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唱響奮鬥之歌 講述時代故事
2024-02-29 09:16:28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武若曦

  圖①:音樂劇《理想之城》劇照。  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圖②:音樂劇《綻放》劇照。  宋昱潮攝  

  圖③:音樂劇《雄獅少年》劇照。  夏 冬攝

  音樂劇是一門相對年輕的綜合舞臺藝術,將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有機融合。近年來,我國音樂劇産業在引進國外劇目與創作本土化並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色和風格,國産優秀原創音樂劇不斷涌現,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經典劇目叫好又叫座,優秀劇目一票難求,跨城“追劇”成文旅新風尚。本期報道通過三個國産音樂劇案例,透視音樂劇的創作動向和市場趨勢,探討國産音樂劇如何持續涌現精品佳作。

  ——編  者  

  《綻放》講述張桂梅老師的故事

  創新表達,傳遞真情實感

  本報記者  陳世涵

  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如何用音樂劇講好?作為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的閉幕演齣劇目,原創音樂劇《綻放》給出了回答——“講真事、寫真情、訴真心。”導演霍櫻這樣介紹創作心得。

  這部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品的音樂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為原型,講述了她幫助2000多名女孩圓夢大學的動人故事。從林海雪原到彩雲之南,從支教青年到華坪女高校長,主創團隊從張桂梅40多年紮根教育一線的經歷中,擷取了一些重要人生片段進行創作。

  “歷時兩年籌備、兩次采風紀實、兩個月無休排演,力求從音樂編曲、舞蹈編排、情節設置、舞美設計上傳遞出主人公的奉獻精神。”霍櫻説。

  《綻放》70%的戲份都集中在張桂梅身上,這對於其飾演者喻越越是個巨大的挑戰。每天跑步5公里鍛鍊體能、排練時綁著沙袋走路、躺在床上反復練習宣敘調……對細節的不斷追求,才有了舞臺上平凡又不凡、可愛又可敬的桂梅老師。

  “為愛綻放,迎著陽光,我將無限成長……”創新主旋律題材音樂劇,需要更多元的戲劇表達。霍櫻介紹,《綻放》的創作注重體現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力求通過作品傳遞出對真善美的追求。作品通過切光轉場加速劇情推進,挖掘並展現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同時融入豐富的民族音樂元素,用文學性的唱詞和現代音樂劇的曲式旋律吸引更多觀眾。

  自2022年9月首演以來,《綻放》已走過數十個城市、上萬公里的巡演之路。在總導演廖向紅看來,《綻放》是“院團+院線+媒體”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既借力院團的一流創演團隊,又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既創演了優秀劇目,又通過演出培養院團人才。”

  近年來,音樂劇備受年輕觀眾的青睞,成為文化消費新潮流。“音樂劇要避免同質化、概念化、標簽化,突破固有的創作思維定式。”霍櫻認為,“只有大膽嘗試年輕化的藝術表達,運用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才能打造出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精品力作。”

  《雄獅少年》聚焦嶺南醒獅文化

  深耕傳統,激發非遺活力

  本報記者  姜曉丹

  “誰人也可以,只要願意努力。”伴著少年阿娟的歌聲,今年年初,原創音樂劇《雄獅少年》(普通話版)在廣州大劇院首輪連演6場,收穫良好口碑。

  該劇由廣東省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改編自同名動畫電影,創作了近20首原創歌曲。劇目聚焦嶺南醒獅文化和風土人情,通過少年阿娟在廣州打拼、不懈追夢的故事,激勵每一位追夢人奮力拼搏、勇往直前。

  “舞獅和音樂劇的碰撞,真的很驚喜!”有網友留言稱。獅舞是國家級非遺,而非遺、國潮等內容,正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劇場。導演何念認為:“一部成功的音樂劇不單要劇情豐富、音樂好聽,舞臺視覺效果的呈現和舞蹈肢體的表達也同樣重要,要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讓觀眾融入劇情與角色‘同呼吸’。”融合舞蹈、音樂和獅舞等元素,音樂劇把一代代舞獅人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融入創作,助力非遺煥發時代光彩。

  舞臺上立著20根梅花樁,最高的達2.1米,展示著本劇不同於一般音樂劇的獨特之處。演員們除了邊唱邊跳,還要表演舞獅,有3場精彩的比賽場景更是需要上樁。阿娟的扮演者陳科銘説:“我們從基本功練起,扎馬步、舉獅頭、與獅尾配合,一招一式離不開‘認真’二字。”導演從實景開始,逐漸加入空間轉變、光影變化、多媒體投影以及電影語言,讓舞臺呈現出與動畫電影不一樣的效果。

  “故事中的人物是鮮活的,這不只是一個人的勵志成長故事,更是一首寫給每一位平凡奮鬥者的歌。”何念説,“希望可以在舞臺上呈現出這個時代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

  “作為一部原創的新劇目,這部劇首輪演出效果超出預期,可以看出觀眾對這個IP的高度關注。”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音樂劇《雄獅少年》製作人陳睿説,希望通過音樂劇激發非遺活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熱愛傳統文化。

  《理想之城》跨界改編影視IP

  歌唱青春,詮釋奮鬥品格

  本報記者  陳圓圓

  伴隨著音樂劇《理想之城》深情有力的歌唱,一個描繪當代年輕人追尋理想之光的故事,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這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的音樂劇,被列入文化和旅遊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重點劇目。

  音樂劇《理想之城》改編自同名電視劇,以建築行業為背景,講述年輕的造價師蘇筱等人的奮鬥故事,展現年輕人對生活的追求、對理想的堅持。

  從熒屏到舞臺,影視IP的跨界改編難度不小。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濃縮40集電視劇的內容,需要極強的提煉能力。同時,音樂劇還要呈現豐滿的人物形象、強烈的戲劇衝突。為此,主創團隊反復調整,“以往音樂劇的主要動機埋在人物中,這次我們嘗試把動機埋在了內容裏。”《理想之城》作曲、音樂總監張筱真介紹。

  不同於演一段、唱一段的形式,音樂貫穿了全劇,旋律中交織著懸疑、青春、明朗等多元色彩。導演肖傑説:“對於音樂劇而言,人物是第一位的。只有人物內心呈現較大的波瀾和成長,才能更好體現音樂性。”從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尋找》,到剖析人物內心的《黑白灰》,再到深情的《雨下整晚》……一首首原創歌曲,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鼓舞人心。

  移動磚塊構造出“鋼筋水泥”的城市空間、代表“造價師”身份的數字元素、體現“人生競技場”概念的旋轉舞臺……一幕幕虛實結合的舞臺營造,傳遞出時尚、新穎的獨特藝術質感。“通過演員的演繹、舞者身體語言的變化等,我們力圖呈現一個物理空間與心理世界交織的舞臺。”肖傑説。

  展現時代精神,挖掘中國故事,詮釋奮鬥品格。近年來,北京演藝集團深耕音樂劇板塊,推出《在遠方》《亦夢亦真》《理想之城》音樂劇“奮鬥三部曲”。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説:“我們將繼續創新中國原創音樂劇生産模式,推出更多符合本土化審美的優秀音樂劇作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