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呈現中國鐵路人築夢而行的奮鬥歷程——觀全總文工團原創音樂劇《逐夢》
2024-06-17 09:17:5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武若曦

  《逐夢》劇照。 全總文工團供圖

  全總文工團近日推出原創音樂劇《逐夢》,通過女工程師陳雨虹帶領自主研發高鐵項目團隊克難攻堅的奮鬥經歷,藝術地展現了中國鐵路人從蒸汽時代到高鐵時代逐夢而行的奮鬥歷程。對創作者來説,工業題材的音樂劇作品極具挑戰性,但主創人員歷3年之功、經5輪打磨,使這部劇創意迭出、活力四射,在首都舞臺首輪演出後,好評如潮。

  筆者認為,這部劇的主創創造性地運用了藝術辯證法,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進而凸顯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其藝術辯證法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正與奇,就是牢牢把握住了守正與創新的關係。這部劇開宗明義——中國鐵路即將展開新一輪的動車組設計研發,特命陳雨虹主持研製工作,目標是實現時速200公里!大幕拉開,舞臺設計出人意料,巨型鋼鐵結構囊括廠房、鐵路、樓宇等由近及遠的空間設定,為分割舞臺表演區域、製造特殊光影效果提供了出新求變的多種可能,搖曳多姿的光影色彩變化象徵著荊天棘地的高鐵研發之路。表現形式也新穎獨特,追求時尚、火爆、快節奏,演、歌、舞渾然一體,又富於變化,顯示了創作者駕馭重大題材的功力。

  大與小,就是恰當地處理宏觀敘事與細節刻畫的關係。這部劇以中國鐵路發展為背景,從講述陳雨虹一家三代鐵路人的故事切入,從點至線,由面及體,反映了中國鐵路事業取得的劃時代進步,並深化“尋找出路還得靠自己”的主題,讓觀眾感受到了飛馳的高鐵帶來的撲面春風和時代脈動。最感人的情節是:當高鐵再次突破最高時速,眾人歡慶的時刻,雨虹接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那種大喜轉為大悲的錯愕與痛苦,那種父親一生執念得以實現,但子欲告而親已走的遺憾和愧疚,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剛與柔,就是浩然正氣與兒女情長融為一體。雖説是“硬核”題材,這部劇卻也飽含拳拳母女情、夫妻情、同事情。劇中的主人公是我們的時代楷模,他們堅定豪邁,勇於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他們也是柔腸百轉的普通人,有愛有情,知冷知熱。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勞模有著很強的親和力,陳思思等主演的表演細膩而有張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可敬、可愛、可信。

  莊與諧,就是在正面敘事中充滿勃勃生機和生活情趣。創作者力圖讓每一個戲劇元素和舞臺細胞都活躍起來。如“三節車廂”段落生動地呈現了乘客不同年代坐火車的體驗:或冷得像冰窖,或熱得賽蒸籠,直到高鐵時代才舒服得像在家一樣,不僅反映了鐵路客運的進步,還折射出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表現了車廂裏的人間煙火氣和市井氣。再如在製造“復興號”過程中進行風洞試驗的段落裏穿插酷炫的潮舞,將大家廢寢忘食、“辛苦並快樂著”的狀態表現得活靈活現。

  形與神,就是做到了虛實結合、形神皆備。整部劇洋溢著藏在細微處的精氣神。主人公與上一代人的心靈溝通,給了主人公逐夢的原動力;主人公與下一代人的精神契合,體現了主人公期待自己的孩子長大後,為實現中國夢繼續奮鬥的願景,劇之魂勃然躍動。這部作品也實現了音樂性與戲劇性的高度融合,音樂融流行、説唱、民樂等於一體,一唱到底,銜接無痕,兼具敘事與抒情功能。全劇共20首曲目,曲曲精彩,尤其是陳思思演繹的主題歌《今時今日》,就是一闋中國精神的讚歌,盪氣迴腸。

  中國人從“跟跑”到“領跑”所創造的高鐵奇跡,生動地詮釋了“中國速度”和時代精神。這部劇在舞臺上豎起了“工”字牌的閃亮標識,帶領觀眾共赴一場高鐵人的嘉年華。(郝耀華)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