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安:校地合作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
企業專利突破10萬件、近三年專利申請量保持20%以上增速、億元企業達3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領跑泉州……一組組躍動的數字,見證著南安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效。
近年來,面對高品質發展的時代命題,南安以系統思維謀劃校地合作新路徑,先後成立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南安市華南師大綠色低碳研究院、廈大薩本棟硬脆材料高能束加工研發中心和南安科技人才創新中心等校地合作科創平臺,形成“三院所兩中心”創新生態矩陣,重塑南安石材、機械等傳統産業的競爭力,助力該市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培育“立得穩、走得遠”的核心優勢
通過校地合作研發的“線鋸”技術,可使石材切割效率提升兩三倍、石粉排放量減少約90%、噪聲降至90分貝以下、出材率從5年前的77%大幅提升至97%……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無不彰顯著科技創新對産業升級的強大推動力。
技術的突破,離不開創新機制的催化。為解決行業發展關鍵共性問題,南安在縣級層面首創“賽馬制”,匯聚科研院所及知名企業開展攻關,打造“企業出題—院校答題—市場閱卷”的比拼機制,確保研發始終緊扣産業需求。其中,通過開展石材線鋸“賽馬”攻關,不僅實現了技術突破,更研製發佈全球首個石材線鋸切割機械團體標準《石材機械多線切割機》,構建“技術攻關—技改扶持—標準引領—品牌出海”全鏈條創新體系,使得中國石材機械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了更多話語權。
在推進科技創新的同時,成果轉化同樣重要。南安持續推動重點産業鏈轉型升級,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與銳豐源實業合作項目獲得省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華南師大綠色低碳研究院的污水處理技術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與百安消防合作項目有望開闢消防産業新賽道;推動國企深度參與,激發研究院“造血”能力,創新推行“研究院+公司”模式,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開發的再生大理石粉生産石塑板技術已進入穩定生産階段,華南師大綠色低碳研究院擬與水務集團籌備組建合資公司,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與天下石公司聯合成立上石智慧公司。
打造“學得實、用得上”的人才體系
“在企業生産線上解決的每一個技術難題,都能夠直接作用到企業的發展上。”華僑大學研究生陳同學的這番話,道出了産教融合的核心價值。讀研期間,他的學習軌跡來回穿梭于校園教室與企業車間之間。
近年來,南安積極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將自身産業發展人才需求與高校研究生培養有機結合,以“企業所需、高校所能、地方所用”為出發點,創新探索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首批認定申利卡、德林智慧等16家企業作為南安市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涵蓋機械、消防、石材等重點領域。同時,建立健全多元選才標準和動態管理機制,從各平台中精心選聘11名高校專家教授作為首批“院企合作領航員”,累計組織技術幫扶、項目路演等活動130余場次,開展技術攻關項目10余項,簽訂合作項目金額超千萬元。
除此之外,南安著力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聚焦石材機械、廢石粉回收利用、石材文創等方面進行創新;廈大薩本棟硬脆材料高能束加工研發中心圍繞半導體材料鐳射切割等重點領域開展研究;校地雙方共建共享資源,華僑大學選派23名高水準教師常駐研究院,配置科研設施設備原值達2300余萬元;上海大學選派40余名醫療學科專家常態化開展門診、手術帶教;華南師範大學選派科研人才36名常駐研究院,涵蓋長江學者、閩江學者等高級人才。
構建“引得進、留得下”的創新業態
走進南安市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聽不到傳統廠房的嘈雜轟鳴,映入眼簾的是實驗室中運轉精密的儀器、質檢中心裏專注檢測的身影。這座總投資2.5億元、建築面積達4.2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建築群,正是該市加強科創平臺建設力度的一個縮影。
“有了這些實體平臺,校地合作就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真正紮根産業的創新實踐。”南安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該市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16億元用於“三院所兩中心”建設,並成立由市主要領導挂帥的“引建營”工作專班,以“項目化管理+定期調度+聯動協調”的形式,建立高能級科研平臺的管理服務機制,讓來到南安的大院大所無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科技創新發展。
同時,南安圍繞科創平臺“大做文章”,不斷提高平臺能級和擴大服務範圍。在能級提升上,對標省、泉州市高能級平臺建設標準,推動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華南師大綠色低碳研究院先後入選泉州市大院大所,並獲得泉州市新型研發機構、泉州市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等榮譽,值得一提的是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成功入選福建省工程碩博士聯合培養首批試點單位。在跨界服務上,華僑大學南安智慧製造研究院從服務石材産業逐步拓展至機械裝備領域,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將機械專業優勢延伸至文創産業,科技人才創新中心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活動,推動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等與九牧、閩發等龍頭企業開展深度産學研合作。
此外,南安石材産業也加速搭建面向全球的展示與交易平臺。在近日舉行的第25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發佈會暨招商簽約啟動儀式上,“國際石材(南安)供應鏈集散中心”“中國石材城外貿集聚區”“石材外貿綜合服務基地”三大平臺正式揭牌。這場以“聚力啟新程 同心創未來”為主題的全球招商盛會,創新打造全球首個“1+365天”永不落幕的展會平臺,標誌著南安石材産業從技術突破、標準制定到全鏈出海的整體升級,為2026年第26屆石博會的盛大啟幕奏響了序曲。(黃志鑫 黃釗偉 敬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