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京城劇場新春亮出多元藝術體驗
2024-02-26 09:17:4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在劇場裏,觀眾能看到什麼?除了核心內容演出,其實還有很多可能性。龍年新春,北京的大小劇場紛紛亮出各類活動,展覽、非遺體驗、普及工坊……不一而足。這些活動充盈起舞臺外不斷線、多方位的藝術體驗,吸引來眾多觀眾,也展現了劇場在城市生活中更多的文化功能。

  “學積有生”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李春光攝

  北京藝術中心公共空間奏響室內樂重奏。

  國家大劇院上演京劇快閃活動。本報記者 方非攝

  薛湘靈楊玉環踏出舞臺

  今年新春,許多觀眾走進劇場後發現,精彩不僅在舞臺大幕之間,也在舞臺之外。

  國家大劇院連演京劇《鎖麟囊》《龍鳳呈祥》《穆桂英挂帥》等6台經典大戲,從檢票入場那一刻起,在劇場各個空間,薛湘靈、楊玉環等戲中角色踏出舞臺,一段段京劇快閃與觀眾擦肩邂逅,國粹之美盡態極妍。

  北京藝術中心也是張燈結綵,集合音符、北京藝術中心外觀、龍年等元素的“春”字海報處處皆是,靈活多變的室內樂重奏飄揚在公共區域中,撒下一顆顆藝術普及的種子。

  中山公園音樂堂支起拓印木版年畫的攤位,上墨、覆紙、錘拓,“忙亂”中儘是傳統民俗的趣味與智慧;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納福迎春,為紀念老舍誕辰125週年而策劃的主題線上線下展、“學積有生”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引人駐足流連,系統完整地展現戲劇藝術的臺前與幕後、歷史和未來……

  據統計,春節假期,全市97個劇場共吸引觀眾約31萬人次。來往不息的人潮、濃郁喜慶的年味、融匯傳統與現代的表達,讓各大劇場成為城市中亮眼的文化風景線。

  探索“全空間經營”

  如今,除了以往常見的售賣咖啡等文創産品,活化利用劇場空間探索新業態、新場景成為顯而易見的新動向。

  2023年,北京市文旅局搭建的演藝服務平臺公示新一年資助項目,演藝空間培育類作為全新類別首次出現在榜單上。首批擬支持15家以發展演藝為主營業態、積極探索多元業態融合的空間,是市級層面第一次針對演藝空間給予資金支持。

  許多嘗試已經起步。比如,重張兩週年之際,吉祥大戲院通過場館設施改造,正式加入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重拾昔年“老吉祥”電影放映的舊日記憶;南鑼劇場在推出“南鑼·數夢”“BISFF北京國際短片聯展”影像放映活動後,繼續充分利用劇場週邊空間,讓“南鑼北往”系列展覽落地舉行。

  去年年底正式對外開放的北京藝術中心,則提出了“全空間經營”的理念。北京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江濤回憶,在明確這處文化新地標由國家大劇院負責運營後,國家大劇院就成立籌備組,于2020年提前介入工程建設和設計,協助代建方北投集團完善空間功能的可拓展性和實用性。

  為了讓藝術活動從舞臺深度延展至公共空間等區域,北京藝術中心提前規劃了聲、光、信息化的預設預埋。今年,從大年初二到正月十六,12場室內樂公益演出與戲曲主題工作坊、創意打擊樂工作坊等藝術普及活動在“文化糧倉”的各個角落不斷上演,匯集了50余件出自我國老中青三代雕塑大師之手的“藝韻華章”國家大劇院藏雕塑作品靜靜陳列,多方位奉上連續且精彩的藝術體驗。家住通州區的觀眾程女士已帶著孩子多次來訪,“北京藝術中心不僅能看演出,還能逛展覽、聽講座,的確是很大的驚喜。”

  在北京人藝,許多觀眾也與這樣的驚喜不期而遇。觀演前,洪先生和家人專程提前參觀了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在戲劇藝術的搖籃裏,沒想到還能看到其他門類的藝術品。”洪先生收穫良多,説自己“感受到了一個更全面的人藝”。春節期間,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還推出了現下時興的集章打卡、郵寄明信片等活動,參觀人數與同期相比增長近3倍。

  成為城市“會客廳”

  “劇場的核心是演出,但不能只做演出。”北京演出行業協會會長張海君説,現代劇場是城市的“會客廳”,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體現,打造全天候的體驗,才能真正承載起劇場作為文化高地的重要內容。

  現在,越來越多的劇院開始有意識地轉變思路,佈置環境和各類活動、嘗試多種業態場景。在張海君看來,這是非常好的趨勢。“我們當下能看到的,更多是臨時性的、配合重大節點所做的各類活動,接下來還需要常態化的、持續的運營與堅持。”張海君説,作為“演藝+”的聚合體,劇場應該首先圍繞演出做好策劃宣傳和服務,“其他日常內容則能為劇場增加影響力的附加值,讓劇場煥發出持久的吸引力。”( 記者 高倩)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