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招辦説丨專訪南昌大學招生科賈蓓蓓
2025-06-30 15:48:1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5年高考季為幫助廣大考生家庭更好地了解知名高校的招生政策、專業設置和錄取規則,2025年高考季,國際在線教育頻道特別推出“高校招辦説”欄目。本期節目,特邀南昌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賈蓓蓓為大家詳細解讀南昌大學招生政策和錄取要求。

2025高校招辦説丨專訪南昌大學招生科賈蓓蓓_fororder_image001

南昌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賈蓓蓓

  Q1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南昌大學是國家 “雙一流” 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學校由江西醫學院、江西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合併而來,最早可溯源於 1921 年創建的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1993 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南昌大學;2005 年,南昌大學與原江西醫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南昌大學。

  Q2學校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有哪些?

  南昌大學是一所文理工醫佈局合理、學科專業體系發展協調的綜合性大學。現有 42 個教學單位,擁有 13 個學科門類 96個本科招生專業。我校有 18 個 ESI 世界排名前 1% 的學科,59 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6 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本科招生專業的 90% 左右。

  Q3學校招生人數和往年比怎樣呢

  2025年學校校本部面向內地31個省(區市)的招生計劃為8650人,比去年增加50人。

  Q4:南昌大學今年有哪些新增專業(方向)?

  南昌大學今年共有96個招生專業。與去年相比,2025年新增4個本科招生專業以及3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新增本科招生專業包括:老年醫學與健康、食品營養與健康、智慧建造、數字經濟。這幾個專業都為適應科技快速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産業變革需求而設立。

  學校新增3個雙學位項目包括:法學+經濟學、經濟學+人工智能、工程力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今年首次高考直接招生。通過學科交叉是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Q5: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特色?

  學校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以 “三制、三化、三融合” 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以卓越人才培養為代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特徵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南昌大學設有兩個書院、多個實驗班,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實驗班涵蓋文理工醫各專業門類。

  Q6:南昌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舉辦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培養模式及就業深造情況如何?

  南昌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舉辦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于2012年獲教育部批准,2013年正式招生,是我國首個臨床醫學專業類雙學士學位中外合作教育項目,也開創了江西省醫學類高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的先河。瑪麗女王學院引進國外優質資源,整合南昌大學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培養臨床與科研並舉,具備國際視野的複合型醫學人才。項目學制5年,最終授予南昌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和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士學位。瑪麗女王學院每屆畢業生當年首次升學比例大概65%左右,學生升學高校有90%以上是雙一流或重點醫學院校,如:北京協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

  Q7:請問怎麼選專業呢?

  考生要立足自身興趣進行生涯規劃:從自我探索(興趣、性格、價值觀、個人能力)開始,加上外部世界探索(通常可通過任務訪談,實習、網絡查詢等方式),綜合兩方面的信息,為自己做專業選擇、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同時還要關注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等。

  Q8:您對今年高考學子有什麼建議和寄語?

  考生應先了解政策規則,明確填報時間、志願設置等;再評估自身成績、興趣和能力;研究院校綜合情況、專業內涵及特殊要求;合理設置志願梯度,按“衝穩保”策略分配志願數量;關注調劑風險,不盲目跟風,多渠道獲取信息。在實行院校專業組填報的省份,同時還要注意每一條志願內6個專業的志願梯度,這樣能避免你在專業調劑時讀到最不想去的專業。

  在院校專業組的志願填報模式下,不同的專業分組設置會對專業排位産生影響,在參考往年錄取數據時應充分考慮到院校專業組內專業、計劃數的變化對專業組投檔分數線的影響。

  Q9:學校本科招生的官方聯繫方式有哪些?

  可持續關注南昌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小南新”微信公眾號、“南昌大學本科招生服務”小程式,裏面有詳盡的參考數據可供考生查詢。

  願每一位考生都能得償所願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開啟新的人生篇章。歡迎報考南昌大學。(圖/文 焦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