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讓更多藝術人才走向世界舞臺
2023-05-12 09:10:5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武若曦

  圖為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文藝演出,北京舞蹈學院師生參與表演。北京舞蹈學院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隨著文明交流互鑒的不斷深化,中華文化日益走向世界,呼喚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中國文藝走向更大舞臺,給今天的藝術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準確把握世界藝術發展變革趨勢,以開闊的國際視野、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認真審視中國藝術面臨的時代特徵和國際機遇,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培養更多在世界舞臺唱響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藝術人才,這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既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又有開闊的國際視野

  文藝的民族特性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辨識度。在舞蹈領域,我們擁有內蘊中華傳統美學意境的中國古典舞、體現多民族文化風情的民族民間舞;在戲劇領域,我們擁有300多個紮根民間土壤、唱腔表演風格迥異的戲曲劇種;此外,我們還擁有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音樂、書法、國畫等。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藝術形態,是中華民族的獨特藝術創造。與之相關聯的中國藝術教育,自然有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稟賦。從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深厚的中華美學精神、獨特的民族藝術樣式,到眾多經典藝術作品、典型藝術教育案例、代表性的藝術家教育家,可以説,擁有這些強力支撐,中國藝術教育才能屹立於世界舞臺。

  在今天這樣一個不同文化交融交匯的時代,真正能在世界舞臺唱響中國聲音的藝術人才,一定兼具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開闊的國際視野。他們不僅熟悉人類藝術史,了解世界藝術發展動態,關注不同國家藝術的文化差異,理解藝術所承載的文明價值,而且能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對中華文化精髓有深刻理解,通過自己的研究、創作、表演,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藝術之美,在世界藝術領域自覺樹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從這種文化自信出發,我們的藝術教育應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通過既反映中國立場又為國際藝術界所理解和接受的理念主張,讓世界同行更好了解發展中的中國藝術、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藝術,提升我們的原創能力、學術水準和國際影響力。例如,在解讀中國戲曲實踐、構建中國戲曲理論上,中國藝術院校還可以發揮更多引領作用,加強對戲曲藝術理論的總結梳理和傳播展示,進一步研究闡發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形成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戲曲藝術學術成果,為構建世界認同的戲曲藝術話語體系作出貢獻。

  在高水準開放合作中,推動藝術教育高品質發展

  前不久,我所在的北京舞蹈學院從國外聘請頂尖芭蕾舞者、知名音樂劇導演等擔任學院教授,並且面向全球招聘國際標準舞系主任,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我們希望在未來3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通過大師課、拔尖人才實驗班、經典劇目教學、示範性身訓指導、原創劇目創排、國際交流等多種手段,讓一些國際一流藝術家全職參與學院工作,將他們的從藝經驗、對世界藝術發展前沿的洞察、對藝術人才培養的思考,傳遞給國內同行和學院師生。

  不獨北京舞蹈學院,近年來許多中國藝術院校都參與到藝術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中來,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等方面不斷推進。這其中既包括完善學科專業佈局,與全球知名藝術高校和教育平臺共同探索課程設計,共建課程、共建專業、共享師資,增加師生高水準國際交流機會;也包括敏銳捕捉國際藝術教育資源,培育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專業管理人才,聘任國外一流專家,發揮國際人才在國際視野、藝術資源上的獨特優勢;還包括提升藝術創新成果的國際轉化規模、轉化效率,積極與國際一流院校、院團及機構開展藝術創作實踐,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文化活動等。

  主動參與和創建世界藝術人才合作平臺,是近年來中國藝術教育界的有益探索。在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音樂學院聯合世界數十所頂級音樂院校發起成立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秘書長單位,中國戲曲學院發起成立中國戲曲教育聯盟,等等,就是其中代表。北京舞蹈學院創辦國際舞蹈論壇,主辦“一帶一路”民族傳統舞蹈展演,創建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請賽——這一賽事已舉辦8屆,吸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選手參加。

  以作品為媒介,贏得跨文化的廣泛共鳴

  上世紀30年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國外演出成為西方戲劇界的轟動事件,受到西方藝術家高度關注。而今,在中國不斷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藝術家積極探索中國故事國際傳播、中國藝術世界呈現的方式方法。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無論是通過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細節展示的中國式浪漫,還是凝結在一片雪花之上的“一起向未來”理念,精彩中國故事頻頻出現,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與靈動活力。

  類似這樣的藝術交流與藝術實踐為培養國際化藝術人才提供了優秀案例,需要我們從中提煉可資借鑒的經驗。今天,我們的藝術人才應當在中西合璧、交融互通中拿出真正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以作品為媒介,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從而贏得跨文化的廣泛共鳴。

  從芭蕾舞民族化歷程中走來的舞蹈家趙汝蘅,帶領中央芭蕾舞團創排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先後在國內外演出逾500場。這部舞劇融合了中國民族民間舞、戲曲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是本土文化與外來藝術的融匯之作,既為芭蕾藝術發展開闢道路,又帶給國外觀眾新穎獨特的審美感受。戲曲藝術家李樹建主演的豫劇新編歷史劇《程嬰救孤》,已在國內外演出2000余場。除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的大膽創新,該劇的成功主要在於深入挖掘原著具有當代價值的精神內核,讓國外觀眾感受中華民族積澱深厚的精神風範。事實證明,這種精神內核和精神風範具有超越國界的普遍意義,有助於加深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理解。

  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的藝術人才還要能將中國審美旨趣和當代社會相結合,創新藝術表達的手段方法,積極適應藝術傳播的新變化。中國戲曲學院張火丁教授在國外成功演出京劇程派經典作品《鎖麟囊》《白蛇傳》,從項目策劃到具體執行都有自覺的傳播意識,精心選取能夠代表中華美學精神的經典劇目,依託受眾熟悉的媒體、高校學者和藝術家進行跨文化解讀,吸引了國外觀眾。近年來,以“中國紅扇飛舞在倫敦塔橋”視頻獲得1億多播放量、380萬點讚的北京舞蹈學院教師馬蛟龍,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在法國地標建築前演奏古箏的95後年輕人彭靜旋等,顯示出了年輕一代藝術人才的自信朝氣。他們以更靈活、更接地氣、更深入海外受眾日常生活的方式,讓人們更好親近和領略中國藝術。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時代背景下,藝術人才培養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待廣大文藝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繼續深化對藝術教育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以高水準的藝術教育托舉藝術人才,讓藝術人才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作者巴圖 為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