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多地推進中小學秋假試點——如何過好新“上線”的假期
“秋假來啦!”伴隨著金黃的銀杏、斑斕的色彩,全國不少地區的中小學生迎來了第一個秋假。近期,中小學秋假試點在全國多地推進,浙江實現全省覆蓋,湖北、廣東、四川等省份紛紛落地具體方案。
四川省綿竹市天河小學六年級學生楊虂晨剛剛結束了她的第一個秋假。“很開心!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3天的假期連上週末被她安排得滿滿噹噹,“我和好朋友拿著學校的《秋假趣味指引》去年畫村‘尋寶’,爸爸媽媽還帶我去了九龍山徒步。”
“春秋假”一度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話題。秋假處於學期中段,怎樣更好地度過?家長無法照看孩子怎麼辦?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為何要放假
閒暇出智慧 活動促成長
秋高氣爽,正是開展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的好時節。
“我們的秋假在9月底,和國慶假期相連,剛好能錯峰出遊。在秋假前半段,我們一家去了四川,參觀三星堆博物館、都江堰,還領略了九寨溝的美景。假期後半段,我們就在家休整,適當安排體育鍛鍊。”杭州某四年級學生的家長袁林利説。
杭州是國內最早探索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城市之一。杭州市學軍小學放春秋假最早可追溯到20多年前,在校長張軍林看來,春秋假制度是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中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關鍵期,適度休息有助於身心健康,也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參與社會實踐和家庭活動”。
“一開始有部分家長擔心‘放假了,學習放鬆了’,我們通過家長會等途徑不斷引導,家長逐漸意識到‘閒暇出智慧,活動促成長’,春秋假越來越受歡迎。”張軍林説。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薛二勇分析,春秋假能為學生創造轉換場景、轉移注意力的“主動休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知識發展和創新創造的角度看,它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自然和人文歷史的機會,讓課堂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驅動力。
放假幹什麼
關注孩子需求 重新定義“學習”
為了幫學生度過有意義的秋假,多地學校推出了聚焦自主實踐的趣味作業:綿竹市天河小學發佈《秋假趣味指引》,設置“完成一幅秋遊地圖”等實踐作業,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杭州市學軍小學嚴控作業量,主打實踐性、體驗性作業,鼓勵學生堅持家務勞動、體育鍛鍊和閱讀。
“對於第一個秋假,家長詢問的高頻問題集中在怎麼引導以及怕孩子虛度時光上。”綿竹市天河小學校長羅慶説,“我們建議家長利用假期增強親子對話,重新定義‘學習’,一次完整的家庭出遊規劃、一次深度的家鄉文化探訪,本身就是對自主學習能力和跨學科思維的極佳鍛鍊。”
如何更好地度過這段時光?薛二勇建議從頂層設計上強調體驗感和體悟感。學校要注重引導學生具身學習,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到知識、能力和素養在萬事萬物中的真實應用和魅力。
在袁林利看來,家長的關注重點應放在孩子需求上。“無論是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在家裏做‘小當家’,都能讓孩子有所收穫。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給予他最需要的支持。”袁林利説。
怎麼放好假
提供多元支持 不能“一放了之”
春秋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嗎?家長沒有假期怎麼辦?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在“致家長的一封信”中作出回應:春秋假利用校歷中的機動時間安排,不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如果家長在秋假期間無法照顧孩子,可以將孩子送至學校免費託管。
“部分學校在推行秋假中確實面臨著‘家長看護難’等現實問題,這本質上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如何配合的問題。”薛二勇認為,解決這一問題,要把握好靈活性、支持性原則,允許各地根據時節、自然人文、工作習慣的差異,在具體時間和引導性安排上靈活調整。由學校、社會機構提供看護支持,政府通過資助、財政資源配置給予相應支撐。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落實托底責任,不能‘一放了之’。”張軍林説,學校應儘早告知家長春秋假安排,以便家長提前謀劃。精心設計綜合實踐作業,並把家長引導到假期指導中來。考慮到部分雙職工家庭的實際困難,學校要開好假期託管班。
結合國內外有關經驗,薛二勇建議,要做好制度建設,對學校和教師形成一定的激勵;引導社會機構參與到春秋假中,開發生涯教育、地方特色課程;更好發揮博物館、科技館的作用,形成全社會合力,為孩子們營造更好的春秋假期氛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