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拍出新“人生”
2023-04-28 09:31:5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武若曦

  陳曉在劇中飾演高加林 出品方供圖

  如何對文學經典進行影視化改編?改編如何在忠於原著的同時合理創新?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創作如何不斷注入時代活力?日前,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人生之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圍繞該劇改編與創作經驗進行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人生之路》的創作為解決經典文學影視化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從上世紀80年代延長到新世紀,從陜北高家溝延展到大都市上海,《人生之路》續寫了原著裏青年們的奮鬥故事,拓寬了小説的敘事半徑與時間跨度,使人物命運在更廣闊的時空中與時代同頻共振。

  《人生之路》改編自陜西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路遙的成名小説《人生》,今年3月份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愛奇藝播出以來,獲得廣泛關注,熱度與口碑持續走高。該劇主要講述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高雙星、馬栓等一群上世紀80年代農村有志青年投身時代洪流、追求遠大理想、從陜北走向上海的故事,在情節、故事結構、人物等方面加入了創新因素,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會上,主創代表、特邀嘉賓、相關專家等一致認為,《人生之路》是對《人生》的影視劇版續寫,探索了經典文學影視化的新路徑。上海市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處長劉祎吶指出,《人生之路》開拓出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即取材法,“電視劇前半段忠實還原原著的時代風貌與人物故事,後半段結合人物的性格發展規律、情節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突破性地續寫了原著裏沒有的上海故事”。她特別提到,電視劇播出期間,《人生》書籍銷量大增。在原著為電視劇注入深厚文學養分的同時,電視劇也令文學原著獲得了新的社會關注。

  該劇的拍攝得到陜西省榆林市的大力支持,路遙的家鄉榆林市清澗縣用四個半月的時間,建成佔地35.6畝的影視城,最終將路遙筆下的黃土地風光生動呈現于熒屏上。陜西省榆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斌表示:“這部劇的播出在榆林引起強烈反響。它真實反映了榆林人的個性特徵,重現了一代青年的奮鬥歷程,反映了榆林的地理風貌,再次激起了青年人的奮鬥決心。”

  與會專家指出,小説《人生》最後一章留下“並非結局”的開放式結尾,而《人生之路》對原著的續寫,承接的是原著中對“人生”命題的探討,承擔的是展現新世紀青年人的奮鬥使命。導演閻建鋼強調:“我們想通過創作向路遙致敬,向那個時代致敬,向青春致敬。也想和今天的年輕人做一次真誠、平等的交流。”

  編劇洪靖惠指出,《人生之路》力圖最大程度表現原著,以遵循原著精神的創造性改編來接續文脈。她表示,這次改編旨在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讓經典名著通過電視劇這個藝術載體在電視熒屏得以呈現,讓觀眾重溫經典,感受中國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二是由於《人生》原小説的篇幅對電視連續劇來説存量不夠,需要讓小説中的人物的經歷從上世紀80年代延續發展,參與到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為這一現實主義作品增加故事發展的空間廣度和反映時代變遷的時間寬度。”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在文學經典的改編、詮釋、續寫和傳承中,眼光、勇氣、才華和責任缺一不可。《人生之路》挖掘和表現出經典作品蘊含的恒久話題與時代迴響,再現了原著的時代風貌,從原著人物性格特徵和命運懸念中續寫了時代機遇與人生抉擇,並且相互支撐、相互成就,展現出人性的善良。

  “從小説到電視劇的改編,不是改編者匍匐在小説家席前,當小説的忠實‘翻譯者’,而是要善於站在小説家的肩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説,“從小説《人生》到電視劇《人生之路》,引發我們思考什麼才叫真正意義上的將文學思維轉化為電視劇思維,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忠實于原著。”(黃詩雨)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