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由“歌”入“夢”活化經典
2023-09-25 09:19:02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武若曦

  近日,創新演繹87版電視劇《紅樓夢》12支曲子的音樂會《京韻紅樓》在國圖藝術中心上演。因將國粹與國學結合,這臺音樂會為文學經典《紅樓夢》的活化與傳承新增了一種可能——以音樂為基礎,輔以快閃形式的表演,以短短幾分鐘內展現人物個性和命運。如此,以更豐富和更貼近觀眾的形式,引人入夢。

  由《紅樓夢》改編的戲曲、舞蹈作品很多,單純演繹87版電視劇《紅樓夢》歌曲的音樂會也一直沒有中斷過。橫向對比看,《京韻紅樓》勝在融合。傳統的紅樓音樂會,一曲接一曲唱下來,一板一眼,缺少對故事情節的演繹,也就少了入戲感。而傳統戲曲,戲足了,但因具備較高的欣賞門檻,又讓普通觀眾望而卻步。《京韻紅樓》短短一個多小時,緊扣“情”的主旨,以生、旦、醜等行當扮演劇中關鍵角色,以唱念做打配合87版紅樓音樂,一首歌演繹一個角色、一種情感、一段命運,短而精,豐富了舞臺元素,視覺化了音樂、活化了原著文字。

  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音樂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把原作中的文字,真實生動地用音樂呈現了出來,極大彌補了讀者的遺憾——“那些唱詞,無法通過文字去聆聽”。而音樂會《京韻紅樓》在巨人的肩膀上又向前一步,通過國粹+國學的融合,善用國粹高度凝練的表演、豐富歌曲演唱的古雅韻味,讓讀者的遺憾又少了一分,讓原著文字的活化和普及變得更加絲滑。

  以京胡獨奏《晴雯曲》為例。京胡版改編本身就贏得觀眾認可。而演奏前,一段戲曲化的晴雯撕扇表演,又將這古靈精怪的姑娘鮮活呈現在眼前。還有光頭和尚、跛腳道士的一段醜戲,對比仙家“實相”與凡塵“幻相”,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參演該劇的北京京劇院演員,普遍有一種感覺:唱,以京劇演員的嗓音功底駕馭通俗音樂,非常輕鬆。但“演”,尤其是快閃式的演出卻是極大的挑戰。短短幾分鐘,要讓觀眾不僅聽到,還要看到,進而心裏想到。也可以説,在當下的視覺時代,演樂結合,更能幫助觀眾走入《紅樓夢》的世界。

  12支曲子的作者王立平先生的終身目標就是要做人民群眾和傳統藝術之間的橋梁,讓更多人民群眾喜歡上中國的傳統藝術,包括《紅樓夢》、包括音樂。而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們,也在以實際行動,向同樣的目標邁進。(李洋 圖片王海欣 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