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闊別三年,捷傑耶夫回來了
2023-03-29 09:25:23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武若曦

  昨晚10時15分,國家大劇院依舊燈火通明,散場後的人潮洶湧而喧嚷,身處其中,觀眾楊先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好久沒在劇場看到過這麼多人了。”楊先生感慨。許多觀眾在劇院東咖啡廳附近的大幅演出海報前慢下腳步,合影留念,因為這實在是一個值得被寫入北京文化記憶的特別夜晚:2023年3月27日,在闊別北京三年之久後,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再度回歸,並將連續三晚登臺。

  用牙籤指揮是捷傑耶夫的特色標誌。

  ■現場

  久違的純正俄羅斯之音震撼全場

  昨晚7時30分,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座無虛席。場燈漸漸亮起,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樂手們剛剛出現在舞臺上場口,全場便響起熱烈掌聲。而捷傑耶夫現身後,掌聲進一步“升級”成了歡呼。觀眾們盡情表達著對俄羅斯音樂家的期盼與歡迎。上周,三場音樂會一開票就全部售罄,國家大劇院的網站甚至因購票人數過多而一度“癱瘓”。

  這份心意被藝術家們以音樂的形式巧妙回應。音樂會開篇,在中國觀眾心目中佔據著特殊地位的《紅旗頌》率先奏響。這是沒有出現在曲目單上、甚至在演出當天下午採訪時也未被捷傑耶夫提及的驚喜。當熟悉的旋律響起,觀眾們驚呼出聲,繼而無法抑制地鼓起掌來。

  隨後,音樂會步入正曲,上半場,普羅科菲耶夫最獨樹一幟的《第一交響曲“古典”》緊隨《紅旗頌》上演,樂團的聲響融洽且富有層次感,久違的純正俄羅斯之音令人沉醉神往。取材于阿拉伯民間故事的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則閃耀著奇妙斑斕的光輝,捷傑耶夫以冷靜的指揮態度帶領樂團,把作品中俄羅斯音樂的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下半場,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震撼奏響,隨著捷傑耶夫標誌性的顫抖手勢,樂團如魚得水地展現著對最熟稔的柴科夫斯基音樂的透徹理解。當晦暗深沉的最後一個樂章結束,捷傑耶夫的雙手極為緩慢地下墜,長久的余味與寂靜讓劇場中的時間仿佛因此定格。直到捷傑耶夫徹底放鬆,從音樂中“抽身”,雷鳴般的掌聲瞬間從靜默的觀眾席間爆發。捷傑耶夫與樂團數度謝幕,喝彩聲卻一浪高過一浪……

  “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已經在流淚了。”樂迷鄭女士説。散場時,她發現手中的節目單已經被激動的自己下意識地捏得皺皺巴巴,但她還是將這頁薄薄的紙收進包裏,帶回家去好好珍藏。

  ■快訪

  捷傑耶夫:音樂是沒有國界的

  “這裡有我的很多朋友,就像回家一樣。”捷傑耶夫説。演出當天下午4時,他現身國家大劇院大師俱樂部接受了採訪。剛剛參觀完故宮的他姿態鬆弛,面對著層層疊疊的鏡頭,分享著對中國文化的讚嘆與喜愛:“這次參觀重新喚起了我第一次來中國訪問時的美好回憶,也讓我再次領略到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如此深厚,它是由一代代中國人民奮力書寫的。”

  捷傑耶夫深知此行的重要意義。他是中國觀眾,特別是北京觀眾尤其熟悉的一位當代古典音樂大師,2007年,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之初,捷傑耶夫便率團來訪,此後,他一直是北京舞臺上的常客,由他執掌的馬林斯基劇院也與國家大劇院有著相當緊密的合作。

  捷傑耶夫非常珍視這次來北京演出的機會。作為率先應邀回歸國家大劇院舞臺的世界級大師,捷傑耶夫認為,他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這次訪華演出在整個國際文化交流層面都具有不凡意義,他同時相信,“中俄兩國的文化交往和友好關係會持續鞏固、增強。”

  捷傑耶夫與樂團的誠意首先展現在音樂會的曲目選擇上,從3月27日至29日,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意大利”》等俄羅斯作品與德奧經典接連上演。

  “選擇曲目時,我的目標非常精確,俄羅斯作品既要能代表這位作曲家,同時也要能代表俄羅斯的音樂傳統。”非俄羅斯作曲家則大多與俄羅斯有著深厚淵源,閃耀著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光彩,比如,德彪西曾在俄羅斯居住過將近一年的時間,穆索爾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音樂都對他産生了很重要的影響,“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我們可以發現,越是偉大的音樂家,越是到訪過很多不同的國家。能夠在這次演出裏同時呈現來自各個國家的作品,我認為這就是文化交流最美好、最精彩的樣子。”説到這裡,捷傑耶夫的語氣中流露一絲誠懇的遺憾,他覺得,這次訪華之旅的時間還是有些短暫了,演出結束後,他就要啟程回國,指揮拉赫瑪尼諾夫逝世150週年紀念音樂會。事實上,他還有很多想要呈現給中國觀眾的作品,“我想在北京演10天,演上10場音樂會。”

  記者 高倩 牛小北 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