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招進行時》是高考招生相關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兼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熊俐嘉為廣大高考學子介紹中國人民大學2025年招生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兼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熊俐嘉
Q1:2025年學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點和新變化?
2025年,中國人民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是要助力學生卓越成長,圍繞這一中心,學校在招生和人才培養上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創新。我想用三個新來概括,就是新專業、新項目、新培養,助力每個人大學子找到與時代同頻的成長坐標。
新專業:優勢學科與前沿領域構築培養高原——學校A+學科穩居全國之巔,新增數據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與智慧治理),以及數據計算及應用(智慧科學、數據智慧)等前沿專業。
新項目:25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鑄就人才培養高峰——13個拔尖人才班,縱向深耕,培養原始創新“尖兵”;9個創新人才班,打破學科壁壘,培育跨學科複合型人才;3個戰略人才班,精準聚焦國家戰略領域人才急需,培養一批具備強實戰能力的專精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以“兩實三高”為培養模式,將國家戰略命題與行業真實需求融入高密度知識迭代、高強度五訓體系、高頻度實戰淬煉,鍛造直面未來的核心能力。
新培養:以學為中心的教育革命構築成長高地——構建以“I-STAR”課程體系為核心的創新教育生態,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無時點分流、靈活的雙選認證輔修制度、榮譽輔修項目打破學科壁壘,學生自主定義知識圖譜,實現“一人一策”成長路徑。
Q2:學校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有哪些?
中國人民大學以“獨樹一幟的人文社會科學”為學科整體建設目標,致力於構建“引領的馬克思主義學科,卓越的人文學科、頂尖的社科學科、新質的理工學科、創新的交叉學科”學科佈局。
學校學科整體實力上,人文社科持續領航,理工科跨越式提升。中國人民大學A+學科佔比位列全國高校前三。
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獨樹一幟,形成覆蓋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哲學、政治學、中國史、信息資源管理、外國語言文學等的優勢學科集群。
人大的理工學科,分為數字科學、物質科學兩大學科集群。學校統計學全國第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領域全國頂尖,部分研究方向達到全國最優水準,整體實力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前列。同時,數學、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快速發展,在量子計算、量子材料、密碼科學等前沿領域不斷實現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突破。
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強大支撐下,近年來學校加速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除今年新增的三個專業外,近年來學校新增的本科專業還有中國古典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環境科學與工程、數據計算及應用、數字經濟、國際新聞與傳播等。
學校緊盯技術前沿變革、加速學科跨域交叉,新設數十家教學科研機構,如蘇州人工智能學院、智慧治理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生態環境學院、人口與健康學院、社會學院等院係,以及健康中國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低空經濟和太空經濟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極地與深海戰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
Q3: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及出國深造情況是怎樣的呢?
人民大學從陜北公學至今已培育40.1萬餘名高水準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畢業生以“復興棟樑、強國先鋒”的姿態挺立時代潮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人大智慧”,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新時代,人民大學緊貼國家戰略需求、學術發展前沿、經濟社會態勢、全球發展趨勢,大力培養治國理政、學術領軍、經世濟民、科技突破、全球治理五類人才,讓青春學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向同行。
(一)選擇與時代共進的學術起點
人大依託厚實的教育實力,為畢業生搭建直通頂尖學術殿堂的高速通道。2024年本科生赴境內外一流大學升學深造實現質、量“雙提升”,國內升學本科畢業生超80%去往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頂尖高校;境外深造學生中,超60%去往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高校。
(二)選擇向多元領域奮進的職業通途
人大錨定國家發展需要,源源不斷向國家重大戰略、重要領域與重點行業輸送優秀人才。在治國理政方向,人大2024屆畢業生中,超過45%進入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為公共服務事業貢獻人大力量。在經世濟民方向,有50%進入國內外頭部企業,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在科技突破方向,畢業生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就業人數逐年增長。在學術領軍方向,超60%博士畢業生赴“雙一流”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就業,聚焦高端研究前沿,錨定未來創新高地。在全球治理方向,每年輸送一批學子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實習任職,以人大智慧參與全球規則制定。
(三)選擇與家國同頻的成長坐標
人大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始終體現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體現在三個面向:
“面向高處立”:2024屆畢業生超5成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超2成赴長江經濟帶城市就業,約10%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在區域建設和改革中勇當探路者。
“面向新處闖”:2024屆畢業生超8成在一線和新一線等核心城市聚集,在金融中心、科創高地實現職業理想。
“面向實處幹”:2024屆畢業生約20%赴西部、基層地區就業,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領域展現實幹擔當。
Q4:對志願填報有何建議,請介紹一下學校諮詢方式或聯繫方式。
志願填報涉及對未來的人生路徑選擇,考生在進行志願填報時,要對照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同時結合本人興趣、愛好及國家戰略需求選擇專業方向。充分了解信息,辨別消息來源,以高校或考試院官方發佈的信息為準;充分理解政策,吃透關鍵概念,降低退檔風險;關注國家政策,提升自我認知,提前規劃學業發展方向。
出分後及時關注我校“陽光招生信息平臺”“人大陽光招生”微信公眾號,或“相聚人大”小程式發佈的各省招生組活動,歡迎廣大考生家長來現場與招生組老師交流專業選擇與志願填報。(圖/文 焦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