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招進行時》是高考招生相關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上海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張建為廣大高考學子介紹上海外國語大學2025年招生信息。
上海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張建
Q1、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創建於1949年12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進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
Q2、學校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有哪些?
上海外國語大學始終保持著領先的學科優勢和高水準的教學品質,是全國同類院校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區域國別學)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數量最多的高校,外國語言文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教育部學科評估獲最高評級A+。
目前,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語言文學類學科見長,文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等六大門類協調發展的學科格局。現有:
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培育]);
6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外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外國語言文學入選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
1個國家級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西歐語種群: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希臘語、荷蘭語);
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非通用語種群(朝鮮語、波斯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希伯來語、越南語)、非通用語種群(西歐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希臘語、荷蘭語)、法語、日語、英語、俄語、德語、新聞學);
2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英語、翻譯、商務英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波斯語、朝鮮語、印地語、泰語、希伯來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希臘語、意大利語、烏克蘭語、漢語國際教育、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法學、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
4個上海市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學、公共關係學)。
學校還設有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上海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
上外是國際高校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亞太工作組所在地,擁有全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級翻譯學院,已開設全部聯合國6種官方語文語對組合,獲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全球最高評級,是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中國唯一位列世界15強的專業會議口譯辦學機構,英漢語對全球排名第一。
Q3、學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點和新變化?
學校2025年繼續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共有39個專業(專業大類、專業方向),具體的招生計劃及錄取要求由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佈。此外我校還招收港澳臺地區和華僑學生。
學校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考試院公佈的招生計劃中都不包含保送生、上海市春季“一帶一路”招生的招生數。上海市綜合評價錄取計劃數、高校專項分省分專業計劃數由各相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另行公佈。考生可以在公佈的專業目錄中選擇填報專業志願,我們熱忱歡迎廣大有志於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和擔當中外交流使者的優秀學子報考上外。
2025年上外本科招生專業中,英語(多元方向)、翻譯(多元方向)、德語(多元方向)、日語(多元方向)四個專業內含有多個專業和專業方向,俄語(工商管理雙學位)、外交學(法語雙學位)為雙學士學位複合人才培養項目。英語(多元方向)含英語、英語(國際政治雙學位),翻譯(多元方向)專業含翻譯專業、翻譯(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入學前不分項目,所有學生第一個學期分別進入英語、翻譯專業學習。英語、翻譯專業第一學期按照本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課程以基礎、通識類課程為主,
翻譯專業還開設高等數學相關課程作為多元選修課。第一學期結束前,確認分流方向。第二學期開始,英語、英語(國際政治雙學位),翻譯專業和翻譯(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分別按照各自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培養。
德語(多元方向)專業含德語專業、德語(中外合作辦學)(經濟學)專業、德語(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學生在入學時及第一至第二學期進入該專業,在第二學期,通過自主報名和考核選拔,將從擇優錄取學生進入德語(中外合作辦學)(經濟學)專業、德語(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其餘學生進入德語專業。
日語(多元方向)含日語(文學、日本學、日英雙語、口譯/高起點方向)專業、日語(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入學後即進行分流選拔,進入日語(文學、日英雙語、口譯/高起點方向)專業、日語(工商管理雙學位)專業。日語專業的學生在大二可經選拔進入日語(日本學卓越人才實驗班)。
上外有三個大類招生專業,分別是工商管理類(卓越管理人才計劃)、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卓越管理人才計劃)、新聞傳播學類(卓越國際新聞傳播人才計劃)。工商管理類(卓越管理人才計劃)含工商管理(企業數智化管理)、財務管理(智慧會計與智慧財務)、市場行銷(大數據與智慧行銷)、公共關係學(新技術與數智公關),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卓越管理人才計劃)含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智慧與商務分析)、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數字金融與量化投資),兩個專業大類同在管理學院,第一學年結束前,完全按學生意願進行分流,進入各專業學習。新聞傳播學類(卓越國際新聞傳播人才計劃)含新聞學(國際新聞)、國際新聞與傳播、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第一學年結束前,根據學生意願與成績進行分流。
今年,上外多個專業增加了專業方向,明確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語言學為語言科學與智慧應用方向,教育技術學為數智教育方向,均面向時代,精準對接數智需求,培養相關領域高端人才。波斯語為伊朗學方向、印度尼西亞語為印尼馬來學方向、印地語為印度學方向是外語類專業與區域國別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外語類專業學科內涵,優化了知識結構,擴大了領域範圍。
此外,今年還有一系列隔年招生的“一帶一路”戰略語種專業,波蘭語、哈薩克語、印地語(印度學)每4年招生,波斯語(伊朗學)、印度尼西亞語(印尼馬來學)、泰語、希臘語每2年招生,均在2025年招生。
Q4、學校的國際化特色出國以及讀研是怎樣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已先後與69個國家和地區的441所大學、文化教育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學校開展的出國交流項目包括:
國家公派留學項目:包括“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國際區域問題研究及外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等每年超過20多個;
校際交流項目:包括互免學費的交換生項目、其他訪問學生項目在內的超過140多個交換項目;
聯合培養(雙學位)項目:包括本科生“2+2”雙學位項目和“3+2”“3.5+1”等連讀項目等40多項;
短期(假期)學習項目:包括和各知名大學合作舉辦的各種寒暑假和長期、短期的遊學和實習項目等。
學校積極與合作高校探討線上轉型,創新通過在線方式開展“中日韓亞洲女性領導力項目”“英國皇家霍洛威大學線上聯合研討會”“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等中外師生同堂上課交流活動,實現“師生在線互動、學生在線合作”的在地國際化探索。
學校設立“上外學生海外交流基金”及其他各類聯合培養和國際交流基金等鼓勵學生赴海外學習和交流。本科生在學期間出境交流學習比例達45%。
每年約30%的本科畢業生赴國外高校繼續深造,錄取院校多為世界一流名校。約25%的同學在國內重點高校繼續讀研深造,其中多數為推薦免試直升研究生。
Q5、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是怎樣的呢?
學校各專業都擁有鮮明的上外特色,畢業生外語基礎厚、專業口徑寬、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國際化特色鮮明,在就業市場上頗受用人單位青睞,畢業生就業品質、就業率、就業能力和就業薪資水準名列全國高校前茅。上外學子活躍在世界舞臺,展現中國風采,詮釋上外精神。
每年約30%的本科畢業生赴國外高校繼續深造,錄取院校多為世界一流名校。約25%的同學在國內重點高校繼續讀研深造,其中多數為推薦免試直升研究生。約45%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廣泛就職于外交、外事、外宣、外貿、外語教育以及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等領域,包括國家部委、政府機關和外事機構,新聞媒體、教育單位;國際、區域聯合組織、國際志願者和公益機構;國家支柱産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國內外互聯網、高科技産業的前沿公司;世界知名管理諮詢公司、國際金融巨頭、著名快消業領軍企業和其他行業領導者、全球財務管理行業權威事務所和國內外高端律師事務所為代表的世界500強跨國企業等。
Q6、高考志願填報建議和高考寄語?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成長歷練,願你們以從容之姿迎接挑戰,用自信書寫青春答卷。上海外國語大學始終與每一位追夢者同行,這裡不僅是語言學習的殿堂,更是培養全球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沃土。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選擇上外!我們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多元的學科專業交融,以及連接世界的學術資源。
【詮釋世界,成就未來】選擇上外!上外願為你們搭建廣闊的成長平臺,助你們在時代浪潮中錨定方向,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人才!(圖/文 焦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