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全國各省本科批次錄取結果已經陸續開放查詢。高考志願填報,一向被視為人生重大決策之一。越來越多人正關注AI在高考志願填報領域的發展與影響。
AI顧問個性化服務考生
在手機應用平臺搜索“志願”“高考”等關鍵詞,相關APP多達數十款。繼今年5月QQ瀏覽器推出高考Agent(智慧體)“AI高考通”、百度AI志願助手接入多個大模型後,6月12日,阿裡巴巴旗下的夸克推出首個高考志願大模型和志願報告Agent。
“高考成績588分,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畢業後想留在一線城市。”天津市歷史組考生趙夢,查詢到成績後,在夸克AI高考通提問框內敲下這樣一行文字。
面對這樣個性化、開放式的複雜提問,AI高考通首先自動識別關鍵信息,精細化拆解用戶需求,隨後經過信息查詢和演算法分析,從專業選擇、擇校策略、城市與院校權衡、志願填報技巧4個維度提供了針對性建議。
趙夢説,AI志願報告區分出了衝擊類、穩妥類和保底類志願的梯度,並重點推薦教育類、法學類、管理類等專業,讓她感覺“瞬間在一團亂麻中找到了頭緒”。
在湖南省永順縣第一中學,一名考生家長道出了鄉村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面臨信息獲取不足、缺乏個性化輔導、無力承擔高昂的諮詢費用等困境,顯示出欠發達地區對獲取優質高考服務信息的迫切需求。
為此,今年6月,夸克聯合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發起第四季“暖芒計劃”高考公益活動,先後走進湖南、貴州、海南等縣城中學,由資深專業人士為更多偏遠地區考生和家長提供免費的志願填報指導,以及AI工具教程——清華大學瀋陽教授團隊以夸克高考志願大模型為例編寫的《2025高考志願填報工具使用指南》。
“考生的每一次搜索都是一次真實的人生抉擇,做好高考志願大模型的這份責任很重。”夸克高考産品經理郟海峰説,7年前,夸克切入高考志願填報,目的是降低考生和家長報志願的門檻,解決真實問題,創造新的體驗。
截至目前,夸克高考産品已累計服務用戶超1.6億人次,其中超過50%的考生和家長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數據+算力,科技廣普及
要想讓每一次AI志願推薦更加可靠,讓每一份報告更加準確,必須把模型背後的數據庫和演算法技術打磨紮實,同時擴大算力投入。
不同於常見通用大模型大多依賴網絡文章或歷史數據,夸克高考志願大模型搭載了一套數據龐大、實時更新且結構嚴謹的高考知識庫。該知識庫不僅收錄了全國2900多所高校、近1600個本科專業的分數線和教學信息,還實時更新各省高考政策及權威解讀,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和産業趨勢規劃等內容。通過 OCR(光學字符識別)信息提取、多源數據交叉比對、人工抽檢等多重機制,該知識庫從源頭確保了高考志願大模型的權威性與可驗證性。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AI志願填報工具又是如何完成思考與決策的呢?
百度較早涉足高考信息服務,發佈了“報考查詢功能”,並每年圍繞高考考生需求進行功能升級。如今,其涵蓋高考熱搜趨勢和榜單數據,支持調用文心一言、通義千問、Deepseek等多個大模型。
夸克高考志願大模型以通義千問為技術底座,基於上百名高考志願規劃師提供的數萬條推理數據進行訓練。模型産出的志願方案再由專家多維評估,逐項打分形成反饋閉環。
夸克演算法負責人蔣冠軍説,為確保産品能夠滿足海量用戶的生成需求,夸克今年將算力投入擴大了100倍,並繼續堅持免費提供服務。
“閉眼抄AI答案”可行嗎?
除了企業針對高考志願填報推出的小程式、軟體或內嵌模組,市面上現有的AI輔助填報志願工具還有另外兩類。一類是DeepSeek、豆包等國産人工智能免費開放平臺,另一類則是官方推出的AI輔助系統,如教育部今年推出的“智慧小招”AI助手等。此外,今年全國已有31個省份開通了省級志願填報參考系統,考生可通過教育部“陽光志願”主平臺一鍵直達。
豐富多樣的AI志願填報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差,能夠拓展考生和家長收集院校專業信息等渠道。那麼作為用戶,“閉眼抄答案”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有網友提到:“AI預估的錄取位次不準確”“去年AI給我推薦的保底志願滑檔了”“我心儀的高校今年縮招,這個信息AI沒有收錄進去,看來還是信息滯後”……
專家表示,AI的可靠性依賴於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完整性,在這方面,官方輔助系統更具優勢。同時,應多用幾個平臺提問,相互印證。
更重要的是,AI工具提供的終究是基於數據的參考信息與策略框架,它不一定能接管關乎個體深層需求的價值判斷。正如一位自媒體博主高讚視頻所言:“AI畢竟是機器,它能分析數據,告訴你某個專業好就業、分數性價比高,但很難完全理解你內心深處對某個專業的熱愛,或者你對某個城市莫名的情愫。”
因此,考生確定院校與專業時,仍需在技術輔助與自主判斷間找到平衡。畢竟,志願填報既是對未來的規劃,更是個體基於自我認知的主動選擇。(記者 陳靜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