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伊琍、周依然、于適主演的《我的阿勒泰》正在央視一套播出。這部只有8集的迷你劇首開先河上星央視一套黃金檔,作品通過質樸療愈的影像、輕喜劇的敘事風格向觀眾展示普通人找尋真我的心路歷程,是一個帶著輕盈詩意和散文韻味的返鄉故事,也是一部美學獨樹一幟的影視作品。
《我的阿勒泰》同名作品長銷十餘年
《我的阿勒泰》根據作家李娟的同名作品改編,這是一本長銷十餘年的自傳散文集,作者以細膩樸實的筆觸還原了新疆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風貌。現實生活中,李娟從小跟著母親來到新疆生活,她把在新疆阿勒泰的生活趣事和種種見聞,都寫進了《我的阿勒泰》裏。新疆阿勒泰以哈薩克民族為主,李娟一家是那裏是少有的漢族人,李娟的媽媽在當地開了一間小賣部,李娟在縣城工作不順利,便回到阿勒泰與媽媽一起經營小賣部。
劇版《我的阿勒泰》講述了李文秀這個漢族少女在追求文學夢想的道路上所經歷的挫折與成長。劇集開篇,19歲的李文秀在烏魯木齊的餐館打工。性格內向自卑的文秀始終懷揣著一個文學夢,卻因讀書不多而被嘲笑。在搞砸了餐館一次重要的接待之後,李文秀不得不收拾行李,拿著被同事騙剩下的遣散費,不遠千里回到阿勒泰投奔母親張鳳俠。
馬伊琍飾演的母親極具原始生命力
近年來,返鄉劇已經成為熒屏女性題材創作的新類型,在這類故事中年輕的女主人公往往遭遇職業瓶頸返鄉,並在返回家鄉後遇到帥氣的男主角,由此在女主角尋找人生意義的主線劇之外輔以愛情支線。《我的阿勒泰》使用了返鄉劇常見的故事模板:大城市中屢屢碰壁的李文秀回到家鄉與母親相依為命,在此過程中結識了哈薩克少年巴太,逐漸發現了家鄉之美。《我的阿勒泰》是首部散文影視化改編的作品,成功的戲劇化改造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散文作品弱情節的問題。
這部劇的獨特之處在於地域特色,展現了阿勒泰的絕美風光和哈薩克族牧民的原生態生活,劇中主角母女的劇情線也有不同以往的打開方式。馬伊琍飾演的母親張鳳俠是從江蘇來的知青,丈夫早逝,一個人照顧癡呆的婆婆。雖不是草原兒女,張鳳俠身上卻有一種反世俗常規、極具原始生命力的俠氣,她大膽灑脫用堅韌智慧解決生活難題。馬伊琍在角色演繹上突破形象,詮釋這個異於常人的奇女子身在曠野的野性和粗糲,全無《繁花》中夜東京老闆娘的精緻感。
遠離塵囂的全新視角引起年輕人思考
劇中,返回家鄉的李文秀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主動要求幫媽媽去要債,最後誤打誤撞換回了一頭駱駝,李文秀説雖然自己沒啥用,但也算要回了賬。媽媽卻告訴她,“啥叫有用?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也很好嘛。”這番對“有用”的解釋,打破了李文秀頭腦中的條條框框。
作為一個身處迷茫期的文學青年,焦慮內耗是現代城市生活留在李文秀身上的印記。她曾問老師,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作家,卻又不知道寫什麼,該怎麼辦?老師回答,“如果不知道從哪下手,那就試著從自己的生活寫起:去愛、去生活、去受傷。”劇情循著李文秀回歸、碰撞、融入家鄉的人生軌跡展開講述。返鄉的身份為李文秀帶來獨特的觀察視角,她回歸家鄉過程中與當地的遊牧文明産生的碰撞與融合,為劇情增添了矛盾和看點。
《我的阿勒泰》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取景拍攝,當地如詩如畫的壯美風光也成為了作品的獨特標簽,但作品並不是田園牧歌的簡單描述,用一種遠離塵囂的全新視角去看世界,探討人與生活的關係,故事內核可以引起年輕人的共同思考。(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