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産電影挑起票房大梁
2024-05-11 09:10:11來源:經濟日報編輯:武若曦

  中國觀眾越來越愛看國産電影。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5月5日,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突破200億元,國産片份額佔比超八成。此前,國家電影局在公佈2023年中國電影行業重要指標時也提到,2023年電影市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3部,其中國産片多達50部,且票房排名前10位均為國産片。

  10多年前,大投資、大製作的美國好萊塢大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地位顯赫甚至呈票房“碾壓”之勢。而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實現了國産電影壓倒性優勢,這説明瞭什麼?

  從供給側看,我國電影創作生産日益繁榮,實現了“量”“質”齊升。近年來,國産片不斷涌現爆款佳作,既有高水準工業大片,又有高科技視覺奇效,也有原創性故事。國産片的觀賞性、思想性、觀眾滿意度不斷上升,帶動大眾觀影熱情持續高漲。

  從需求側看,國産片挑大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觀眾審美需求變化。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逐漸成為觀影主力,他們對看電影的需求不再只是追求感官刺激,而是更看重情緒價值。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與當下觀眾建立情感連接並引發共情,是國産片贏得觀眾的關鍵。電影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洞察觀眾需求,成功實現了與觀眾的雙向奔赴;觀眾在互聯網上圍繞影片話題的解讀與討論也形成口碑效應,進而反哺票房。

  近年來,以好萊塢為主的商業類型片創新乏力,呈現題材同質化、套路化趨勢,令中國觀眾出現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一些好萊塢商業大片要麼靠視聽刺激取悅觀眾,要麼靠續集收割粉絲,難以打動中國觀眾,一些以往的大IP、大製作,越來越難在中國市場掀起水花,這也為國産片騰出了巨大票房空間。

  在看到國産電影可喜形勢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理性,既要認清優勢,也要正視差距。要看到,國産片在排片數量、發行方式等方面比進口片有更大優勢,好萊塢完備的電影工業與電影製作模式仍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之處。國産電影不斷進步,也需要強勁的競爭對手。從2017年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頭部影片中,進口片佔據一半。經過激烈市場競爭,進口片非但沒有打垮國産片,反而刺激了國産片不斷提高品質水準,綻放更強大的生命力。

  要更好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國有14億多人口,但進電影院觀影的觀眾數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中國觀眾群體多樣,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準,需求各不相同,下沉市場的崛起、社交屬性的凸顯、女性觀影比例的上升,都為中國電影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要探索更多細分類型和題材,用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推動電影市場持續增長。

  要加快推進電影工業化進程。電影産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必須借助高科技成果、規範性流程,才能保障創作生産的高品質完成。隨著我國電影市場規模擴大,觀眾期待值提高,必須持續推進電影工業化體系建設,緊跟國際電影製作發展趨勢,增強電影科技實力,為在大銀幕上講好中國故事增添更大底氣。(作者 姜天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