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與行業協會、世界500強企業等共建産教融合聯合體,打造16個特色産業學院。圖為比亞迪應用技術學院教師張亞琛(左一)指導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魅影方程式賽車隊改進方程式賽車,該車隊已連續多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獎項。
張 雷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今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本科物理、歷史錄取考生100%超特控線,其中物理類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達10人。
産教融合,將專業課程建在産業鏈、教學課堂拓至産業園、人才培養融進生産線;緊扣需求,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攻關,讓科研成果服務産業一線……不斷完善教育培養模式,這所大學見證著職業本科教育吸引力和認可度的不斷提高。
“高考617分,選擇職業院校值不值?”9月12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林港洺作為新生代表發言:“有人覺得不值,是因為他們對‘職業’二字有偏見。”這個高考成績超出廣東省特控線83分的年輕人,用第一志願的堅定選擇,打破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林港洺的選擇並非個例。
今年,深職大本科物理、歷史錄取考生100%超特控線,其中物理類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達10人。
作為教育部印發實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以來第一所以優質“雙高”學校為基礎設置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深職大喜人的招生形勢,反映出職業本科教育吸引力和認可度的不斷提升。
産教融合,為産業輸送更多適配人才
畢業僅3年,申請專利14項,其中8項已授權投入使用……深職大汽車與交通學院2022屆畢業生譚天雨,用自身經歷詮釋了“技能改變人生”。
2019年,來自雲南農村的譚天雨考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更名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雖然是職業學校,班裏的學習氛圍卻很濃厚,大多數同學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譚天雨回憶。在校期間,譚天雨掌握了機械設計、結構分析和汽車構造等專業知識和技能。
2021年,依託學校與比亞迪共建的特色産業學院,譚天雨得以進入“比亞迪定向班”,到比亞迪公司跟崗學習。企業老師會根據實習崗位需求給學生上專業課。學校老師也會跟進實習進度,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2022年,譚天雨順利入職比亞迪公司,實現了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身份轉變。“學校打造的産教融合模式、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讓我在求職中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譚天雨感慨。
譚天雨的成長得益於學校産教融合的辦學模式。“為打通教育鏈與産業鏈的關鍵節點,深職大堅持將專業課程建在産業鏈、教學課堂拓至産業園、人才培養融進生産線。”深職大黨委副書記、校長許建領介紹,學校創新構建“九個共同”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包括共同開發新課程新標準、共建“工匠之師”、共同解決關鍵技術與工藝、共同開發行業標準等。
産教融合的深度,決定了支撐産業發展的力度。
2014年,學校與華為共建全國首個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在此基礎上,2023年合作共建華為ICT學院支持中心;今年又共建人工智能根技術産業學院,産教融合不斷深入。
今年8月,深職大與大疆公司聯合宣佈,將通過共同舉辦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會議等活動,翻開校企協同育人新篇章。
深職大已牽頭建設1個市域産教融合共同體和8個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與比亞迪、大疆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建16所特色産業學院,通過全方位、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搭建起直通産業一線的“職業賦能平臺”。
9月12日的開學典禮上,譚天雨作為校友代表發言。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他寄語學弟學妹們:“既要低頭鑽研技術細節,也要抬頭緊盯行業前沿,在實幹中綻放青春光芒。”
立地頂天,增強技術創新服務能力
“在實驗操作中,即使是細微的差異,也會導致數據出現顯著偏差。”在深職大特聘教授滕超指導下,積體電路關鍵材料研究院實習生劉何星正專注地開展光刻膠性能驗證工作。
10多年前,從南京大學畢業後,滕超決定到離産業最近的深圳去從事應用技術研究。如今,以滕超研發團隊為創新核心,深職大整合高校與企業優勢資源,針對一些關鍵技術開展系統攻關。目前,團隊已形成國産化的PSPI(光敏性聚酰亞胺)應用標準及配套工藝方案。
為解決中航工業集團昌飛公司的航空件自動化逆向檢測技術問題,機電工程學院教授程律莎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全力攻關,最終突破了結構件高精度自動化測量、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等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産權的數字化測量系統。
該項目獲中航工業集團昌飛公司高度認可,並被作為標杆項目進行推廣。經過教學轉化後的項目成果,又變成課堂上生動的案例,幫助學生們沉浸式理解真實工業問題的解決邏輯。
作為職業本科院校代表,深職大緊扣行業企業技術需求,積極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努力用科研成果服務産業一線。
最新數據顯示,近3年,學校面向企業開展技術開發、服務和諮詢項目1400余項;先後建成6個院士工作聯合實驗室,與大疆等龍頭企業共建43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建設11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2500家,為區域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學校匯聚近1000名博士,這批高精尖人才專注于應用技術研究,深度參與企業具體項目。”許建領介紹,學校堅持“立地頂天”,確立了“應用技術研發為主”的科研導向,力求科技創新“上層次”、科研成果“接地氣”、服務社會“上得去”。
與此同時,深職大積極構建科研成果反哺教學的閉環——企業提需求、科研解難題、成果進課堂,推動應用技術研究院與二級學院在師資、場地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實現科研平臺與教學單位一體化規劃建設、融合發展,應用研發與人才培養互相促進。
教隨産出,在世界職教舞臺響亮發聲
“這是最新的刀片電池,遇到問題要這樣處理……”在阿聯酋迪拜的一間公司裏,深職大2024屆畢業生廖毓原説著熟練的英語,手把手指導阿聯酋汽車技術人員進行新能源汽車維修與保養。
為適應比亞迪等企業海外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深職大與行業企業合作推出“全球勝任力賦能訓練營”“新能源汽車海外訓練營”,通過校企聯合方式,對學員進行系統輪訓。
這些獨具特色的國際化項目為深職大學子搭建起走向世界的橋梁。廖毓原正是從訓練營“出海”的學生代表之一,如今他已成為比亞迪中東非洲汽車售後技術服務工程師。
“從海外調研的情況看,東南亞、南美等地區對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但很多國家的職業院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大多以傳統燃油車為授課內容,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訓條件還是一片空白。因此,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海外拓展迫切需要最新的教學裝備、資源、方法。”深職大汽車與交通學院副院長崔宏巍説。
在此背景下,2022年,學校組建了包含裝備研製、資源開發、技術轉化等要素的“教隨産出”團隊,由崔宏巍擔任隊長,8名專業骨幹教師作為核心成員,依據學校産教融合“九個共同”中的“共同走出去”指導意見,聯合頭部企業啟動海外人才供應鏈的建設工作。
除了學生,深職大“出海”的還有老師。
在泰國東方技術學院,來自深職大汽車與交通學院的教師馬德糧、何軍,正為當地教師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師資培訓。
“看到當地教師用我們開發的課程去解決教學難題,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馬德糧介紹,近年來,深職大持續加強國際合作,多次面向海外院校開展師資培訓,並獲當地相關部門致函感謝。
“出海”人才,更“出海”標準。
與45個國家和地區的205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攜手華為在東盟國家共建職教數字化能力中心,在德國、保加利亞、澳大利亞等國家設立14個“深圳數字工坊”(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深職大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探索從未止步。
許建領表示,學校將通過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搭建國際合作平臺、開展理論研究、引領標準體系構建等舉措,持續擴大中國職業教育影響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