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 吸引力緣何日益提升
2025-08-19 10:06:36來源: 光明日報

  這個暑期,職業本科的“異軍突起”成了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

  高考錄取結果日前出爐,職業本科分數線持續攀升——比如,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在廣東省物理類投檔最高分達到了617分,超過本科控制線181分,超過特控線83分,也超過了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金華職業技術大學錄取最高分達621分,創下浙江省同類院校歷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數量較去年增長17%,550分以上錄取考生達445人。

  與此同時,職業本科院校也在密集“上新”,規模持續擴容。截至目前,我國職業本科院校已達87所,教育部今年先後批准同意設置36所職業本科學校,佔目前職業本科總數的四成多。

  “職業本科越來越被社會認可了!”湖南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唐智彬説:“不過,作為剛起步的新生事物,職業本科在發展過程中還要注意諸多問題,如招生‘冷熱不均’現象等。擴容、高分都不是最終目的,人才培養品質才是生命線。”

  職業本科的吸引力緣何日益提升?未來,又該如何守好人才培養品質關?

  學歷硬了 技能值錢了

  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亞南多年跟蹤研究我國職業本科發展進程。他告訴記者,我國職業本科發展速度喜人,目前已覆蓋28個省區市,初步形成了“東西聯動、區域協同”的發展格局。“規模擴容,必然帶來招生數量猛增,招生規模自2020年試點以來持續攀升,2024年招生近11萬人,比2023年增長約21.9%,是2020年剛開始試點時的8.5倍。在校生已超過40萬人。”

  他介紹,我國職業本科專業設置以“産業需求驅動、技術技能導向、産教深度融合”為核心特徵,形成了“國家戰略引領、區域特色鮮明、動態調整靈活”的立體化發展格局。目前,職業本科專業總數為298個,覆蓋19個專業大類。“截至2025年3月,職業本科專業布點中,電子與信息、裝備製造、財經商貿、文化藝術、土木建築這五大類佔了大頭(67.6%)。職業本科學科專業設置的原則是‘産業需要啥,專業就設啥’,緊盯高端製造、人工智能、新能源這些産業前沿,動態調整,力求跟現代産業體系高度匹配。”

  唐智彬認為,吸引力提升的根源,在於“學歷硬了”。“新《職業教育法》明確將職業教育確定為與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平起平坐’後,職業本科得以與普通本科享有同等地位。這不僅推動了相關學位認可、考研考公平等化,更奠定了社會認知的基礎。”

  西南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林克松對此表示贊同。“‘天花板’已經打破,‘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專業碩士—博士’的發展路徑基本打通,職業本科學生考研、申博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時,公務員考試、國企招聘也明確將逐步取消‘普通本科’限制。職業本科升溫,是必然趨勢。”

  “另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技能值錢了。”林克松分析,隨著産業升級,企業要的不再是普通技工,而是能解決複雜問題的複合型工程師。“職業本科培養的正是這種關鍵人才,成了支撐‘中國智造’的‘關鍵人才池’,分量自然越來越重!”

  王亞南説:“職業本科,職業在前,本科在後,學生既能練就較強的職業技能,還有本科學歷,何樂不為?‘學歷背書+技能溢價’的雙重優勢日益凸顯。”但與此同時,王亞南也注意到,部分民辦職業本科院校出現發佈多次徵集志願後依然未完成招生任務的現象,“這表明職業本科招生存在‘冷熱不均’。”王亞南通過對2024年51所職業本科院校普通高考物理類招生數據分析發現,有21所學校錄取最低分數線與該省最低投檔線差值小于20分,其中20所為民辦職業本科院校。

  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對症良藥”

  來自浙江金華的學生朱懿涵,今年高考成績600分,本可以選擇更“有名”的大學。但經過反復斟酌,他最終“情定”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他説:“學校最‘香’的,就是就業率高。我報考的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與控制技術專業,就業率高達98%!”

  朱懿涵的選擇並不新鮮,也非個例。早在去年高校招錄季,考了601分的陳雪彤就選擇進入民政職業大學殯葬專業就讀。在她看來,殯葬是最貼近民眾的工作之一,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越來越多高分考生用行動證明,職業本科正從“備選項”升級為“優選項”。

  “學生越來越青睞職業本科,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就業率高。人才培養品質好不好,就業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標。”王亞南介紹,《中國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顯示,首批職業本科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達87.07%,高出全國本科學校平均水準4.5個百分點,畢業生90%以上服務於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部分院校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本科生畢業落實率超96%;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多在頭部企業就業,或去往央企、國企工作,其畢業落實率達到92%左右;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服務於“一老一小”,畢業落實率也達到90%以上。

  王亞南認為,職業本科擴容不僅是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對症良藥”,更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引擎”。“職業本科教育因其直接面向職業崗位開展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具有相較于其他教育類型的先天就業優勢。同時,職業本科以‘專業跟著産業走’為核心邏輯,能夠有效填補製造業高端化、數字經濟崛起帶來的人才缺口。”

  “填補空白”,是專家多次提及的關鍵詞。唐智彬表示:“職教本科擴容能夠進一步擴大人才供給規模,加速彌合高技能人才斷層。職業本科培養的是兼具理論素養與精湛技藝的現場工程師,既會‘擰螺絲’,也會‘調機器’,更懂理論運用,有效彌補了普通工人在技術深度與理論高度上的能力空缺。”

  “更重要的是,職教本科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專業設置緊貼産業需求,課程緊貼實際崗位需求,通過實施訂單培養、入學即入職等措施形成較強的産業適配力,能真正培養出‘上手即能用’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填補普通本科偏理論、專科高職偏操作之間的能力鴻溝。”林克松説。

  注重“産業基因” 實現“雙向賦能”

  相比其他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提高尤為不易。那麼,在擴容之下,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品質又該如何保障?

  林克鬆開出“産業基因”的藥方:“推行標準共定,以産業需求為方向,及時調整更新專業體系,將企業真實項目融入課程,錨定人才培養方向。實施師資共建,即企業導師負責教授新技術、新工藝,學校導師負責提煉方法論、培養遷移能力,通過‘校中廠、廠中校’模式提高教育教學品質。”

  “同時,做好資源互通,學校與企業硬體資源共享,如生産線、場地、實訓設備;智力資源對流,學校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和技術革新,企業工程師到學校兼職任教,實現院校和企業雙向賦能。開展評價互認,人才評價以産業要求為標準,如以技能證書代替分數評定、以産線工藝技術問題為畢業設計方向,將院校人才培養置於産業尺規之下。”林克松説。

  “要進一步深化産教融合,強化企業參與培養全過程,確保本科階段實踐教學佔比超50%,通過校企共建産業學院,將真實生産項目轉化為教學內容。”王亞南補充道。

  唐智彬則建議,學校應樹立“經營”思維,緊扣産業建設高需求專業群,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人才培養的“獨屬性”。“力求讓大家一提到某專業,就會想到這所職業本科院校。”

  “專業群建好了,就要延伸打造有吸引力的特色化課程,強化學生和企業的‘用戶黏性’。當然,也不能只在傳統課堂上打轉轉,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虛擬倣真實訓等新技術,營造貼近真實職業場景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唐智彬説。

  王亞南還格外強調精準定位與過程監控的重要性。他建議,職業本科應注重專業層次銜接,明確專科與本科差異化定位——專科側重特定職業領域的技術熟練應用,本科聚焦複雜系統集成與技術改進,如智慧製造領域,專科培養設備運維員,本科培養生産線優化工程師,避免同質化。同時,構建品質監測體系,運用大數據跟蹤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重點監測畢業生技術攻關能力與崗位適配率。

  “職業本科院校申請專業碩士學位點時,必須將職業性要求作為核心準入標準,通過系統化設計,確保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結構、實踐條件與産業需求深度耦合。”(記者 晉浩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