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從《萬里歸途》看中國主題電影的新探索
2022-11-11 12:49:00來源:山西日報編輯:武若曦

  近年來,主題電影爆火成為我國電影市場令人難以小覷的突出特點。國慶檔、春節檔幾乎成了主題電影的主場,有的一上映即衝上熱搜,話題討論度居高不下,有的逆襲反轉,低調贏得觀眾口碑。不少主題電影不但公映時間從原來的半個月延長到兩三個月,有些電影票房不斷刷新電影票房史。主題電影頻頻上熱搜、連連高居票房榜、影評宣傳滿天飛,充分説明當下的主題電影已經探索出將中國文化、中華審美與中國觀眾對精神、藝術的需求相結合的路徑,不斷打造主題熱門大片,實現了自身的“破圈”。

  如果説2021年之前,主題電影在努力“破圈”,那2022年國慶檔上映的《萬里歸途》不再只是我國主題電影“破圈”之作,而是“破圈”之後對新突破的尋求,對國産主題電影類型化的進一步探索,也是塑造主題電影更加立體、完整、全面、宏大題材的細化與延伸。

  過去主題電影聚焦的題材類型,較為有限,主要是紅色題材,其中包括了戰爭題材、諜戰題材和革命題材,反映抗日戰爭的《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釵》,反映解放戰爭的《集結號》,2020年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的影片《金剛川》,2021年五一檔上映的反映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電影《長津湖》以57.75億元創國産電影票房最高紀錄,同時打破多項影史紀錄,一度點燃國人高漲的愛國熱情,隨後於2022年春節檔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票房達40.63億元,延續了《長津湖》的熱度。另有革命題材影片《懸崖之上》、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影片《1921》和《革命者》,均引發觀眾熱議。

  除紅色題材之外,主題電影一直在努力開拓新的題材類型,探索著由濃縮歷史向貼近現實前行,深入挖掘當下現實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同時折射中國社會變遷,回應時代主題,比如講述中國新時代故事的一系列主旋律影片,包括“我和我的XX”系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我和我的家鄉》;以及塑造中國群體形象的影片,包括再現中國民航英雄機組、乘客遭遇極端險情與多重考驗的《中國機長》,講述白衣天使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逆行”故事的《中國醫生》,展現中國女排拼搏不屈精神的《奪冠》,反映中國登山隊衝刺珠峰決心的《攀登者》。

  這些影片都取得了以往我們難以想像的票房成績。決定票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電影題材、主創團隊的實力、影片製作精良度、演員陣容、宣傳推廣等,對於主題電影來説,集真實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才是其最根本的魅力。主題電影的主旋律本身並不能決定觀眾的喜愛程度,當下主題電影可以做到票房居高不下,觀眾好評不斷,説明這些新時代的主題電影所傳達的主流價值觀已經實現了與中國觀眾的同頻共振。國産主題電影“破圈”之前,國人把票房大多貢獻給《阿凡達》《復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這些國外大片,而當下觀眾給了主題電影創作團隊希望與信心,也是給新時代的回饋,給祖國大地上生動鮮活的民族故事以更加蓬勃的活力。

  2022年國慶檔上映的《萬里歸途》,是一部涉外題材的電影,首次聚焦中國外交官撤僑背後的故事。涉外題材是紅色題材、新時代故事題材和群體形象題材之外的又一主題類型。《萬里歸途》並非首部涉外撤僑救援題材的影片,所以它不是題材首創,而是對這一題材的細枝性延伸。

  在此之前,涉外題材的影片幾乎部部爆火,曾一次次點燃中國觀眾心中的愛國激情。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改編的電影《湄公河行動》,講述了一支行動小組為揭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揪出運毒案件幕後黑手的故事。《戰狼Ⅱ》2017年上映、2020年重映,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在《長津湖》上映之前,該片以56.8億元雄踞國産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 ,並創內地累計觀影人次1.4億的成績,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2018年上映的《紅海行動》,根據2015年3月29日發生的“也門撤僑”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執行撤僑任務,中途遭到伏擊人員傷亡慘重,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總票房36.51億元。

  涉外題材影片通常反映的主題是,我國國力強大後,海外僑胞在祖國的庇護下,不受屈辱,在中國政府派出的專業隊伍的保護下,能夠安全回國,體現“一個中國人都不許傷害”“一個中國僑民都不能少”的大國尊嚴、大國責任和大國氣魄。比起傳統的紅色主題電影,涉外題材的影片將觀眾愛國的情感出發點放在國際視角中,在不同國家地域發展狀況、群眾生存狀態、政府工作效率以及人道人文關懷的對比之下,更能體現中國特色,使觀眾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偉大祖國懷抱對於普通人的意義。

  《湄公河行動》《戰狼Ⅱ》《紅海行動》電影的主角分別是中國警察與軍人,他們是威嚴與力量的代表,而影片《萬里歸途》的主角卻是幾個沒有經過軍事訓練、沒有武器裝備的駐外使館工作人員,他們是文職人員,但他們要代表國家去解救被困在他國戰亂中的中國公民。

  宗大偉本來要提前回國,陪臨産的老婆生孩子,大使館決定派章寧和程朗留下解救被困僑胞,即將分別,晚飯後3個人在街角閒聊,當地叛軍與政府軍突然出現並交戰,他們來不及躲避就地藏起來,等交戰結束,卻發現章寧頸部中彈。章寧的死讓宗大偉回不成家,成了代替章寧執行解救任務的人。宗大偉老婆在電話裏,問他想好了沒,本是問想好孩子的名字了沒,宗大偉卻理解成老婆再次追問,他是否想好辭職。

  在大眾的印象中,外交官的工作就是大型國際會議、隆重的外交場合、閃亮的鎂光燈還有鮮花、美酒、紅地毯,外交人員都是西裝革履、神采飛揚、風光無限。而在影片《萬里歸途》中,外交官卻是他們無數次想要辭掉的工作。宗大偉所在的大使館受到叛軍和當地政府的侵擾和攻擊,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被迫撤離。長期駐外工作,親情損失很大,與妻子聚少離多,“老來得子”的他還沒能陪妻子生産,對家人懷著深深的歉疚。為了帶章寧在當地收養的女兒一起離開邊境,在與叛軍頭領的博弈中,他知道最後一次對著自己開槍子彈一定在左輪手槍裏,嚇得全身癱軟,手裏的槍掉在地上。

  觀眾從這部電影中的文職外交官形象中,看到普通人既勇敢又怯懦,既愛國又需顧家的矛盾,在小傢俬心和大國情懷之間糾結,在重擔責任和舒適安逸之間徘徊,有英雄理想卻被現實生活羈絆,最後還是選擇苦了自己、苦了家人去顧全大局。小家與大國打通了影片人物與觀眾的情感共鳴,每個人既平凡又不俗,既渺小又偉大。在撤僑過程中,參與撤僑工作的人員是多方面的,而《萬里歸途》聚焦幾個普通的涉外工作人員,普通人視角的敘事,正是在已有涉外類型電影的基礎上作了探索性嘗試與細枝性延伸。(常艷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