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文學課堂 師生共成長
2025-07-07 14:24:04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如何巧用AI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哪些教學環節可以交給AI,哪些必須親力親為?面對00後的學習習慣,教師如何跟上變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領域,大學文學課堂正迎來新一輪變革。AI不僅重塑了教學形態,更在學科知識傳授、思辨能力培養、跨學科融合等方面開闢了新路徑,為文學教育注入新活力。

  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師生對話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舉辦,4位分別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創意寫作和論文寫作的老師,與他們的學生展開了一場對話。大家圍繞“AI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課堂”這一話題,充分討論文學教育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和困境。筆者認真聆聽了這場對話,有如下幾個突出感受。

  AI融入青年一代的學習、科研與生活,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係。不論是年齡稍長的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季劍青,還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90後講師劉欣玥都認為,AI在某種程度上把師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線,給師生提供了共同學習的契機。在利用AI檢索信息、整理材料、激發靈感等方面,傳統文科教育背景出身的老師並不比00後學生掌握得更多。季劍青回憶自己多年前讀大學時的情形,“那時候的中文系課堂是‘古典’的,老師從頭講到尾,還要配合板書,我們學生會比較,哪位老師的板書好看。”如今的文學課堂不僅多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也有了更多的課堂討論環節,學生幾乎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如何適應時代變化,在中文專業教學與學習中巧用AI,成為師生合作、教學相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融入AI,可以激活學生的自主探索熱情。劉欣玥在自己今年的當代文學史課上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選一個你喜歡的表情包,然後模倣“第三代詩歌”的風格創作一首詩,再針對這首詩寫一篇評論。不論是寫詩,還是寫評論,都可以借助AI,但要註明AI的參與度,並説出AI參與的體驗如何。比起常規的論文,這份“文學史+創作+評論+AI”的“套盒式”作業很受學生歡迎。大家不僅要學習文學史,搞清楚“第三代詩歌”是怎麼回事,還可以從自己的情緒體驗出發,用AI輔助寫出一首詩,並練習評論寫作。教授創意寫作的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講師樊迎春,也不回避AI的出現對寫作的影響。在她看來,學生可以通過與AI對話,獲得點子或靈感,但最後完成一篇完整小説的創作過程是AI替代不了的,因為寫作處理的是人與自我的關係。某種程度上,使用AI實際上是一種“對話”,它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朋友,回應著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種對話和交互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激發,也更能看穿AI的長處和短板。

  在AI面前,教師的作用和獨特性更加凸顯,學會合理利用教師和AI兩種學習資源,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靜在教授論文寫作時覺得最困難的是如何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論題,她將其稱之為“研究者的核心能力”。在她看來,發現問題是“從0走到1”的過程,學生需要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找到的“真問題”去驅動論文寫作,而這是很難借助AI完成的。一些參與討論的00後學生也表示,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教授方法,從師長們的身上看到的治學之路往往深具啟發性。李靜的學生楊佳琦提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學術精神,對個體生命的深度觀照,對文化存續的深層守護,是教師帶給學生的最大財富。”與此同時,和服從性強、善於討好用戶的AI相比,老師的中肯意見和批評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當然,AI的長處也顯而易見,它具有高超的學術資源調度能力,可以全天候為學生服務,學生與AI交流起來也更加無拘無束,尤其是對內斂和社恐的學生而言。

  總體而言,聽了這場近5個小時的討論,大家對AI融入文學教學的態度是積極和包容的。在人文學科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當下,我們看到的是人文精神的傳承與高新科技的應用並行不悖,雙向奔赴。(張鵬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