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7日,第三屆全球心理健康學術會議在上海立達學院舉行。作為全球主會場的重要延續,中國分會場以“融匯東西 貫通心域”為精神主線,大會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的頂尖專家學者,韓國首爾、英國倫敦、美國加州分會場也同樣聚焦全球心理學界的目光。會上,聯合國攜手學界發佈了全球首個青年心理健康支持計劃,構建全球青年心理健康生態體系。
恰逢美國索菲亞大學建校50週年,本次會議匯聚了全球頂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心理健康領域的前沿問題,推動心理學的融合創新與實證實踐。此次會議呼應首屆“感悟心之信仰,點亮智慧人生”的初心召喚,承接第二屆“心本浩然:心理學的全觀視野與整合實踐”的宏大追求,致力於搭建一個真正國際化、高端化的對話平臺,回應全球心理學 “文化多元”轉型的迫切需求,共同探索21世紀培養促進心理健康、推動社會福祉的創新方法,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鏈條貫通。
會議現場
全球專家聚滬開啟跨文化心域對話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姜海山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心理健康是人類共同福祉,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上海作為本次會議主要舉辦地,是中外專家交流核心樞紐。本次會議的舉辦是深化合作的實踐,更是學術層面凝聚全球智慧的舉措,需跨學科、跨文化交融。協會將發揮橋梁作用,促進中外深度融合,期待注入更多溫暖的力量,為“健康中國”及全球健康治理貢獻力量。
姜海山致辭
“從最初的中美學者小聚,到國內專家的匯聚發力,再到現在有全球青年心理支持網絡的專業力量加入,咱們的大會就像長出了新的翅膀,既有紮根中美學術土壤的紮實根基,又有了飛向全球的廣闊視野。”全球心理健康學術會議組委會秘書長劉地文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對於推動全球心理健康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感謝每一位為這份事業添磚加瓦的同仁,期待與大家一起攜手,奔赴“心”領域的星辰大海。
劉地文致辭
美國索菲亞大學校長Carol Humphreys博士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心理健康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唯有連接起全球心理健康社區,才能凝聚更強大的力量。跨文化交流是破解心理健康難題的關鍵,不同文化的智慧碰撞能帶來新啟示,讓我們攜手跨越地域與文化界限,共享經驗、共尋方案,共同應對全球心理健康挑戰,為構建更健康的世界而努力。
Carol Humphreys致辭
上海立達學院副董事長、常務副校長蔡中奇表示,能夠承辦如此高規格、高水準的國際學術盛會,深感榮幸與自豪。上海立達學院校名蘊含“立己達人”的中華傳統智慧,讓學校與美國索菲亞大學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思想握手,這是東方智慧與西方學術的一次深度對話與融合。今後學校將深化國際合作,將前沿成果融入教學,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為守護青年心理健康貢獻力量。
蔡中奇致辭
本屆全球心理健康學術會議中方學術主席孫時進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心理健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既有傳統問題的延續,也有新興因素的衝擊。學術研究作為推動心理健康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需要突破學科壁壘,實現跨領域融合。他期望,通過深入探討“構建融貫身心、尊重多元文化背景的心理健康新範式”真正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孫時進致辭
聯合國助力大會發佈全球青年心理健康支持計劃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副代表Ira Ovesen、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辦公室主任Adnan Sarwat深度參與會議核心環節,倡議全球支持體系需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建立標準化與本土化相容的協作機制,讓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實現跨國流動。
作為第三屆全球心理健康學術會議的核心亮點,多位聯合國高級官員與全球頂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共同助力大會發佈全球首個“心靈綠洲——全球青年心理健康生態系統支持計劃”。該計劃以跨領域協作與全球化視野為核心,致力於搭建覆蓋全球的青年心理健康支持網絡,標誌著全球青年心理健康治理邁入系統性、協同化新階段。
全球首個“心靈綠洲——全球青年心理健康生態系統支持計劃”發佈
聯合國總部青年辦公室青年心理健康與福祉旗艦項目負責人Maria Martha Barrenech在大會上發表演講,以“構建青年心理健康與福祉的生態系統”為主題,系統闡釋了聯合國在青年心理健康領域的戰略框架與實踐路徑,表達了如何通過政策引導、資源連結、能力建設等方式,讓心理健康服務更精準地觸達青年群體。
此次“心靈綠洲——全球青年心理健康生態系統支持計劃”的發佈,不僅是聯合國與全球學界、業界深度協作的里程碑,更將全球青年心理健康議題推向國際治理的前沿舞臺。通過整合聯合國的全球網絡資源、索菲亞大學等機構的學術研究優勢,以及各國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實踐經驗,將為全球青年心理健康事業提供從理論框架到落地路徑的全方位支持,助力構建更具包容性、協同性的全球心理健康治理新格局。
多維議題碰撞心理健康前沿智慧
會議期間,主旨演講、圓桌論壇、並行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同步開展,聚焦APA《2025十大心理學趨勢》,圍繞“意識整合”“干預系統優化”“教育革新”等核心議題,展開高水準學術研討與實踐交流。
兩場核心圓桌論壇聚焦關鍵議題,推動多元觀點碰撞。以“更整合的發展,更整合的方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中,由本屆大會學術主席孫時進教授、美國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博士中方項目主席朱彩方教授、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核心教授Harris Friedman、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韓布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的許燕教授,以及聯合國青年辦公室Adnan Sarwat、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副代表Ira Ovesen等8位專家、教授參與深度探討,圍繞跨學科整合、跨文化協作等話題展開討論,明確心理健康服務從單一干預向系統生態轉型的核心方向。
圓桌論壇現場
“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福祉的代際協同方案”圓桌會由Ellen Touchstone主持,Maria Martha Barreneche等聯合國官員與Carol Humphreys、陳虹、賴念華、石思宇、Wendy Wang等專家學者齊聚,結合全球實踐與中國經驗,探討如何通過代際協同的方式,將傳統智慧與現代心理學方法有機結合,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更為多元和深層次的支持,提出跨代際協同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體策略,為後續方案落地提供重要參考。此外,孫時進、鄭日昌、楊鳳池及索菲亞大學教授團隊、學生代表還通過閉門圓桌會,深入探討心理健康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多項內部共識。
圓桌論壇現場
跨時空對話引發超個人心理學領域共鳴
本次大會特別策劃的“對話肯・威爾伯”環節。作為超個人心理學先驅、享譽全球的心理學家與哲學家,肯・威爾伯此前少有參與過此類跨時空對話活動,他在視頻中分享的關於超個人心理學的獨到觀點,在與會人員心中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與思考。孫時進教授與Dorote Lucci主席根據對話內容圍繞超個人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展開深度探討,為與會者帶來前沿思想碰撞,進一步明晰跨文化心理健康研究的核心方向。
大會特別策劃——“對話肯・威爾伯”
凝聚共識開啟全球心理健康新征程
9月7日下午,第三屆全球心理健康學術會議中國分會場閉幕式舉行。多項重要成果發佈,為全球心理健康領域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本次會議畫上圓滿句號。
校園特色打卡佈置
為豐富參會體驗,本次會議在上海立達學院校園內設置多個特色打卡地,“向自己的內心告白”“在白鷺湖邊邂逅心理學家”“心田墨語彩繪”“原生藝術與超個人心理學” 等站點,將超個人心理學元素與校園景觀結合,讓參會者在學術交流之餘,沉浸式感受心理健康的多元魅力。同期開放的超個人心理學産學研市集,匯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空悠悠書局、心理經緯度、蒲公英等單位,展示心理健康領域的産學研成果,推動學術與産業深度融合。(圖/文 張娜)
參會專家、教授合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