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瓊海市“2025年就業‘職’通車暨瓊海+瓊中勞務品牌協作專場招聘會”舉行。46家企業攜846個就業崗位集體亮相,為應屆畢業生和求職市民提供了豐富選擇,吸引了眾多求職者諮詢應聘。圖為求職者在招聘現場諮詢應聘。蒙鐘德 攝(人民視覺)
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聚焦穩崗擴崗推出系列增量政策舉措,拓展吸納就業崗位空間,優化人崗匹配對接服務,強化困難群體就業幫扶,著力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
拓展就業空間
不久前的畢業季,廣西醫科大學操場上,一場就業雙選會引人關注:前來招聘的既有廣西本地企業,也有區外龍頭企業;除醫藥類崗位,雙選會還設置人工智能類專區、教育類專區等滿足學生多樣化就業需求。
“這場雙選會規模大、崗位多,能和用人單位當面溝通,對我們的就業很有幫助。”來到招聘會現場的學生黃晨曦説。
這是教育系統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生動縮影。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鍵是拓渠道、挖崗位。為此,有關部門和各高校在拓寬就業渠道方面持續發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以來,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部門推出系列促就業政策,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穩崗擴崗,首次將一次性擴崗補助對象範圍由企業擴大到社會組織,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各項舉措落到實處——6月以來,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衝刺階段,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力擴崗,先後舉辦多場“百縣對百校促就業行動”校企供需對接會和人才招聘會。
例如,6月10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首場校企供需對接會,匯集了長三角地區百強縣優質企業18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7000余個。
提升就業能力
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説,幫助其優化知識與技能結構,精準匹配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可以很好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為此,面向新興産業急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各地各校分別建設了2600余個“微專業”和1100余門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幫助學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在離校前迅速提升就業能力。
各地也注重結合自身特點,幫助更多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
山西啟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提升工程,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提升工程列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實事;吉林組織69名人社部門幹部掛鉤聯繫省內69所高校,開展就業政策宣傳、協助就業指導、促進校企精準對接;福建強化部門協同,通過常態化對接聯絡、定期研究會商、組織進校招聘、提供政策支持等,加力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
一系列務實舉措,有效助力畢業生順利就業、更好擇業。
強化服務接續
目前正處高校畢業生集中離校期,進一步做好離校未就業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至關重要。
近期,教育部指導各地教育部門與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做好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確保有求職意願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及時享受公共就業服務,通過參與職業能力培訓、就業見習等儘早落實去向。農業農村部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幫助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就業。
針對困難群體畢業生,有關部門也指導各地各高校為他們提供有溫度、有針對性的幫扶服務。
例如,教育部會同共青團中央實施困難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組織高校團幹部與幫扶對象“一對一”結對。此外,教育部在財政部支持下指導地方實施“宏志助航計劃”,針對2025屆畢業生舉辦“宏志助航”專場招聘活動1124場,提供崗位110余萬個。
據悉,教育部將依託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持續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其中,2025年科研助理崗位供需對接活動暨直播帶崗活動線上招聘專區將持續至8月底。(記者 王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