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浪潮席捲,教育的邊界正被不斷拓寬。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下一代,成為無數家庭關注的焦點。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教育會客廳》名校訪談節目系列報道,將走進各類國際化學校,對話學校負責人,探尋國際化教育的核心與溫度,為家長提供與學校溝通的平臺。
近日,北京愛迪學校國際中學部副校長馬立娟做客名校來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教育擇校諮詢會現場訪談間。
北京愛迪學校國際中學部副校長馬立娟
請您就學校目前的課程設置、師資情況、配套設施等方面,為大家簡要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馬立娟:愛迪學校在北京擁有26年曆史,目前課程體系幾乎涵蓋市面上主流國際課程,包括澳洲WACE課程、廣為人知的A-Level和AP課程,還為藝術生專門開設英國BTEC課程,以及近年來頗受關注的香港DSE課程。此外,學校自主研發了與國際大學對接的國際預科課程,課程體系十分完善。
近幾年,學校開設了普高課程。師資方面,我校80%以上的教師擁有研究生學歷,且均持有中外雙教師資格證書。師生比為1:4,這一比例頗為合理。不過,這並非愛迪最大的優勢。我們有一套對教師極為嚴格的選拔和培養標準——愛迪擁有全亞洲最大的劍橋職教師職業發展中心,所有教師在通過基本招聘流程後,都要接受校內培訓,這是培養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的開端。這些培訓不僅局限于傳統培訓課程,學校還有專門團隊負責教師聽課反饋,並根據教師特點提供個性化發展建議,這與我們培養學生的理念一脈相承。
從硬體設施來看,愛迪擁有花園式校園,運動場地達7萬平方米,提供28項體育項目供學生自由選擇。藝術方面也是愛迪的特色,學校設有科技中心。我舉幾個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在硬體方面的配置:許多國際課程學生都會參加模擬聯合國比賽,愛迪設有專門的模聯教室,校內外比賽均可在此進行;學校還擁有校內高爾夫球場,對學生而言這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少學生從這裡走向世界高爾夫比賽舞臺;音樂方面,愛迪的愛樂劇場配備專業級錄音設備,與專業歌手錄音設備相當。網球場、游泳池等設施也是我們的標配。
擇校季來臨,每個學生的需求各不相同。針對不同學術水準的學生,學校如何提供分層教學或個性化教學計劃?
馬立娟:愛迪學校很少僅以學術維度劃分學生,而是秉持每個學生均為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即便學生學術水準突出,學校亦會進行全面考量,而非僅聚焦于其學術表現。若聚焦學術領域,學校會為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學生的核心學習時間集中于課堂45分鐘內,因此每位教師每堂課均需開展分層教學與個性化指導。
課堂之外,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我校設有牛劍營、火箭班等特色項目,助力其衝擊世界頂尖名校,並提供頂尖競賽指導、科研項目指導及專利申請指導等支持。對於普通學生,得益於1:4的優越師生比,我們亦能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課後輔導。公眾或許認為普通學生與競賽無緣,但在愛迪,教師們始終致力於最大限度激發每位學生的潛能、助力其實現自我價值。因此,不僅是普通學生,甚至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也能在此找到擅長領域並綻放光彩。
以近期案例為例,有位學生斬獲了美國ACSL國際計算機競賽全國個人高分獎及團隊金獎。該競賽在參賽學生中知名度頗高,而這位學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牛娃”——其中考成績並不突出,青春期時親子關係緊張,還存在遊戲問題。初次面試時,他始終以頭髮遮面,這讓我意識到他存在一定的信心缺失。然而,在愛迪的教育環境中,當學生面臨學習挑戰時,我們並非僅聚焦于學習層面解決問題,而是構建了全方位的支持系統。該生進入國際預科課程後,選擇了從未接觸過的計算機專業,僅用半年多時間便獲得了這一高級別競賽獎項。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前幾屆學生中,僅有兩位牛津學子曾達到過同等層級的獎項水準。這充分説明,當學生處於適宜的成長環境中,得到專業師資與方法的有力支持,其潛能便能被充分挖掘,實現質的飛躍。在愛迪,外界眼中的“教育奇跡”並不罕見,而我們只是始終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
中考過後,許多考生面臨擇校問題。您有哪些建議能幫助考生少走彎路,同時也為今年中考的擇校家庭送上祝福?
馬立娟:當前,許多家長在方向選擇上或會權衡普高與國際課程路徑。這一決策需綜合考量多重因素,涵蓋家庭經濟條件、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等,難以在短時間內基於學生個體情況詳盡説明。因此,我誠摯建議有擇校需求的家庭,家長可攜學生一同前往學校,與教師團隊展開面對面溝通——不僅需與顧問老師交流,更應與任課教師、學業規劃教師深入探討,結合學生個體特質選擇適宜路徑。最後,衷心祝願所有中考學子能考取理想成績,因中考成績即將公佈,亦盼每位學子都能擇得一所與自身高度契合的高中。(圖/文 焦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