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在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看到更多“別處的風景”
2024-06-14 09:31:16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開票後,最早售罄的電影有哪些?名導新作、戛納直通車和4K修復這些單元的展映影片“秒空”,這是預料之中的;通常被認為更受電影從業者和專業人士關注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如今同樣一票難求。上海國際電影節以注重觀眾體驗和觀眾參與為特色,時至今日,的確在主競賽單元和普通觀眾之間締造了極強的聯結感。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000部報名參賽影片,其中涉及的國別涵蓋到孟加拉國、蘇丹、納米比亞、多米尼加等這些長久在電影版圖上被遮蔽的國家。最終,以低於“百里挑一”的比例嚴選出14部入圍作品,其中12部世界首映,2部國際首映。這些影片的地域和風格跨度極大,既網羅最優秀的華語電影新作,又視線遍及“全球南方”的第三世界國家電影;有正面介入社會議題的寫實風格劇情片,也有側重於影像語言革新實驗、無對白的視聽寓言;有曾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導演與上海再續前緣,也有屢次參與戛納影展的歐洲新銳導演把新作交給上海。

  《刺猬》。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4部華語電影入圍,三代導演同堂

  今年入圍的4部華語電影,分別是顧長衛導演的《刺猬》、管虎導演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魏書鈞導演的《陽光俱樂部》和張大磊導演的《星星在等我們》,形成“第五代”“第六代”和“六代後”三代導演同堂的場面,“第五代”壯心猶在,“第六代”突破自我,“六代後”創作多元。

  顧長衛電影的主角,永遠是不甘於平凡卻被平凡生活困住的人們,《孔雀》的姐姐和《立春》的王彩玲都是這樣,《刺猬》延續了這番表達,主角換成一老一少兩個男人,分別是葛優和王俊凱扮演的姑父和外甥,姑父是老一輩人眼裏的“魔怔”,而外甥在眾人看來悲慘地重蹈姑父的覆轍。這一類“尷尬的人”在顧長衛的電影裏是常態,然而對於葛優和王俊凱而言,觀眾拭目以待他們跨出各自的舒適區,交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表演。

  對比《金剛川》《八佰》《老炮兒》,《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管虎的作品序列裏顯得是異數,影片在當代大都會背景下、在浪漫愛情類型片的框架裏探討普通人如何積攢勇氣面對偶然的命運。黃渤和倪妮扮演的男女主角,因為特殊時期的航班熔斷而滯留香港的酒店,素昧平生的兩人因此發生交集,或許,比起他們的親密關係,更能牽動觀眾情緒的是對那些尚且近在眼前的“往事”的回憶。

  魏書鈞因短片、長片屢次入圍戛納影展,成為最受矚目的華語新生代導演,其實他真正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是因為與朱一龍合作《河邊的錯誤》。新導演和明星演員産生的化學反應最能攪動電影市場,他的新片《陽光俱樂部》同理,這部風格幽默質樸的家庭電影,最大的亮點和看點是黃曉明增重40斤,塑造一個低智但深愛母親的“好大兒”。

  張大磊拍攝第一部長片《八月》時就確立了極有辨識度的作者電影的表達,並因此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和後續的《藍色列車》,以及劇集《平原上的摩西》,某種程度可以匯總為張大磊用影像書寫的“追憶逝水年華”。新片《星星在等我們》是他真正把視線對準當下,片中主角是一群偶然走到一起的邊緣人,一輛駛向邊境的皮卡載著落魄中年、惹是生非的小夥子、尋母的女孩和渴望返鄉的俄羅斯人,這是中國當代電影創作中不多見的公路片,讓人好奇張大磊如何以他所擅長的陰鬱抒情,展開此時此刻的邊緣人們的精神世界。

  《拾荒人》。

  關注電影邊緣地帶的作品及現實處境

  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選片,持續關注南亞、中亞、中南美洲和非洲這些電影邊緣地帶的作品。孟加拉國的《貝殼的沉默》和哈薩克斯坦的《離婚》,拓展了上海觀眾對“別處的電影”的認知。《貝殼的沉默》女主角未婚先孕,為了愛人,她不甘心隨移民的家人一走了之,她需要結婚以合法生子,她的記者男友只牽掛“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對她的困境視而不見,影片從一個姑娘進退兩難的處境,延伸到孟加拉國普遍存在於當代社會裏的悖論。《離婚》也是從一對男女的分道揚鑣隱喻大時代的十字路口,本意不想離婚的男人禍從口出,按宗教傳統,掌握話語權的男人説出口的話就能造成離婚的既定事實,他後悔不迭,四處求神以求挽回;反諷的是,妻子受現代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趁勢“照傳統行事”,鐵了心就此離婚。時代洪流浩浩湯湯,傳統和當代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相遇。

  上海觀眾對伊朗電影並不陌生,但這次入圍的《拾荒人》會讓人們對伊朗電影産生陌生化的嶄新印象。《拾荒人》是一部長鏡頭黑白攝影的無臺詞獨角戲,全片沒有臺詞,沒有音樂,也消解了敘事,一個沒有社會屬性的老人在一片沒有過去也喪失了時間感的荒蕪之地,重復地銷毀一切被遺棄之物。這部極簡主義的電影,是一次大膽的電影美學實驗,也構成了一則姿態激烈的關於對抗的寓言。

  今年主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中,意大利電影《她的重生》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別有一段情緣。導演帕爾米耶的前一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片,入圍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評委會大獎。新片《她的重生》再度入圍金爵獎角逐,可視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嫡系導演的歸來。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選片人談到這部影片一波三折的入圍過程,笑説:“影片刻畫了一個經歷了前半生悲劇的女性重啟人生,片名直譯是《她的第二次機會》,導演幾經考慮,決定把這部新作留給他視為老朋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為此,他將迎來他和電影節之間的‘第二次機會’。”

  一覽今年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可以説,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美學傾向、精神追求,以及吸引的作者導演群體,正越來越清晰。

  展映亮點影片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全市47家影院將密集放映461部、1600多場電影,以下是部分展映亮點影片:

  《女兒王蓮香》

  《女兒王蓮香》

  百年老片現場伴奏

  德國喜劇大師劉別謙導演與上海的緣分不淺,1930—1940年代,他到好萊塢之後拍攝的喜劇片,大多有在上海同步放映的記錄。這部《女兒王蓮香》則是他在故鄉德國拍攝的默片,上映于1920年,因限于德國發行商的能力,當時並未在上海公映,但仍有一個很有海派韻味的譯名,女主角名為Liese l,諧音類似滬語發音的“蓮香”。影片改編自《馴悍記》,劉別謙以家喻戶曉的莎翁喜劇為原料,烹出一部帶著濃郁劉別謙風味的德式諧謔劇,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是最新4K修復版本,清晰生動的畫質配合現場爵士樂隊伴奏,讓上海觀眾錯覺跨越百年時空。

  《電影是我的真愛:琳達·邁爾斯的作品與時代》

  影史第一位出任電影節總監的女性

  這是電影評論家兼電影史家馬克·卡曾斯執導的又一部圍繞電影史的影像散文。片名裏的“琳達·邁爾斯”是曾經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總監,她在1973—1980年擔任這一職務,也是電影史上第一位出任電影節總監的女性,電影理論家勞拉·穆爾維盛讚她是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獨立策展人。琳達·邁爾斯在卡曾斯的鏡頭前回顧了她非同一般的職業經歷,那些走進歷史的經典電影片段與這位膽魄非凡的女性影人交相呼應。

  《宇宙縮影》。

  《宇宙縮影》

  91歲導演用AI拍攝實驗電影

  亞歷山大·克魯格導演今年91歲高齡,他曾是哲學大師阿多諾的學生,又做過巨匠弗裏茨·朗的助手,他在30歲時,聯合德國青年導演發表《奧伯豪森宣言》,掀起“新德國電影運動”。這樣一位前輩,老驥伏櫪,對電影的前沿技術和科技媒介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宇宙縮影》是他最新執導的一部實驗電影,影片使用了大量由AI生成的不同主題的影像,並且用AI分析此類影像,畫面內容遍及數學公式、星空圖表、卡通插圖、提線木偶表演和常規拍攝的“傳統電影”片段,配樂也混搭電子樂和古典樂,這是一場自由穿梭於時空的跨媒介、跨藝術的交談。

  《15年》

  與金爵獎最佳影片導演再續前緣

  本片導演克裏斯·克勞斯的另一部電影《四分鐘》是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影片,當年的評委會主席呂克·貝松公然説過:“我只用四分鐘就決定把大獎頒給《四分鐘》。”電影會散場,導演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觀眾的情分不散,18年後,克裏斯·克勞斯執導了《四分鐘》的續集《15年》,帶著它故地重遊。身陷牢獄的鋼琴神童在刑滿釋放後,她的生活和音樂之旅能否重啟?《四分鐘》留給上海觀眾的懸念,《15年》來解答。

  《九十歲。有什麼可喜可賀的》。

  《九十歲。有什麼可喜可賀的》

  90歲不息影的女演員演90歲仍筆耕的女作家

  影片的內容來自日本作家佐藤愛子的隨筆集,這是一位非凡的女作家,百歲高齡仍活躍于日本文壇,筆耕不輟,行文潑辣生動,她的活力和勇氣讓歲月對她無可奈何。電影選取了隨筆裏她記錄的90歲以後的風波,一度宛如死水的無聊生活怎樣因約稿編輯的到來又掀波瀾。影片的看點是和片中女作家同齡的女演員草笛光子,她出生於1933年,從1950年代起活躍于影壇,曾和成瀨巳喜男這樣的大導演合作。90歲仍未息影的女演員演90歲仍在寫作的女作家,不僅劇情幽默,極有可看性,更在虛構和現實雙重意義上詮釋著女性職業生涯的韌性啊!

  《佩佩》

  聽一隻河馬講加勒比故事

  這部在幾個月前獲得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的作品,是一部顛覆了人們對電影認知的電影。片名“佩佩”是一隻河馬的名字,這部電影是從河馬的視角、由河馬講述的瘋狂的加勒比故事。河馬不是美洲的原生物種,哥倫比亞毒梟埃斯科巴從非洲走私了這些龐然巨獸當作家養寵物,他被擊斃後,他私人動物園裏的河馬們流落熱帶叢林,因為沒有天敵而四處繁殖,為當地居民所痛恨,終於逐一死於人類獵殺。導演在創作闡述中提到,他渴望拍出“另一種電影,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社會”,這部混合著記錄和虛構的散文電影,是站在當代電影藝術前沿的那類作品,佩佩這只會説話的河馬,不僅帶領觀眾走進加勒比地區歷史的黑暗之心,也走向了電影不可捉摸的未來。(記者 柳青)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