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編京劇《齊白石》:創新精進,開拓國粹表達
2024-06-25 08:55:43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當京劇主動“邂逅”國畫,會孕育怎樣的靈感?2023年12月,北京京劇院打造的新編京劇《齊白石》首演,在這部作品裏,你不僅能看到白石老人“衰年變法”的不破不立、執著追尋,更能感受到現在這一代京劇人探索多樣題材、融入當代表達的無限可能。

  自首演至今,半年時間裏,《齊白石》在一場場演出、一次次研討中打磨精進,越來越有“經典”的氣質。以國粹聚傳承之力、展創新風采,《齊白石》為“大戲看北京”的文化金名片再添一筆生動有力的例證。

  北京京劇院新編京劇《齊白石》劇照

  北京京劇院新編京劇《齊白石》劇照

  巧切入

  一部新戲融匯兩大國粹

  京劇舞臺上,文人戲實不多見,一部《齊白石》,北京京劇院籌備了3年。2023年11月,新編京劇《齊白石》建組會在北京京劇院一號排練廳舉行,一千多個日夜的苦心孤詣、輾轉推敲終於將在舞臺上凝結展現。

  作為北京京劇院2023年度重點創作項目,新編京劇《齊白石》被列入2023年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摺子工程。它既是劇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北京京劇院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對於新時期文藝創作的要求,開展的重要創作實踐。

  齊白石,一位講述現當代中國文化時無法繞過的高峰。他秉承傳統又銳意創新,博採眾長,卓然成家。在他的筆下,人物可親,山水可觀,花鳥蟲魚可愛,瓜果菜蔬可人。他的畫作鮮活逼真,生機盎然,富有生命的質感,且善於留白,含無盡之意于畫外。他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畫中所蘊涵的中國智慧充滿了幽默與慈悲。1953年,齊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6年獲得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藝術人生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聲譽,成為了一段難以複製的傳奇。

  新編京劇《齊白石》從二十世紀20年代的“衰年變法”切入,以京劇手法勾勒齊白石藝術創作上這一承前啟後的重要轉折時期。“衰年變法”讓齊白石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畫風,也使近代中國畫達到了藝術的最高峰,重彩濃墨地體現了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新編京劇《齊白石》追求藝術地再現歷史真實,融合京劇與國畫兩大國粹藝術,有著深遠的文化意義和獨特的文化價值。

  這是一部當之無愧的集大成之作:主創團隊裏,著名編劇任永新擔綱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傅勇凡任導演,著名戲曲音樂家朱紹玉任作曲和唱腔設計,北方崑曲劇院優秀青年作曲王天賜任配器,舞美設計秦立運、服裝設計崔曉東、燈光設計王瑞國等藝術家集結聚力;演員陣容上,特邀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葉派小生名家李宏圖飾演梅蘭芳,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奚派名家張建峰飾演齊白石,劇組中共有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7位國家一級演員,可謂星光璀璨。創排期間,北京畫院鼎力相助,張和平、徐恒進等專家學者數度參與研討,一齣《齊白石》,是首都文藝工作者並肩攜手的寫照。

  尋創新

  突破傳統但求妙趣橫生

  一萬多字的劇本,編劇任永新前後寫了不下20萬字,推倒重來了四五回,小的修改不計其數。“這是我寫的最‘苦’的一個劇本。”任永新説。白石老人看似家喻戶曉,但越是靠近,越覺陌生,“之前形成的概念與他本人相距甚遠,如果把這些固有印象搬上舞臺,總會有些許遺憾。真實存在的齊白石與大家印象中的齊白石,究竟該如何取捨?兩者都要取,但都不是全部。”

  於是,新編京劇《齊白石》圍繞著“衰年變法”落筆。上世紀20年代,旅居北平的齊白石靠刻字賣畫艱難度日,一次中日畫展上的畫作大賣使其聲名鵲起。訂單紛至遝來,潤格一漲再漲,齊白石卻陷入沉思:畫家若不能遵從內心作畫,與花圈店畫像師傅何異?一番掙扎後,花甲之年的齊白石決定遵從伯樂陳師曾的教誨,開啟“衰年變法”之路。

  重在描繪人物心路轉變的構思運筆,為《齊白石》宕開了新的創作空間。“內心外化”成為全劇的一大亮點,除了齊白石本人,“神思”“塵想”兩個存在於他意識當中的精靈躍然臺上,為那些説不出口的話找到去處。不拘傳統,虛實相生,這或許也是白石老人“不喜平庸”精神的延續。

  “我們沿齊白石的創新脈絡來創作此劇。”作曲朱紹玉説。他的音樂創作同樣繼承了齊白石大膽創新的精神,不要中規中矩,但求妙趣橫生。“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作品開篇,一首靈動可愛的兒歌便直接抒寫齊白石的童心童趣。朱紹玉同時融入了曲藝、京鼓、花鼓戲等多種素材,“為的就是好聽、好看、好玩,不讓觀眾覺得沉重。”現場的演奏配置同樣摒棄蕪雜繁重,以少勝多,主要採用京劇樂隊“文武場”伴奏加強韻味,聽感輕盈乾淨。此外,《齊白石》的唱腔設計充分結合了不同的行當、流派和個人風格,有的放矢,比如,主演張建峰所宗的奚派清新雅致、委婉細膩,猶如洞簫之音,多個代表性唱段把奚派特色巧妙融入齊白石赤誠怪趣的人物性格中,內外呼應,相得益彰。

  迎首演

  寫意舞臺承載動人詮釋

  2023年12月16日和17日,長安大戲院裏人聲鼎沸,新編京劇《齊白石》迎來首演。喧囂在大幕開啟的一瞬散去,一張張垂落的半透明幕布似國畫宣紙,光影之間,荷花在水面蕩出圈圈漣漪,青年齊白石追逐“蜻蜓”而來,序章雖短,卻將全劇婉約朦朧的審美意境點染透徹。隨後拉開的第一章展開古色古香的牌樓街景,黃包車夫、賣菜貨郎、出嫁姑娘來來往往,儼然一幅生動熱絡的北平民俗畫卷。

  為綜合運用視聽語匯生動展現極具浪漫主義的舞颱風格,《齊白石》巧妙運用前後場舞臺空間區隔和燈光設置,使虛實、動靜、音畫、明暗和諧共生。牌樓、衚同、宣紙等元素自然透露出時代背景下的人物身份、情緒走向和舞臺氛圍,服裝、化粧、造型、道具的設計糅合時代感與個性化,與全劇氛圍相輔相成。身著長袍、手拄木杖,銀發白鬚的齊白石一亮相便形神兼備,令人信服。

  這幾乎完全顛覆了齊白石飾演者張建峰以往的舞臺形象,經由他的詮釋,耿直純真的白石老人似乎近在眼前。“演戲就是演人,這需要演員去深入挖掘每一個人物,知道他(她)念這個詞、唱這段唱、做這個動作的內心動因是什麼。”導演傅勇凡提出的要求一絲不茍。單是為一個拿拐杖的姿勢,張建峰就翻閱了大量齊白石與京劇名家拄拐的照片,反復琢磨。而透過卷帙浩繁的文獻資料,張建峰去蕪存菁,最終把握住了齊白石的純粹:“在我心中,齊白石是一個‘我自畫我’的帥老頭,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心。我的恩師歐陽中石先生還在世的時候,經常會進入這種狀態,這是藝術家最本真、也最打動人的一面。”

  《齊白石》于張建峰而言,可以説是一次厚積薄發。2000年,他拜在恩師歐陽中石先生門下,“直到先生去世,我在先生身邊20多年,耳濡目染,受益良多。藝術上,他不僅是奚派行家,還涉獵馬派、譚派。戲裏戲外,他都是我的榜樣,先生的言談舉止、他的思想和書卷氣,對我影響更大。先生一直在鼓勵我學習各個流派,不要固步自封。”博採眾長、守正創新的精神處處閃爍在《齊白石》中,齊白石與梅蘭芳的忘年友誼是其中的一段高光,兩位大師雖然所處領域不同,但求新求變的理念相通,他們互為師友,彼此成就,齊白石的“衰年變法”也受到了梅蘭芳的影響。劇中有一場戲設計得格外耐人尋味:當梅蘭芳演到虞姬拔劍自刎的高潮時,齊白石也在“神思”與“塵想”的激烈爭鬥中決絕地選擇了“別舊我,得新我”,實現了藝術道路上最偉大的蛻變。

  “一開始我不敢接這個角色,因為人們對梅先生太熟知了,我能否在形象上還原他,能不能拿捏住他的風采和韻味,都是很大的挑戰。”劇中梅蘭芳的飾演者李宏圖説。以葉派小生塑造梅蘭芳一角,不得不説是一次對京劇藝術表現形式的延拓與嘗試。《齊白石》行當齊全,流派紛呈,包括張建峰、李宏圖在內,飾演寶珠的國家一級演員、青年梅派名家竇曉璇與優秀青衣演員陳張霞,飾演“神思”與“塵想”的優秀花旦演員王倩倩、國家一級丑角演員曹陽陽等一眾演員皆表現出色,將這臺首演新戲扎紮實實地立在了舞臺之上。

  再提高

  兼聽建議啟動全面提升

  2024年4月,《齊白石》劇組再次齊聚排練廳,加工提高工作全面啟動。為明確目標,切實提高加工提高效能,北京京劇院通過召開專家研討會、發佈調查問卷等形式,廣泛徵集專家意見,多次組織會議專題研討《齊白石》的打磨方向。在此期間,《齊白石》劇組還先後走進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深入平谷影劇院等遠郊區,積極聽取戲迷群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意見。

  這一輪提升側重強調齊白石“別舊我,做新我”的決心,改版後,齊白石與蘇禮齋的矛盾更突出,“訂單畫匠”與“我自畫我”的觀念衝突更加強烈,齊白石與梅蘭芳的對唱重新精排,“與天為徒乾坤大,與世而立根深扎”的立意越發清晰;劇目表現形式力求“守正道,出新意”,群演場次的調度更加緊湊,身段動作更加流暢,蜻蜓、少年齊白石、“神思”與“塵想”等角色對齊白石內心衝突的烘托越發鮮明;主旨立意增加齊白石與市井人物交流的場景,體現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藝術情懷。4月27至29日,全新打磨的《齊白石》在大興劇院上演;5月5日亮相長安大戲院;5月11日、12日,《齊白石》又在北京藝術中心隆重上演。京劇的傳統程式與現代審美結合得更加合理,充分展現出了創新創造的突破力量。

  此後,《齊白石》再啟征程,從位於市中心的長安大戲院、吉祥大戲院到順義大劇院、北京藝術中心,從地標性的中華世紀壇劇場到燕趙大地的河北廊坊壹佰劇院……《齊白石》的足跡越來越遠,未來,它將繼續把這段“接地氣而不低俗,平民化卻意高遠”的傳奇故事講給更多觀眾。(文/高倩)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