符合各項錄取條件且服從專業調劑的第一志願進檔考生學校一般不會退檔。學校認可2025年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主管部門審定的全國性政策性加分,並按照加分後的投檔成績提檔和錄取專業。在專業錄取上實行分數優先、遵循考生專業志願,各專業之間不設級差的原則。對於投檔成績相同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級招生機構確定的位次同分排序規則順序錄取(也就是位次高的優先錄取)。我校的英語專業限外語語種為英語的考生報考,其他專業(類)外語語種不限,但經濟學(基礎拔尖培養班)和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部分課程採用全英文授課,建議外語語種為非英語的考生謹慎報考。我校部分對於有對於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和色覺異常II度(俗稱色盲)的考生,部分專業是不能錄取的,主要包括涉及農林、生物、化學、食品等的專業,具體專業請考生查看我校2025年本科招生章程第四章第二十三條,有相關情況的考生要謹慎報考這些專業。
關於招生專業剛才已經介紹了,今年新增5個本科專業招生。學校積極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要求,2025年增加了200名本科招生計劃,在大多數省份的招生人數較上年都會有所增加。在部分“院校+專業組”志願模式省份,專業組較往年會有所調整細分,以提高考生專業志願滿足率,具體以各省份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佈為準。
考生在填報我校專業志願的時候就要注意,一是專業志願要有梯度,包括參考往年錄取分數高低梯度和個人專業喜好梯度,一般分數高或考生更喜歡的專業往前放,反之往後放,然後儘量將志願填滿;二是儘量服從專業志願調劑,避免所報專業因分數不夠未能被錄取又不服從調劑而被退檔;三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填報專業志願,比如考生有色弱或色盲,就不要填報色弱或色盲受限專業,我校一些專業組所有專業都色弱色盲受限,若考生填報了這個專業組,即使是服從專業志願調劑,也可能因無法調劑而面臨退檔;四是要注意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費較高,考生和及家長要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選擇是否填報,往年出現個別考生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填報後被錄取,不得不選擇放棄入學的情況。最後建議,無論報考哪所高校,一定要認真研讀該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學校招生政策和有關要求。
Q5:很多考生關心入學後能否轉專業,學校的轉專業政策是怎樣的?成功率如何?
我校學生在大一或者大二時,可以按照學校轉專業政策申請轉專業。我校轉專業“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考核”,但是對於通過強基計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藝術類專業和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等錄取的學生,是不能轉專業的。每年的5月份左右,學校會發佈轉專業相關工作通知。不同的專業轉入的成功率是不一樣的,部分熱門專業因申請學生人數多、專業容量有限,轉入成功率相對會低一些。本科專業是由多個學科支撐的,本科階段的學習是寬口徑、厚基礎的,所謂的冷熱也是相對的,建議考生要充分分析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自身興趣、專長、個人特質等等,選擇填報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不要都填報所謂熱門、高分專業。
Q6:從近年數據看,學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在促進就業方面,學校有哪些特色做法?
每年有50%左右的本科畢業生會選擇繼續深造。其餘畢業生就業行業分佈廣泛,包括“農、林、牧、漁業”“製造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都有,大型國有或民營企業、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都有我們的畢業生。
在促進就業方面,一是高品質構建就業市場。學校經過長期的市場深耕,校企建立了良好的協同合作關係,與200余家有影響的大中型企業建立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實現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有效對接;與中糧、先正達、隆平高科、華為、京東等500強企業加強合作,為畢業生提供充足就業機會,每年舉辦各種大小型雙選會、專場招聘會等600余場,超過6000余家用人單位通過來校招聘,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20余萬個,就業崗位信息數量與畢業生總人數比例超過20:1。
二是形成了立體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通過舉辦就業大學堂等各種育人專欄,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和職業觀,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開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必修課、小班實訓課、一對一職業諮詢輔導,舉辦求職訓練營等各種指導活動,努力構建分階段、全覆蓋、特色鮮明的立體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生涯規劃能力、職業素養和求職技巧。暖心幫扶困難群體,通過各種方式向重點群體持續提供有溫度的精準幫扶。
三是數智化賦能就業。上線AI大學生成長檔案賦能系統,以“全週期記錄、多維度分析、智慧化推薦”為核心理念,打破數據孤島,整合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16類關鍵數據,並通過AI深度分析,生成學生動態能力畫像,實現學生大學成長軌跡的數字化全息記錄,為學生生涯發展提供“智慧導航儀”,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更精準做好自身定位,促進能力素質與社會需求更加貼合,從而有效促進學校招培就形成良性循環。
Q7:最後請您為2025年考生送上祝福。
祝願廣大2025年考生達成所願、心想事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熱烈歡迎有志於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和鄉村振興的有志青年加入!(圖/文 焦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