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臺上切磋技藝 台下虛心學藝 京津冀戲曲名家聯袂賀新春
2024-02-28 10:01:03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王英會和天津河北梆子劇院王少華聯袂演出《寇準》。本報記者 方非攝

  2月25日傍晚,“龍吟賀新歲·辰輝兆豐年——京津冀新春戲曲晚會”還沒開場,後臺的化裝間已熱鬧非凡。著名京劇演員遲小秋在上裝,她的右邊是保定藝術劇院老調劇團團長劉金萍,左邊是已裝扮得當的四股弦演員李曉凡,化裝間另一邊,剛從天津趕來的著名河北梆子演員王少華正準備化裝,一轉身,看見了著名崑曲演員魏春榮,兩人連忙互相問好。

  近日,“戲聚京津冀——保利院線京津冀區域·新春演出季”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多臺大戲,京劇、梆子、評劇接連唱響,三地藝術家通力合作,探索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給觀眾帶來更多元、更豐富的精彩劇目。

  名家薈萃獻上拿手唱段

  京津冀新春戲曲晚會劇種豐富,名家薈萃,既有多位“梅花獎”獲得者帶來三地觀眾熟悉的劇種,也有北京觀眾不太經常聽到的保定老調、四股弦、絲弦、平調落子等地方戲節目,都由該劇種的知名演員或非遺傳承人上演。

  劉金萍演出當天坐高鐵從保定來京,上演的是經典劇目《潘楊訟》選段,“保定老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唱腔慷慨悲壯。”她自豪地説,保定老調是少見的文武兼備、行當齊全的地方戲,每次異地演出都讓當地觀眾耳目一新。

  在京劇名家楊少彭、王怡、包飛、沈文莉、朱虹、李小培紛紛登臺後,著名京劇演員遲小秋出場,她一亮相就收穫了觀眾的聲聲喝彩。“今天是京津冀戲曲的大聚會,老朋友相見格外親切,各劇種名家都展示了自己的拿手唱段,每個演員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要展示自己最好的狀態。”遲小秋説。

  聯合演出培養年輕演員

  河北梆子大戲《寇準》與評劇《花為媒》由京津冀三地演員聯合出演。《寇準》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演員王英會擔任導演並演出,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小百花劇團團長王少華攜該團演員上演。《花為媒》由中國評劇院與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各出主演聯袂登臺。聯合演出,成為了三地戲曲藝術人才交流的平臺。

  “京津冀三地的評劇風格並不相同,各有特色,我們共同出演一台劇目,對觀眾來説,一齣老戲就融入了新鮮的血液。”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花為媒》中張五可的扮演者王麗京説,這次演出中,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幾位青年演員來京,不僅看到了中國評劇院的演員如何演戲,也觀摩了整場演出流程,“從化裝到上臺,後臺的每一個流程是如何嚴謹而規範的操作,這也是一種交流和學習。”

  在排演《寇準》時,王英會常常給天津河北梆子劇院的年輕演員説戲,希望他們在塑造角色上下功夫。劇中的佘太君有幾段情感起伏很大的戲,王英會就一段一段分析給演員聽。王英會説,一個演員成長的標誌,就是能在行當規範的基礎上學會塑造角色,而他願意把自己多年的舞臺經驗和在實踐中領悟的道理傳授給年輕演員,幫助他們更快成長。

  文化交流滿足觀演需求

  “京津冀三地地緣相近,文脈相通,老百姓也常説,是親戚就要常走動,越走動感情就越親近。”王英會説,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三地演員走動更加頻繁,極大滿足了三地觀眾的觀演需求。

  崑曲雖不是發源於北方,但在京津冀擁有數量可觀的觀眾群,位於北京的北方崑曲劇院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專業崑曲表演院團,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北方崑曲劇院經常前往天津、河北登臺,走進當地高校,受到熱烈歡迎。“我們有責任也有優勢,將崑曲藝術帶到臨近的省市和地區。”崑曲演員魏春榮説,“去年我們劇院去石家莊演出好多次,每次坐大巴出發,演出完再坐大巴回北京,三地協同發展給演員和觀眾都提供了太多便利。”

  今年2月以來,在北京市文旅局的支持下,“戲聚京津冀——保利院線京津冀區域·新春演出季”在京津冀範圍內8家劇院上演80余場戲,京味喜劇《銀錠橋》走出北京前往天津大劇院,非遺皮影也從唐山來到北京,三地特色藝術種類輪番登臺。“京津冀三地有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讓優秀的地方藝術走出當地交流演出,不僅給觀眾帶來一個歡樂的假期,也是我們和藝術家共同的願望。”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京津冀區域事業部總經理徐堅説。(記者 韓軒)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